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古玩店里淘到的国宝,一度认为是西施的,专家分析后大失所望

现在很多人都在古玩街头地摊上寻觅,希望能够找到漏网之鱼,找到价值不菲的古董。这种几率微乎其微,但还是存在的,不过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一双慧眼。在上个世界八九十年代,许多享誉世界的文物大师,也曾徜徉于香港街头古玩店。因为在回归前的香港,文物走私现象非常严重,许多重要古董,都是从这里流失海外的。

在1995年,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先生与副馆长汪庆正就在香港。他们意外地发现一件造型精美的文物。这件文物的器形很奇怪,是小口、圆腹,显得古朴庄重,三只兽足将其稳稳当当的支撑。但它绝对不是青铜鼎,也不是青铜鬲,因为在它的上部有一道弧线优美的提梁,上面有小龙缠绕,异常精致。

不光如此,提梁之上有链子将器盖牢牢锁住。在腹部的一侧,还有倒水倒酒所用的流。也就是说,这件器皿的上部像壶,下部像鼎。店家不知道这是什么器皿,但他认识器皿之上12个字的铭文:

敔王夫差吴金铸女子之器吉。

尤其是夫差二字,特别显眼,就凭这一点,店家开价150万,一分都不能少。马承源和汪庆正仔仔细细看了半天,对视了一眼,心中已经确认这件文物是真的。但他们不能太过高兴,因为店家所开的价格,在当时就是天文数字。此刻又是年底,上海博物馆一年征集文物的经费已经所剩无几,账面只有20多万元,距离这个文物的报价相差太远,连零头都不够。

问题是,这就是真正的国宝!为了不让它流失,马先生承诺购买并付下定金,要店家按照古玩行的规矩,不能再转让给他人。凭借着“青铜器鉴定第一人”的金字招牌,马承源不但稳住了店家,甚至将文物还先行带回了上海。但是,资金短缺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就在这个火烧眉毛的关口,香港富商、英国慈善家何鸿章得知后,一掷千金,他甚至还没有看到实物,就将钱拨付给店家,而让国宝永远留在了上海博物馆。这件文物,后来就被命名为“春秋吴王夫差盉”。

盉这件器皿,在现在已经消失了,但在古代却是曾经广泛使用的酒器,用来调酒和盛酒。知道名字并不是重点,重点还是它上面12个字的铭文,实在是太有震撼力了。

我们知道,夫差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国君,曾经打败了越国,洗刷了父亲的耻辱。然而,夫差却变得昏聩无能、妇人之仁,被越王勾践所欺骗。至今为止,有几十件相关文物与他相关,但大多数都是刀枪剑戟这样的兵器。生活用品方面,这是关于他的唯一遗物。

更让人遐想连篇的是,铭文上说得清清楚楚,这是夫差为“女子”所作。作为现代人,很容易就能想到,夫差肯定不是为全天下女子做这件青铜器,必然是特指某个人。这个人当然是他的心爱之人,那难道是西施?

这个猜测,虽然非常大胆,但并不离谱,而且很让人兴奋。一个吴王已经够轰动的了,如果是夫差与西施爱情的见证,岂不是国宝中的国宝?难怪在当时,还有学者撰文分析,声称“不能排除女子其人为西施的可能”。

尽管这个结论的措辞很严谨,但它还是错误的。古汉语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就是可以排除西施的可能。因为在先秦时期,“子”这个字,就是孩子的意思,而且不论男女都称子,所以要用男子、女子来区别,《诗经》中就有“乃生男子,乃生女子”的说法。在春秋时期,这个“女子”就是女儿的意思。

史料记载,吴王夫差有三个女儿,结局各不相同。这件器皿,有可能是为女儿陪嫁所用,有可能是纪念夭折的女儿,但绝对不会是为了西施所作的。尽管如此,春秋吴王夫差盉依旧是一件稀世国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