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一快递员偷走客户饼干给孩子吃了,没想到这饼干竟然……
安徽一男子姚某在扬州打工多年,此前曾因盗窃被多次判刑。
去年,他做起快递员,竟又偷走客户快递的3盒饼干。并把饼干带回家,给孩子吃了。
本以为是件小事,没想到的是,这些并不是普通饼干。而是减肥饼干,三盒要卖4000多元。
姚某一听,害怕了。这个数额已经达到了判刑的标准。他急忙给公司汇款4140元,让公司赔偿客户损失,并投案自首。后经确认,这3盒减肥饼干实际成交价2790元。法院认为,姚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结合其他情节,作出上述处罚。近日,经邗江区检察院起诉,姚某因盗窃罪被邗江区法院判处拘役二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
(网络图片)
古语有云:“小时偷针,大来偷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这个老师都不能做到以身作则,那这个孩子以后还能成材吗?
有学者曾经做过统计,孩子第一次有偷窃想法或行为的年龄,往往集中在5~8岁的年龄段,尤其以男孩子常见。女孩子也会有,但一般来说,女孩子比男孩子早熟,较早明辨是非而不易误入歧途。有人说,我见有些孩子很早就偷东西呀,其实孩子不同年的“偷”有不同的情况:
2-5岁不是故意偷拿东西
大约从孩子2岁左右就开始慢慢进入物权意识敏感期了。所谓物权概念就是物体的归属权,它是我的?是你的?还是共享的?
当孩子进入物权意识敏感期时,家长会发现之前特别“大方”的孩子,突然间变得“小气”起来,对自己的东西看得特别牢,即便是妈妈,他也不愿意分享。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会当成是自己的抢过来,完全是一副“小霸王”模样。
“偷东西”也是孩子这一时期的表现形式。这时孩子常常分不清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误以为自己喜欢的、想要的东西就可以拿走,这是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导致的,这时候是孩子只是“误拿”而不是“偷拿”,他们并没有“偷“这个概念。
6-10岁理解偷窃是错误的行为
这年龄段的孩子,由于心智已经比较成熟,能理解偷窃是不道德的行为,并且也懂得了物权了。如果发生偷窃行为,可以考虑是故意而为之的。
这年龄孩子的偷窃行为有多种原因,一是因为缺乏,二是模仿,三是为了显摆,这时父母了解清楚孩子背后的偷窃动机很重要,能及时帮助孩子免入歧途。
几年前的一个新闻,姐妹俩在书店买书,看到喜欢的书钱不够,偷偷的放包里了,被发现后被工作人员大肆辱骂是小偷,姐妹俩的父母来到后也是恨铁不成钢的教训。众目睽睽之下,两个孩子完全没了自尊心,待回家后双双跳楼了。
发现孩子偷东西时,家长急切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时候孩子只是暂时的执迷不悟,有时候他懵懂的还未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我们是否该宽容他们给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维护下他们需要的面子呢,而不是什么都不听一棒子打死。
所以,家长先不要武断地给孩子贴上“偷”的标签,这些行为肯定是不好的,是需要纠正的,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孩子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然后对症解决。以下是处理孩子“偷东西”行为的正确做法:
1
不要在公众场合
公开指责孩子
无论什么时候,教育不要建立在伤害孩子自尊的基础上。不要发现孩子“偷拿”行为就不顾场合指责批评,甚至打骂孩子。有些心急的父母看到孩子偷窃就不顾是否有陌生人或亲戚朋友在场就批评孩子,这是错误的。
孩子偷东西被发现时,我们应该先向失主道歉并承诺加倍赔偿,然后表明孩子是喜欢这个东西但是又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然孩子的做法肯定不对,回去一定会进行教育。切记,对孩子的教育不应该建立在伤害孩子自尊的基础上。
2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实质是“偷窃”,如果大人事后给孩子加上“小偷”的标签,只会让孩子感到自卑沮丧,对他的成长会产生阴影。
给孩子贴上“小偷”标签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过“拿”别人东西的经历,对于孩子的偷东西行为,切忌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因为孩子可能没意识到自己行为有多么错误时,大人已经给自己贴上了不道德的标签,无疑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可能会导致孩子“破罐子破摔”。
3
不打骂,不随意向别人转述
孩子偷窃肯定有自己的原因和理由,爸妈应该先询问孩子偷东西的理由;另外打骂会迫使孩子撒谎,并且导致日后更多的撒谎,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打骂会让孩子委屈,关闭了沟通的“门”。
当事情过去,孩子也及时改正时,大人不要继续追究孩子的错误,也不要随意向别人转述,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
4
告诉孩子,
TA的行为哪里错了
孩子行为的对错, 父母的价值观会给孩子提供标准,所以给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有些家庭因为孩子小偷小摸得到好处而沾沾自喜,最终会害了孩子。父母需要经常告诉孩子,即使是一针一线,也不应该拿别人的。
当孩子发生偷窃行为,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如果你的小黄人被偷了,你会伤心吗?你会怎么办?”,同理心能帮助孩子从他人的角度考虑事情,而减少伤害他人的行为。
5
建立正确的物权观
在平时生活中教导孩子建立东西归属权的观念,这个东西是“我的”、“你的”、“他的”,同时让孩子体会一下东西丢失时的难受。父母也要以身作则,拿孩子东西时先征询他的同意。
与孩子制定规则,想要别人的东西,必须经过别人同意,不能随意翻动别人的东西,借的东西一定要归还至主人或原处。告诉孩子拿别人东西的做法是错误的,引导孩子正视错误及时去归还物品,如果孩子不愿意,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完成。
思想教育学家卢梭曾说:“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当孩子遇到错误时,父母的反应或许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孩子有第一次偷窃,务必要谨慎对待。
同城家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