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心理学:梦中若出现这三种信号,则代表大吉

人的一生当中,有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睡梦当中度过,可以说人生的三分之一都是在榻上,在这一前提下,梦境自然是人们所难以舍弃的一个现象。

所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对于梦境的理解,古今中外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中国古时便存在周公的相关传说以及《释梦》这样的作品,就是在中国传统的视角下,对梦境当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归类与总结。

同样,在西方,也有很多专家对于梦境产生大胆的猜测与详尽的分析。

其中比较杰出的人物为荣格心理学派的荣格,他认为梦是一种无意识的产物,是不加任何修饰的想法;当然,还有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认为梦源自于个体的潜意识,而潜意识则是平日里的一种想法的积累。

关于弗洛伊德与梦境的关系,还存在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男士去熟人家中做客,但是熟人却正好有事不在家当中,所以他只看到了熟人漂亮的爱人。这次拜访未遂之后,男子回家便会经常做梦,梦境内容为自己将雨伞忘在了熟人家中,多次出现这一梦境。

于是弗洛伊德认为,这种梦境之所以经常出现,是因为男子在见到熟人漂亮的爱人之后,对其产生了非分之想,但是囿于道德以及二人关系,所以只是存在于潜意识当中。

到了晚上,个体对于主观意识的控制能力减弱,所以很多潜意识会在此时“跑出来”。

所以他在白天的时候会想要借口自己的雨伞忘在其家中,再次去见到他美丽的爱人。

于是便会多次出现之前的梦境。正所谓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江淹梦笔的典故

这一典故是说,江淹少年时曾梦见自己被某仙人赠予神笔,所以日后拥有了极为出众的文笔。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现象是由于心理暗示起了作用。依然是与人的潜意识相关的,人的内心不断暗示自己,我能够做到某事、我一定可以成为某人等等,就真的可以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

即便到了今天,很多公司还是会进行一些类似的仪式,组织员工们在一起喊某些口号,以此来暗示他们,之后拥有更好的工作效率。

庄周与蝴蝶

相信庄周与蝴蝶的故事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这一典故讲的是庄周在梦中成为蝴蝶,并且享受了十分快乐的时光。

但是梦醒之后,善于思考的庄周便纠结于一个问题:自己与蝴蝶,究竟是谁变成了谁?

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很多时候事情是具有两面性的,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尤其是在今天,人们往往拥有多重身份,除了是现实中的自己,还可能拥有网络上的身份,以及各种社会身份。

所以当年庄周的思考,放在今天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在多种社会身份当中,应该做出十分理性的判断:自己现在身处何种社会情境当中?应该是什么样的身份?

就像先哲笛卡尔所言,“我思故我在”。

很多事情会引发人们的焦虑以及深入的思索,最简单的,比如说对于人的死亡,或者说是生命的终结。关于这件事情,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不同时代的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观点。

肉体上而言,死亡就是肉体的腐朽,器官的衰竭。但是假如从更加深入的精神角度去想,也许死亡恰恰是另一个境界的开端,肉体的解脱使得精神在另一个世界得以存续。

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死亡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恐惧的。

有舍有得才是梦

古时候有一个传说:郑国有一个樵夫,砍柴途中顺手猎了一只鹿,为了砍柴而将鹿埋在路边,但是之后却再也找不到埋藏好的鹿了。

最终他误以为这一经历是自己的梦境,所以就说与他人听。意外的是,听者找到了樵夫之前猎的鹿。

此人回家之后对自己的妻子说,樵夫猎到了鹿却不取,真是一场白日梦啊。但是妻子的话却让他陷入了深思:你现在找到了鹿,又怎么知道自己不是在做梦呢?

这个故事通过对于梦境的反复强调,告诉我们,也许梦境就是对于生活当中各种自己在意事情的期待,经过强烈的内心追逐而以梦境的方式出现在自己的梦中。

以心理学领域的术语来表达,这种现象就是因为个体由于身处某种环境,所以对于一些事情产生了期待,甚至是幻想,尽力让自己的梦境符合自己的预期。

前文提到的各种梦境,其实都是对于自己期待的一种美好愿望。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最近的梦境或者是经常出现的梦境,来了解自己内心的一些潜在的需求,尽力的去追求,让自己尽可能的满足自己内心的情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