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作为“科技媒体第一股”,为何连一些自媒体都不如了!

作者:魏晓

来源:蓝媒汇

“到今天为止,虎嗅已经连续亏损15个月了”。这个发在4月1日,虎嗅自黑的一句表态,其实是不折不扣的事实。

据了解,虎嗅近日发布了其2016年年报,亏损成为关键词。

营收规模较少

虎嗅的名头很响亮,但过去一年的营收看起来非常寒碜。

从年报上看,虎嗅2016年全年营收只有1987万,不到两千万的营收,还是较去年同期1652万的总营收同比增长20.22%,但依然很难配得上“科技媒体第一股”的名头。

要知道,这个营收连一些自媒体都比不上。

虎嗅的全年营收折算下来,平均每月收入也就160万左右。而咪蒙、一条、十点读书等等自媒体月收入早已经奔着千万,甚至更多迈去。160万,有时也就是咪蒙的三天头条广告。

当然这些都是目前业内知名的头部自媒体。实际上,对于一个中等规模的自媒体团队,月收入百万,年收入千万,也并不是很难达成的目标,尤其是在各大内容分发平台都在投入重金补贴内容作者,以及企业逐步加大对自媒体广告投放预算的背景下。

你看,资深媒体人刘春就曾提及,其曾在前年投资了一个深圳本地微信公众号,没想到去年收入便超过6400万。

虽然有行业调查显示,超过80%的自媒体月收入不足万元,只有0.5%的自媒体能够晋升月入百万,但放在自媒体没有门槛,且平台众多,仅微信公众号便有2000多万个的基数上,这一0.5%,同样数量巨大。

而虎嗅,可顶着“科技媒体第一股”的名头,在业内名气就算不是第一,也不遑多让。

更难堪的是,2015年虎嗅不管怎么说,还盈利82万。2016年,则没那么好运了,在净利润上全年亏损334万,增减比例表现为-507.03%。

这样一来,就更不如某些自媒体了。

盈利模式单一

虽然,虎嗅也是新媒体的一个较早入局者,但其实其商业模式一直走的还是传统媒体的路子:广告发布+整合营销+线下及相关服务。相对来说,比较单一。

据了解,虎嗅也新推出的会员服务与知识付费产品。目前,虎嗅会员定价为1288元/年(1888元/2年),可享受会员周报、线下聚会、活动折扣等特权。

但有分析人士认为,虎嗅作为资讯整合平台,并不是专门意义上的原创优质内容提供方。

这意味着,对于虎嗅来说,付费用户的积累显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虽然付费阅读,业内有鼓吹的趋势,包括36氪、微信公众号、财新等从新媒体、到传统媒体,都对付费阅读有进行尝试,或准备尝试,但就目前表现来看,尚很难判断谁的付费产品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比如大力鼓吹者罗振宇就曾唱起了反调。他强调,目前,内容付费不算一个大风口,但作为头部内容创作者之一,他看到了成为风口的潜质。

好吧,只是潜质。

有消息援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虎嗅员工透露,虎嗅目前的会员服务主要是指公司向会员提供虎嗅自制的研究报告,但是截止去年8月,其会员用户规模不超过50人,以一个会员收取1288元计算,其会员收入彼时仅为6.4万。

也就是说,截止去年8月,虎嗅新拓展的会员业务的整体收入,也就仅仅是咪蒙助理黄小污不到一个半月的工资。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做研究报告的公司,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同时虎嗅自身并没有独有的数据积累,其研究报告的价值并不大。

平台价值不复以往

此外,虎嗅也在移动端有发力的动作。据了解,在移动端产品方面,虎嗅在App Store上线有四款App,除虎嗅App之外,另有“独物”、“怒马”、“书入法”三款App。

其中,“独物”是一款基于智能硬件的试用分享平台,小米应用商店显示最后一次更新时间为2016年3月10日,已基本宣告死亡。

“怒马”、“书入法”则均与知识付费有关,但从市场表现以及反响来看,同样并不乐观。

移动端的转型不顺,对于虎嗅来说,或不是最关键的。

要知道,在虎嗅走上资本市场讲故事的路上,被认为是核心资源的则是其2157名外部作者。但时至今日,虎嗅还能否将这些作者绑定,则是未知数。

在2012年虎嗅风头最盛,也是新媒体时代潮起的时候,虎嗅创始人李珉曾撰写过一篇“我们为什么要向作者付费?”的文章中称“内容多元、自发、个性化、交互,供给门槛一降低,内容潮水涌上来,价格被削到几乎没有。做内容的给平台与渠道打工。”

最后,她喊出了虎嗅要为这些作者付费的口号。这显然是虎嗅向外界宣传自身的一次公关。

如果说,彼时内容创作者确实苦于为平台与渠道打工,但现在则已经另一番场景。

在内容权重不断提高,且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在移动端疯狂收割流量,论阅读量来讲,虎嗅并无优势,论补贴,虎嗅更是难以相提并论。

这些虎嗅曾拥有的核心资源,已不复存在。

在愚人节一文中,虎嗅写道“近5年间至少有上百名从虎嗅平台走出来的写作者,成为商业品牌与传播机构的座上宾。”

看似自夸,其实背后也暴露了虎嗅不能绑定这些优质写作者,并与其共同分羹当下内容生意这场盛宴。

甚至,虎嗅也没能留住自己的创始人。

2017年3月16日,虎嗅联合创始人、董事蔡钰离职,其持有公司股份126.4379万股,占公司股本的5.06%,在辞职前任虎嗅COO一职。

而虎嗅也流失了一些优质的编辑人才,后者不乏创业的,以自媒体人的形式。

另外,在挂牌一年多的今天,虎嗅科技在新三板报价系统中成交仍然为零。显然,资本市场并不愿向其抛送橄榄枝。

更多热门文章

卓伟曝白百合出轨,是12年大料被公关后临时换上的内容?

魏则西去世一周年,百度做了这么个软文……

北京时间一周年,周鸿祎会向内容分发市场开炮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