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之井的变迁(下)
本文作者:刘继东
五、东南滩第一口
锅锥井的成功
1965年冬,旗里从上级水利部门运回一大批先进打井工具,俗名叫“大锅锥”。这种打井装置非常适合平原、川地等没有岩层的地区打井。我的故乡铁沙盖公社当时把北区打井重点选在西圪塄大队枳机滩,西部与土城子公社黑山滩接壤,东部与巴音公社至乌素图公社广阔平原相连。就在这一年冬,打锅锥井的捷报与日频传,奇迹不断。土城子公社牛家坊、铁沙公社西圪塄扬水站和巴音公社八犋牛水保站,都打出了安装两个六寸水泵都抽不退水的好井。与此同时神奇说法也传了开来。有的说这一条线机井地带是古河槽所在位置,亦有的说这一条线地带下面是一条地河(即暗河),无论怎么打都能打成好水井。就在这一年,我们邻村斑鸡河(该村在我们村南约四五里处,后来村名也改写为“班井河”)也打出高品位的锅锥井。
这些频频的打好井消息传到我的故乡明水泉村,对水利热衷、对好井渴望的故乡人再也坐不住了。生产队长当即去旗水利局也申请了一套大锅锥设备,准备开打村上第八口井,只不过这次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打井法——锅锥钻井。
大锅链的主要部件有:井架木(三根粗长硬松木),可螺丝结合的粗铁钻杆(多根),螺纹尖钻头,带抓铲的挖井锅,离合器,绞车,钢丝绳等。打井原理:主要是人工合力推磨式推动钻杆,利用螺丝结合坚实的铁钻杆带动螺纹钻头钻井,再利用离合器结合住带抓铲的坚固铁锅挖土及往地面提土。就在1966年冬天,故乡人终于在东南滩也打成一口可供六寸水泵抽水的锅锥井,从此,改变了故乡人寻井的观念。人们开始由村北向村南转移,开始由山坡向平滩转移,开始由山脚下的小泉眼井向滩地的沙层过水井转移。
六、正南滩最好的
锅锥井的诞生
1969年冬是故乡生产队打第二批机井的时段。队里把机井的地址由东南滩转移,选到正南滩,想尝试正南滩打出的机井水量怎么样。全村所有的劳力,分成三班倒,不舍昼夜,连续作战。我是被分配到打引水的,此项工作责任性更强,丝毫不得马虎懈怠。因为打锅锥井,必须有充足的引水,灌入新打的机井内来保护井壁,否则新机井就有塌方的危险,说不定全村人几十天的辛苦付出都会功亏一篑。那年春节前,由于全村的队干部和群众的齐心奋战,终于打出了全村最好的一眼机井。经过清洗机井的试验,发现这眼井可供一个六寸泵和一个四寸泵同时抽水,井水依然抽不退,水面纹丝不降。全村的男女老少无不欣喜相告,欢呼雀跃。
第二年春,生产队做出了一项惊人的举措。就是因为正南滩水地大幅增多,高产肥料必须要赶上,所以决定把村西坡古时居住过蒙古族人堆下的七八处灰渣圪堆,迁到正南滩水地做肥料。当然,这一壮举人们都理解并支持。当年运输工具太少,仅三辆胶车,于是生产队发动全村男女老少一齐上阵,形成臂挎箩筐肩挑担,全村社员齐参战的宏大场面。一春天,全民战灰渣圪旦的景象十分壮观。真乃蚂蚁搜泰山之象征,愚公移山之精神。人欢马叫,尘土飞扬,人来人往,干劲十足。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将两座灰渣包夷为平地。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老天爷也被故乡人的“移山精神”感动得睁了眼,十年九旱的后大滩竟然风调雨顺,再加上灰土肥料的增添,井水灌溉的配合,这一年故乡获得了历史上少有的特大丰收。
七、包产到户后的冲水井
从1980年包产到组过渡到1981年的包产到户,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思想更加解放,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但故乡始终是旱地多,水地少,遇到干旱天年,土地难以确保高产稳产。到1994年故乡人开启了增打机井,扩大水地面积的构想。此时,在巴音乡工作的胡万珍是明水泉人。他把巴音乡用机器打冲水深井的情况、过程、经验不断介绍给乡亲们。大家对新打井法逐渐有所认知。有的人跃跃欲试,也想试得打。但多数人仍然不敢,也不舍得在打新井上投资。于是胡万珍先动员他的几户近亲胡万贤、李世德、梁建国在故乡试打。行政村书记崔得胜发话,为了鼓励群众自发打井,承诺只要打成深井,在井的就近田地容易上水处,分配给每户打井人20亩水浇地,并且行政村也尽力为深井配套向上级部门争取资助。这样,打井人心里更为踏实。结果他们三家只用了五天的时间,共花费5000多元雇用机器,就打成40多米深、每小时出水量在50吨位级的冲水深井。
这一消息传出后,炸了锅,又有很多户村民也准备请求批准试打。在前者成功的带动下,在他们经验的示范下,又自发组织起薛云贵、梁义 、梁佑、肖启明等十户,再开打一口冲水深井,结果获得了更大的成功。捷报传出,他们居然打出每小时出水量在80吨位级的冲水深井。至此,故乡人的水地基本上满足了时下种田人的欲望和需求。
八、现代化深井的发展与前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国各地各种深井发展迅猛,故乡人的打井观念与实践也不逊色,一二百米的深井也打成好几口。与深井发展的同时,灌溉配套设施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地埋管灌溉、喷灌、滴灌、圈灌……现在的耕地除了村东西坡地被划为退耕还林地以外,百分之九十的耕地变成了水田。近年来,主要以种植红萝卜、山药、玉米、葵花、油菜为主,一改过去大集体时代广种小麦、莜麦、荞麦、大麦、山药等种植方法。现在故乡的农民主要种植经济作物,再少量种些供自己食用的谷类、薯类、豆类等粮食作物。不管何种农作物,单产和总产比原来的作物产量成倍,或数倍大幅增产。故乡人真是乐在心里,喜在眉稍。你看那夏秋之交的季节,是故乡最美的季节。一片片金黄的油菜田,花香四溢;一垄垄粉白山药花,嫩美娇艳;一畦畦碧绿的萝卜茵,惹人喜爱,因为在它的下面有硕大的“红色希望”在暗暗地疯长;更有一心向阳的朝阳阳一一葵花,正鲜花怒放,引来无数蜜蜂去酿造它们的蜂房。我常常触景深思,故乡的人们也不正像蜜蜂一样吗?他们也正是用辛勤的劳动创造出自已幸福的生活。
摄影:草原风
近年来,故乡人在坚强的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下,正发起向更深的钻深井进发。写到此,我感到故乡井的变迁确实值得一提。因为井的变迁就是一部故乡人对水的认识、寻找、追求的历史;也是一部故乡获得经验吸取教训、不断进步的历史;更是一部故乡农业发展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