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医改·走进上海|让看病流程再简单一些
自从被确定为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以来,上海市全面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系统配套,探索构建了“制度+科技”的医改模式和卫生健康治理体系,交出了创新、务实的“成绩单”。让看病变成一件简单的事,正成为上海一张闪亮的名片。
以前排队时间占75%
“在病区里就可以完成住院费用结算,又快又省力,不需要再拖着病体去排长队啦!”
“只要在手机上绑定医保卡,直接扫微信就可以进行医保支付,非常方便!”
“看完病后,我通过医院就医服务微信公众号就可以支付医药费,还收到了一张医疗电子票据,直接加入卡包,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了。”
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等多家医院,记者现场采访发现,许多患者对便捷的看病流程感到欣喜和满意,挂号、付费、住院结算等以往需要排长队的流程都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端、自助机等信息终端完成,大大节省了时间。
在一些老病号眼中,以前看病又烦又难。排队导诊、排队付费(挂号费)、排队候诊、排队付费、排队取药……一系列“排”下来,患者和家属的脚酸了、头晕了,唠叨和抱怨也随之而来。
“患者在就医过程中被动排队等待耗时占比比较多。此前调查发现,本市三甲医院的门诊患者平均就诊时间约3个小时,其中排队时间占到75%,就诊时间只占到25%。”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医改处处长冷熙亮表示。为此,上海市今年提出推进医疗付费“一件事”工作,瞄准医疗付费业务流程办事不够集约高效和移动支付不够彻底等问题,评估相关信用风险,紧扣“信用就医、无感支付、不排队、少往返”等关键字,全面提升群众办事的便捷度、体验度和满意度。
据介绍,上海市依托大数据中心“随申办”,统一基础平台能力,作为医疗付费“一件事”的总入口:面向患者,提供本市医保患者基于国家“医保电子凭证”实名认证,经平台评估信用后,线上签约、额度授信;面向公立医院,提供统一接入、身份校验、协助付费对账;面向医保,提供用户基础身份及本市参保信息校验,制定扫码支付接口规范,实现患者就医“无感支付”;面向支付机构,打造支付聚合平台,实现医疗机构与第三方金融机构每日实时对账与结算机制。
“无感支付”避开排队
在医疗付费“一件事”的工作模式下,“无感支付”则表现为,患者到达医院就诊只需出示其“医保电子凭证”,医院信息系统会自动发起基于信用的支付提示,患者通过扫码或者人脸识别即可由医保和绑定的信用账户分别进行实时结算、自动支付,免去了窗口或自助机排队的过程。
“1岁到18岁的人群脸形变化比较快,很难建立‘医保电子凭证’。因此我们首创‘儿童医保电子凭证’,和亲属的账号关联起来,并针对限额不足或无信用卡的患者,陆续上线信用卡提额、在线数字信用卡申请等服务。”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今年5月初启动医疗付费“一件事”工作,8月25日全市417家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截至11月13日,57.67万人次“脱卡”完成门急诊挂号、收费及住院结算,涉及金额0.7亿元;其中,信用“无感支付”2.27万人次,涉及金额101.35万元。
看病结算方便了,但患者如果需要纸质的票据或明细清单,是否还得到窗口排着长队,花费大量的时间?“医院陆续上线‘医保电子凭证’脱卡支付、就医服务号的线上支付,以及‘随申办市民云’的信用无感支付和线上支付,这最后一步的票据成了整个优化流程的掣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广使用的电子票据彻底打通了就医流程中的“最后一公里”,使患者全程避开排队环节。需要纸质票据进行报销的患者,也可通过院内的电子票据自助打印机快速便捷地打印。
“医疗付费‘一件事’拓展了互联网医院服务内涵,实现线上预约、线上复诊和在线付费。”冷熙亮介绍,上海市多家医院已初步探索形成“服务、支付、票证”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为“互联网+医保”模式的全面推行奠定基础。
在家也可获全流程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上海市制订出台了《上海市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和“互联网+护理”试点方案,支持互联网诊疗发展。今年7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公布《上海市深化医改重点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推进“互联网+医疗”改革创新。目前,该市已经有26家互联网医院开展了互联网诊疗服务。
“改革的重点就是让看病变得简单一些,不要让患者感觉到烦、感受到难。”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执行院长朱福介绍,该院获得了第一张上海互联网医院牌照,已打通挂号、预约、检查、云问诊、病后随访、支付、物流配送以及影像、心电等服务,并与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线上医联体”。今年年初疫情期间,上海市24小时发热咨询平台在徐汇区中心医院设立“新冠工作室”,在线提供咨询、诊疗服务,医生24小时在线值守,开通发送文字、照片、语音等功能,患者即使错过固定问诊时间,也可将病情资料上传云平台,与医生预约线上、线下门诊,确保诊疗及时准确。
“现在互联网医院每天的服务量在500人次左右,开出处方20张到30张,预约检查200多人次,患者足不出户就可获得医生诊断、检查预约、药品配送的服务。”朱福说。
在上海市儿童医院,该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嫔表示:“上线互联网医院后,已经有1/3的患者转诊到了网络上,降低了疫情中看病的风险,获得‘本人少跑腿、信息多跑路’的实际方便。”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的互联网医院除面向复诊的慢病患者外,还普遍开设了线上咨询和问诊功能,极大地满足了“上班族”患者的就医需求。“过程当中也有烦恼,患者上线容易了,但医生要下线就很困难,总要把患者关心的问题回答好才行。”朱福坦言,当前互联网医院对医院而言还是“负担”,尤其在定价方面偏离了医生劳动的实际价值,希望今后能够适当调整。
随着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当前,上海市覆盖城乡、公平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渐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建设“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市民15分钟内都可以到达最近的医疗点,“120”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缩短到12分钟以内;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分步有序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到20%左右。
文:首席记者 叶龙杰 特约记者 袁蕙芸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