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邦与他的百变军事城堡(要塞堡垒)
(导语)当法中文化年如火如荼地在中国进行的时候,当世界文化遗产渐渐升温的时候,巴黎、卢浮宫、凯旋门以外的法国更让中国人着迷。这次我们会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穿过宏伟的城墙,跨越深深的壕沟,最后牢牢锁定在一片复杂而又唯美的军事艺术中——我们追寻着法国著名的元帅沃邦当年的足迹,走遍了法兰西的每个角落,记录了那些分别被建造在山巅、平原和海边的要塞城堡,这组由城堡的鸟瞰图、剖面图或地形图所构成的照片将为你带来一次国境线上愉快的“非常之旅”。值得关注的是,沃邦的这15处代表性杰作在2006年被列入了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小标题)沃邦——迄今最了解法国的人
当沃邦的15处代表性杰作得到世界遗产提名的时候,恰逢沃邦元帅辞世300周年。
沃邦(Vauban),名塞巴斯蒂安·勒普雷斯特雷(Sébastien LePrestre,1633~1707),是路易十四时代法国最著名的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
作为一名攻城术专家,沃邦为法兰西王国安上了“铁腰带”,被路易十四封为元帅,名扬四海。他曾设计并改建了几百座要塞,为法兰西王国装备上了一道缓冲带——“铁腰带”。直到18世纪结束,火炮技术的进步也未能使这道缓冲带显得落伍。
沃邦先后扮演了军事工程师、城市规划师、水利工程师和统计学家等角色。从圣马洛到斯特拉斯堡,从里尔到佩皮尼昂,每年沃邦的足迹会踏遍数千公里的土地,因此他有可能是迄今为止最了解法国的人。
沃邦一生淡泊名利,这使他与那个奸佞当道的社会显得格格不入。沃邦追求自由的精神激怒了国王。1707年5月30日,不再过问政事的他终于在巴黎因为肺炎而郁郁去世。沃邦被安葬在巴佐什的一座教堂里,而从1808年起,他的心脏被存放在了巴黎的荣军院。
(小标题)“由沃邦建造的城市是幸运的,被沃邦攻打的城市是绝望的。”
沃邦出生于1633年,那时城堡已经在欧洲出现了几百年并经历了巨大的革新。当时,火炮成为了战场上毫无争议的主导者。石质炮弹能够轻易打破城墙,而金属炮弹则可以穿透碉堡间的护墙,这样的破坏力使高耸的城堡一触即溃——它们那坚不可摧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从那时开始,为了避开火炮的弹道,城堡设计师渐渐废弃了高大坚固的护墙与直入云霄的塔楼,转而将军事建筑设计得更为贴近地表,使它们隐蔽在土地中。这种复杂的建筑技术中融入了严格的几何学——城堡中所有的侧部防御工事基本都由梯形和三角形构成。城堡具有向纵深延展的外形,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城堡的主体能够远离敌军火炮的射程。
早在沃邦出生之前,半月堡、棱堡、凸角堡就已经面世了,他的天赋体现在更为精妙的工程中。
1678年,沃邦被任命为“筑城总监”,1703年晋升法兰西大元帅。一时间,沃邦名震天下,当时甚至有这样的说法:“由沃邦建造的城市是幸运的,被沃邦攻打的城市是绝望的。”
1688年,时任法国筑城总监的沃邦在建造要塞之前不仅要以深厚的数学知识为理论基础,更要事先去施工现场观测地形,以掌握该地的特点。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于周围环境的感知中。带有凸角的城墙、令人叹服的平行战壕……沃邦在所有由他主刀设计的建筑中都将地形学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体现出了过人的比例感。正是这些个性化的风格、精细的施工以及复杂的结构使得沃邦所设计的要塞一度被冠以“过于肃杀”和“难以理解”的恶名。
沃邦的设计一反中世纪城堡设计师的“直白之风”,避免了城堡的形状与容积过于暴露的缺点。对于这些讲究实用性的军事建筑,沃邦的设计将审美性和功能性很好融合在了一起,继而通过许多特别的方式将这种和谐之美表现了出来,并发扬光大。
(小标题)攻城术
火炮技术的进步使得攻城战的参战双方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城墙的厚度不断增加,但仍不足以抵抗炮火的攻击。于是,一位意大利工程师发明了棱堡。棱堡的城墙很低,并且沿着壕沟斜向建造。而对于攻城方来说,来自正面的炮火十分危险,因此他们不得不通过一个巨大的战壕网络来接近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