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不再“肩”熬——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最全攻略
肩痛是一直困扰大家的一大难题,当然呢,肩痛也分为很多种原因。今天,小编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的是其中之一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文章导读
1、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定义
2、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损伤机制
3、生物力学分析
4、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评估思路
5、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治疗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定义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指盂肱关节在进行外展或上举动作时,肩峰下的空间结构受到肱骨头与肩峰的撞击和反复摩擦,引起的肩峰下滑囊和肩袖肌腱炎症、退变,甚至肩袖撕裂,引起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肌肉力量下降等。
因肩袖、滑囊反复受到损伤,组织水肿、出血、变性乃至肌腱断裂而引起症状。早期的肩袖出血、水肿与肩袖断裂的临床表现相似,易使诊断发生混淆。应当把肩峰撞击综合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肩痛症进行鉴别,并区分出肩峰撞击综合征属于哪一期,此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损伤机制
1、原发性撞击:Neer于1972年指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系肩部前屈、外展或内旋时,肱骨大结节与喙肩弓反复撞击,导致肩峰下滑囊炎症,肩袖组织退变,甚至撕裂,以及二头肌腱长头的病变,引起肩部疼痛,活动障碍。他特别指出,肱骨头并非与整个肩峰发生撞击,而是与肩峰前外缘发生撞击。
2、继发性撞击:Morrison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与三角肌相比,肩袖肌力的下降更为明显。肩部外展时,肩袖对肱骨头的压抑力量下降,肱骨头上移,肩峰下间隙变窄,肱骨头反复与肩峰前缘撞击。
3、肩关节不稳:一些学者认为盂肱关节不稳会导致肩峰下撞击,他们认为,关节过度松弛会导致肱骨头上移,与肩峰发生撞击。尤其常见于从事肩部训练的运动员,如游泳,棒垒球的投手等。
生物力学分析
形态学原因:连接喙突和肩峰的喙肩韧带与肩峰一起构成了保护肱骨头的一个功能性“屋顶”,在健康的成年人中,肩峰下空间的高度仅为1cm。而作为球窝关节的盂肱关节,肱骨头的纵径和横径都比关节窝大很多,导致了肱骨头在肩关节异常活动中很容易产生碰撞。
关节稳定性分析:首先,肩关节的静态稳定性是由构成肩关节的骨骼和韧带提供的,在解剖位置的静止状态时,肩胛骨向前倾斜约10°,向内旋转35°,而肱骨头相对于通过肘关节的“内外转动轴“在水平平面向后旋转大约30°,在肩关节中的上囊韧带、喙肱韧带、冈上肌腱构成的上囊结构的合力与重力下,将肱骨头牢牢地压在了关节窝上。但是当肩胛骨姿势发生一点点小的改变,就会导致上囊结构的松弛,从而影响到盂肱关节,造成较大范围的不稳定性。
其实作为全身最灵活的关节,被动稳定性相对较差,静态稳定结构远远无法维持肩关节的稳定性,所以需要我们的动态稳定来维持肩关节的稳定。
而这些动态结构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凹凸定律,如果在肩外展时,没有同时发生充分的向下滑动,肱骨头就会向上滚动,使肱骨头与坚硬的喙肩弓产生碰撞。而且这种情况狂,一般会在肩外展22°时就发生碰撞。而且在我们肩外展的时候,肩胛骨会伴随有向后倾斜和向外旋转,可以帮助维持肩峰下空间的体积,同时外展时的肱骨外旋使肱骨大结节向后延伸至肩峰,避免了肩峰下空间中的潜在碰撞。
在肩外展时,肩关节上的肌肉像冈上肌在水平位置时收缩使肱骨头向上滚动,同时限制任何使肱骨头上移的肌肉,还有背阔肌、大圆肌等在肱骨头上施加向下的力,共同维持肱骨头避免发生卡住或碰撞喙肩弓。
那么遇到一个怀疑是肩峰下撞击综合症的患者我们应该如何评估确认呢?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评估思路
1、Hawkins测试
患者肘关节和肩关节屈曲90°,肩关节外展并内旋,拳头朝下。治疗师握住患者上臂的肘关节上端予以固定,并对其前臂远端前侧施力,使肩关节内旋至最大范围,如果引发肩峰部位疼痛,则表示阳性。
2、空罐试验
患者肩关节外展90°,向上弯曲30°,肘关节完全伸直,前臂弯曲旋前(拇指朝下,犹如将空罐翻转朝下),检查者向患者前臂远端施加向下的压力,令患者试着对抗,如果引起患者肩部疼痛,则提示冈上肌的肌腱病变。
3、Yergason检查
患者坐在检查台或者检查椅子上,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前;检查者握住患者手腕上方,阻抗患者的主动旋后和外旋动作,触诊患者的股二头肌肌腱。如果肱二头肌肌腱部疼痛,则表明肱二头肌损伤。
以上三个试验按照顺序进行,可以先通过试验1来确认是否存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然后再依次鉴别诊断是肱二头肌损伤还是冈上肌的损伤,如果2、3试验都是阴性,则提示是肩峰下滑囊的损伤。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治疗
肩关节的关节松动
长轴牵引
分离
前后向滑动
向足侧滑动
胸小肌的松解
训练
冈上肌的等长收缩
肱二头肌的等长收缩
肩外旋肌的强化训练
前锯肌的强化训练
叮嘱患者,手臂尽可能靠墙,躯干把持稳定,脊柱整体往后,肩胛骨前移。
相信看完此文后,大家对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如何处理也有了一个基本的思路,希望大家在遇到此类病人时从容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