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张志端作品

回忆母亲

张志端(内蒙古)

人的一生会做多少次相同的梦呢?无人回答出这个问题,过去的岁月里,我无数次梦到过母亲,可梦境却相似,面对憔悴的母亲,我大声疾呼,这回可得让妈妈早点上医院看医生;我焦急地寻医问药,默念着这次可别耽误了……梦醒时分遗憾、无奈一齐袭来。这无数相同的梦,是埋藏在我心底里对母亲不尽的思念,这无数相同的梦凝聚着我对母亲深深地爱。

母亲的一生始终未离开过苦难。她是独生女,七岁时丧父,十岁母寻短见。在堂兄家寄人篱下。能够逃脱了童养媳的厄运,母亲多少次的庆幸。

母亲生养十个孩子,除小弟外,男孩都夭折了,在旧时代母亲承受着很重的压力,然而母亲却以她独特方式与命运抗争。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人到中年的父亲突发脑梗(半身不遂),家中顶梁柱坍塌,上有年过花甲的奶奶,下有我们姐弟一群。父亲劳保开支后,我们一家陷入窘境。正值高中毕业的大姐拿着北师大的录取通知书,黯然无声地回到家中,大姐自感上大学无望了。母亲看到准备放弃学业的大姐那样痛苦,良久语出惊人“张家祖辈都没有出个大学生,能考上多不容易,我就是再难也供你拿上文凭。”看似简单的承诺,是多么来之不易呀。五十年代末二十岁的大姑娘不谈婚论嫁已是少数,不去找工作挣钱帮家过日子也很稀奇。一个女子读了高中不说,还要读四年的理工大学。院邻议论纷纷,奶奶和二叔认为母亲的举动不可思议,家中生活如此艰难,还要供个女娃念大学。有人劝说母亲不要自讨苦吃,母亲说,“再苦也苦不过我在旧社会的遭遇,我自己没人供念书,我欢喜我的子女爱念书”。

母亲义无反顾挑起一家老小的生活担子。母亲吃了多少苦无人计算。清晨拾煤核,捡废纸,自家的缝补不算,给别人缝新补旧、拆洗被褥。一次给大菜窖缝防寒被,母亲钻进被单中,絮棉花。絮完后从庞大的被子中出来头发上挂满了白毛,我在一旁说:“妈你成白毛女了。”母亲苦笑着一言未发。记的,给邮电局加工铭牌,那是用绿色的布做的,每个铭牌上要钉个气眼,用冲子冲平每个气眼。为了按时交付,夜以继日,母亲肩颈椎累出了病,肩膀疼、脊椎疼始终未离身。

几年之后大姐大学毕业,二姐考入中专,母亲成了受人尊敬羡慕的“功臣妈妈”。与此同时困难时期的营养不良,拼搏生活的没日没夜辛劳,透支着母亲的身体健康。

“文革”父亲从灵魂到皮肉受到了史无前例的“触及”,父亲关押在“牛棚”,我和三姐插队落户到农村,母亲领着小弟小妹战战兢兢地度日如年。父亲单位的造反派,大院里“革命群众”,今天气势汹汹地往家门贴“勒令”,明天凶神恶煞地要牛鬼蛇神家属“请罪”,后天要扫地出门劳动改造。让母亲想不通的是,克勤克俭的父亲,怎么一夜之间成了“牛鬼蛇神”,旧社会穷苦至极的自己竟成了“批斗对象”。俩个插队落户的女儿让母亲牵肠挂肚。

我插队的地方在杭锦后旗,乘火车到临河后,坐公交到陕坝,然后步行回到知青点,运气好的话,搭上顺道的空载马车、驴车免去步行之苦。那时总共车票钱不到五元,在贫穷的知识青年眼里也是不小的支出,于是坐拉煤的货车,拉矿石的车,遇上车长守车算是幸运。一声我们是知识青年,博得了很多的同情。大家一说“扒车”回家,心照不宣。用现在话就是“逃票”,我也不无例外参于这种把戏。但是始终瞒着母亲。一次返回杭后时,和同学约定出了岔儿,我先离开家,同学到我家说漏了扒车的秘密,母亲手中拿了一件棉袄气喘吁吁追到汽车站,微风吹散了鬓角的头发母亲一脸的紧张,喊着我的小名,“你一个女孩可不能去扒车。”我笑嘻嘻地说:“妈,不是像铁道游击队火车开着扒车,知识青年不花钱坐火车”。母亲从大衣襟的布衫的兜掏出五块钱放在我手里,“给你拿的路费你舍不得花,这五块钱够你买票了吧。”我心头一热,“妈,我不要钱了,钱够花的,文化大革命了,知识青年都不买票,棉袄你拿回去吧。”我的语调越说越低了。母亲一脸的凝重,“咱们不管人家咋做,坐公家火车不花钱就是不对,什么时候也得清清白白做人行事。”望着母亲饱经风霜的脸,听着母亲斩钉截铁的话语,我无言以对低下了头。

母亲从小孤苦伶仃,在她以后的人生中特别的看重亲情。包括我们领到家的同学朋友,母亲总是热接热待。亲戚上门做吃喝招待,母亲毫无怨言。我的一位光棍堂叔说“老嫂比母”,在母亲这里享受到家的温暖,那是母亲让我们去小铺打来的一壶酒,那是母亲包的羊肉胡萝卜饺子,母亲去世,堂叔老泪纵横。我的堂哥插队牧区招工回到包钢,宿舍未解决,吃住在我家,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母亲去世时,我们家方寸全乱,堂哥给母亲擦拭清理面容,母亲地下有灵,堂哥的行动她会欣慰的。

母亲病程并不长,这也是我多年心中长痛和遗憾所在根源。面对病情日渐沉重的母亲,全家束手无策,父亲离家在五原的干校劳动,我们姐妹只会以泪洗面。我哀求大夫给母亲做手术,大夫说手术解决不了问题,我说把我的血输给母亲一些,大夫摇头无可奈何的样子。给母亲陪床,母亲夜间尽量不惊动我们,她总是歉疚,“哎,你们还得上班,都是我得病影响你们。”病到那个程度了,还在为子女着想,想到这些我的心绽裂般地疼痛。我多么想让母亲享受女儿挣钱后对她老人家孝敬,我多么想给母亲弥补上她的一生中那么多的缺憾。我多么想让母亲活过个六十岁。

母亲足不出户,没读过书,在面对人生苦难时,那样坚定、坦荡,母亲给予人们的热情和友爱,那么无私那么真诚,我以为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母亲就是我心中的大树,遮风挡雨庇护着我们。

【作者简介】张志端,党员。下过乡,企业基层干部。喜爱写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