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发病后需要停料?你可能陷入养虾最大的谎言!
近期与养殖朋友们的交流当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对虾发病后,该不该停料?那么,对虾发病后停料,您是这样做的吗?背后暗藏的隐患,或许不久就会显现。
早期的过量投料,不可否认是加重了对虾肝胰腺的负担,其主要表现在暴食直接造成肝胰腺的负担过重,造成代偿性肿大发红,甚至造成肝功能受损病变。
同时,早期的虾苗活动力差,没法将池底的饲料吃干净,过多的剩料会在水底发霉腐败,使底质提前恶化。
如果是暴食引起的肝肿大、发红,肠道肿胀发红等,通过停料确实可以使之自然恢复健康。如果是细菌、病毒感染呢?那将毫无作用。
1、如果对虾发病,我们如果选择停料,那么正常的对虾肝脏会受到饥饿压迫,造成对虾体质变弱,更容易被发病虾的细菌感染。
2、如果对虾发病,我们如果选择停料,那么正常的对虾会饿不择食,摄食带有病菌的死虾,造成病菌源交叉感染,对虾会发生更大面积的死亡,给我们带来更大的伤害。
3、如果是环境恶化、有毒藻类过多而出现的病害,停料后料台里看到的都是绿色、红色的粪便,这说明对虾都在吃死虾和死藻,情况将会跟感染的一样,加速对虾发病,肝脏萎缩,水虾多,生长慢,甚至死亡,恢复后成活率也极低。
可能很多养殖户都有发现:对虾发病,采取停料后,出现短须、红腿等情况的对虾减少了,好像病情得到控制了。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人认准了,停料是延缓、控制对虾发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停料促使健康虾为觅食将死虾吃掉了,让人感觉死虾少了,“眼根”似乎清静了,但事实上虾塘里对虾的数量也在持续减少。而且有很多池塘看起来已经没有死虾了,但一投料就又有死虾出现。所以细菌或病毒感染时,通过停料控制,恢复后成活率一般都极低。
该死的虾都死了差不多了,剩下的虾大多都是正常的对虾,造成一个假象:对虾的病情得到控制了,其实您这样的处理!病情是得到一定的控制了,但是池塘的虾也所剩无几了。
对虾发病我们该考虑的是两个问题:
1、分析根源,治好病虾
比如:对虾白便,我们都知道单一的处理白便的方法效果不是很明显,我们可以采取调水、底改配合内服保肝产品调理的的办法,综合治理对虾白便。
2、保住正常的对虾
在对虾发病后,能保住正常的对虾,也是我们对抗病害的一种正确且必须学会的一门技巧。近几年的养殖中,发病池塘产量极低的很多,其中不少都与盲目控料、停料有莫大关系。
发病后该怎么投喂饲料,合理的减料,我们根据池塘对虾发病前对虾数量→减去→病虾数量(可以根据病情来判断)→得出目前正常对虾的数量,从而判断出投喂量具体为多少。
1、如果料台有些许饲料,虾又多,则说明饲料刚好,下餐不用加料。
2、如果料台没有饲料,但虾多,说明饲料略微不够,可以适当加料。
3、如果料台没有饲料,虾又少,说明饲料不够,一定要加料。
4、如果料台有较多饲料,说明饲料偏多,可以适当减料。
料台中的剩料过多,必须减料。同时应进一步查找分析剩料多的原因。从图中对虾的状况看,有鳃白肿、肌肉白浊现象,如再结合水情则可判断出是由底脏引起的对虾不适、食欲减退造成的减料现象,这时需尽快改底增氧。
通过观察对虾的粪便,可以很直观了解对虾的简单生长状况,如粪便多,当然就是食欲强、吃料足;反之,粪便少则说明对虾食欲差。此外,从对虾粪便的形状还可以看出对虾生长健康与否等等情况。
1、如果粪便黏连成团,是对虾拉稀的迹象,说明对虾出现肠炎病变。
2、如果粪便虽没有粘连,但多而长,则说明对虾食欲还行,但消化不太好(便秘),也是肠炎发生前的预兆。
3、如果粪便多,说明对虾食欲强;而粪便少有可能是食欲不振,也有可能是对虾肠炎;若粪便持续减少,则肯定是病害发生的前兆。
1、粪便呈现出绿色,说明吃的是青苔或刚死的蓝绿藻,说明塘底过脏,死藻泥皮过多。
2、粪便呈现饲料色,说明对虾消化不良。
3、粪便呈现红色,是对虾吃死虾产生的。
4、粪便呈现白色、黄白色或黄黑白三色,极有可能是白便发生的预兆。
5、一般对虾粪便出现异色,可能是因为底恶变,也可能是底有死虾,要不就是虾开始发生病变。
对虾出现肝肠疾病,必须减料50%,减轻对虾的肝肠负担,帮助对虾恢复健康,同时预防肠炎、偷死、白便的发生。
饲料管理确实是我们养殖对虾过程中一门必修的课程,希望大家都认识到其中的误区:对虾发病后不能按照正常投喂饲料、也不能停料。要合理减料,才是保住正常对虾的行之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