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的钟去哪里了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朝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所写的名句。这首诗是安史之乱后,张继逃亡江南一带避乱时所作,它以唯美到了极致的描述和刺痛灵魂深处的笔触,被称为唐诗中的名篇,也成为任何唐诗选编中都不得不收录的一首诗。
然而,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寒山寺的那口钟,现在还有吗?
寒山寺因为这首诗而名声大噪,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寺而享誉海内外。历代以来,愿意为它捐赠大钟的个人、组织乃至国家都络绎不绝。现在的寒山寺,一共有200多口大钟,然而很遗憾,张继时的那口唐钟已然不在了。
曾经公认的说法是在明朝时,这口唐钟因为倭寇入侵而被劫掠,后来流落到日本之后而下落不明。然而,根据日本人股野琢的《苇杭游记》中记载,唐钟在当时并没有落入倭寇手中,而是因为年旧损坏,在嘉靖时又铸造了一口大钟来代替。而唐时的旧钟,就被寺庙所收藏。
但唐钟的消失还是和日本人脱离不了关系,那是在清朝晚期的太平天国运动时,当地的恶匪趁乱偷走了唐钟并且卖给了上海古董商,后来又转卖给了日本富士山的某座寺庙。然而,该寺庙的方丈并不识货,又将这座大钟熔铸,自己造了新的大钟。
股野琢是日本汉学家,担任过日本帝室博物馆总长,他的说法,虽然不是确切的答案,但还是很有价值的。
另一种说法,在日本明治时期,有个叫做山田润西渡的日本僧人访问寒山寺,得知唐钟竟然已经失窃并且流落到日本,便发愿要为寒山寺找回这口钟。他甚至将自己的名字都改成山田寒山,不过历经辛苦,却一直无所收获。
这个山田寒山,根据他的结论,认为是被日本人大隈伯所盗取,但他并没有能力追索回来。他后来便募集资金,重铸了两口较小的钟,一口留在日本,一口赔给中国。这个说法一直流传很广,连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也曾撰文写道:
姑苏寒山寺历劫年久,唐时钟声空于张继诗中传耳。尝闻寺钟转入我邦,今失所在,山田寒山搜索甚力,而遂不能得焉,乃将新铸一钟,赍往悬之,来请余铭。
抗战胜利后,寒山寺住持培元曾经要求政府出面,调查大隈伯盗窃唐钟一事,然而国际军事法庭顾问桂裕则在当时明确表示,经过对大隈伯后人的调查,该钟下落实在没有线索。
第二口曾经作为钟楼所敲的钟就是明朝嘉靖年间所制的了,只不过这口钟的命运更为悲惨,铸成之后只有三十年,就遇到了倭寇入侵而毁于一旦。这在清代徐崧、张大纯编纂的苏州地方文献《百城烟水》中有明确记载:
明嘉靖间,僧本寂铸钟建楼。钟遇倭变,销为炮。
那么现在寒山寺敲响的钟声是日本那口吗?并不是,日本送来的那口钟并没有悬挂在钟楼,而是悬于大殿右侧。在1906年,江苏巡抚陈菱龙重修寒山寺,面对当时日本人送来的钟,各界纷纷表示并不能接受,而是慷慨解囊,又铸造了一口铁钟。现在这口钟至今悬挂,每到新年开始总是要敲响。
大钟的历史虽然扑朔迷离,但终究是因为国力衰弱的原因。在我们心中永远回荡的钟声将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一定要努力建设祖国,让悲剧不要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