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不迷人人自迷”下一句更有名?千万别说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这是因为它们朗朗上口,让人很容易记住,也讲究一种韵律美,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只言片语,就能够得到人生的感悟。古往今来能流传下来的诗歌,辞藻华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或多或少能给人启迪,发人深省。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色不迷人人自迷”这句话,显然它可以算作一句俗语了。单独来看,这句话可能有一些特别的含义,如果问您知道它的下一句吗?是不是有很多人会脱口而出:酒不醉人人自醉?
“酒不醉人人自醉”确实是一句俗语,而且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比“色不迷人人自迷”出现得更早。还记得《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吗?他三拳打死镇关西,逃到代州雁门县后得到赵员外的帮助,推荐他去五台山文殊禅院为僧。可是鲁智深依旧惹是生非,破坏佛门清净,就在这第四回中出现了一首长诗,其中说道:
酒中贤圣得人传,人负邦家因酒覆。解嘲破惑有常言,酒不醉人人自醉。
在这里“酒不醉人人自醉”是全诗的最后一句,前面是“解嘲破惑有常言”,与“色不迷人人自迷”没什么关系。
那么,“色不迷人人自迷”是从何而来的呢?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黄增的人,出生于雍正二年,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和诗人。他主要活跃在乾隆年间,虽然名气不大,但是有一首《集杭州俗语诗》非常出名: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这句诗只有四句,前三句很有名气,第四句则是用了“唐伯虎三笑点秋香”的典故。全诗有两个意思,前两句说的一个道理,那就是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互相吸引,是完全没有道理可言的。即使没有沉鱼落雁之貌,但在恋人眼中就是如同西施一样的美丽。后两句是说人与人的缘分是天定的,如果有缘即使远在千里也有见面的一天,因为偶尔的一笑就为之痴迷。
在此处,“色不迷人人自迷”是第一句,它的后面紧跟着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也与“酒不醉人人自醉”没有什么关系。然而,这一首诗的题目就可以看出,它是当时就存在的俗语,必然不是黄增第一个写出来的。而且,在已发现的书中,两句确实联系在一起,比如在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四和沈鲸《双珠记》一十出都曾经直接写出: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但它们都是作为劝勉的俗语,并非单独成诗。
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邹弢的学者,在光绪年间出版的《狐狸缘全传》中就写将这两句写成诗道:
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自香我何须花。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
在这里,虽然“酒不醉人人自醉”后面跟着的是“花不迷人人自迷”,显然已经和“色不迷人人自迷”只有一字之差了。后来,钱钟书老先生在大名鼎鼎的《围城》中就写道:
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今朝有缘来相会,明日你东我向西。
在此前,这两句俗语连在一起,往往是告诉世人酒、色都不是好物,希望年轻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凡事适可而止。在今天,这两句诗在大多数时候形容自己的心境,表明自己心情很不错,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