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来学校课程立“界”

鲍成中

未来具有某种不确定性,但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危机让我们对教育、对学校、对课程进行了深刻反思。我认为,尽管疫情肆虐全球,但世界发展的大势不可能改变。当人类步入数字化时代,学习的泛在化、课程的综合化便成为时代的重要特征,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都变得“无边界”了,学校课程也正进入无边界时代。“跨学科”融合学习,将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

时下,人类正进入以大数据为特征的智能化时代,人类自身将面临更大挑战——人类作为自然人的“人”将与自己创造的“智能人”并存,这个智能人包括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和基因人,这些“人”的存在是拥有人类自身优势的集合体,是人类优势跨界融合的结果。人类为了能更好地与机器人、基因人和谐相处,必须有更强大的“控制能力”。这种“控制能力”必须依靠从小的教育。那么,在跨界融合的世界,学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未来的视角把整个世界都变成儿童学习的教室,注重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行动力。因此,以融合性为特征的“无边界课程”就成为未来社会以及关系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

同时,课程的无边界还体现在“课程+数字化”,时时可以学习,处处可以学习,课程突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教育达到了一个泛在化的时代,集成式的知识跨界融合成为教育的重要特征。这个时代的学习不再是以识记和机械训练为主,而是以培育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核心。因而,课程的“无边界”即跨学科的大融合,就成了未来课程的重要特征,由过去的分科教材、分科教学走进了融合性教材、融合性学习。

由此看来,智能化时代的课程“无边界”就是强调把课程、学校放入大生活、大社会中,突破传统学校、课程的边界。从这个角度来说,智能化时代的课程其实也是“有边界”的,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生命。教育帮助一个个生命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让每一个生命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因此,教育与生命是一体的。生命是教育的缘起,没有生命也就谈不上人类社会,更谈不上教育了。但现实的教育与生活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生命在教育中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工业化社会强化了教育与生活、与生命的脱节,把人变成了物化的工具人、经济人,脱离了人作为人的价值旨归。片面的智慧观,导致教育中生命的缺位,违背了教育的初心。顾明远教授曾说,从生命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的本质应该概括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这场全球疫情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我们必须重视生命教育,敬畏生命,不仅要注重个体生命,也要敬重他人生命,包括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学会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所以,无论课程怎么发展与变化,都应把生命作为边界之一,不能越界。

二是生活。教育不仅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而生活本身就是最真实、最生动的教育。因此,教育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内容,生活是知识通向智慧的桥梁。教育脱离了生活,教育将毫无价值和意义。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激励与奖赏,赋予人类丰富的精神生命,让人类以富有的、被尊重的方式生活。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有生活之意,教育必须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在智能化社会,互联网将万物互联,教育回归生活,才能真正走出工业化流水线的模式,走向个性化、生活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全球化。因此,未来的课程也应以生活为边界。

三是实践。学习有认知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在工业化教育模式下,过分重视认知性知识的灌输和识记,忽视了实践性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体验。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核心旨趣,是由“知识教育”回归“生命教育”、由“接受—记忆”回归“体验—理解”。教育回归实践,才是教育的本来面目。因此,在智能化社会,学习要从工业化教育模式“身心分离”的二元认知观回归到“身心一体”的一元实践性认知观。教育要回归实践,是建立在具身认知的心理学基础上的。教育回归实践更加注重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强烈的联系,注重体验与参与。

总之,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使我们的课程从“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教室中心”走向以学生为核心的“生命中心、生活中心和实践中心”,教育也要从工业化模式走向智能化模式,在边界的平衡中可持续地走向未来。

(作者系广西百色学院教科院副教授)

(中国教师报)

(0)

相关推荐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与特征之三(专题文献摘录6)

    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经验,关注社会和生活,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 ...

  • 培训心得 | 让教育回归现实,在实践中学习

    让教育回归现实,在实践中学习 --"STEAM教学精品培训班"学习体会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400050)  刘婷婷   段启辉 1 -初识STEAM教育--科学知识与技术结合的产物 ...

  • 【图文】“双减”政策下,教育回归本质,家长:更焦虑

    我们每个人从成长到步入社会,从家长口中听到最多的便是"别人家的孩子".他们有的学习成绩优异,有的口才能力突出,有的情商智商双高,有的在科学动脑和手工方面碾压同龄人. 于是家长在对比 ...

  • 教师,你到底是什么家?

    教师,你到底是什么家? 李广生 通常情况下,教师会被认为是杂家.杂家,中性词,有褒有贬,既可以作博学多才讲,也可以作杂而不精讲.与杂家相对的是专家,对专家型教师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专家这条路上,又出现了 ...

  • 一节课,究竟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一节课,究竟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李广生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后,大脑一片空白.作为一名从教近25年,而且正在从事教学研究的老教师,面对这一问题,居然糊里糊涂--不是我有问题,就是教育有问题,或是我和教育都 ...

  • 未来教育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课程体系

    王营 前段时间,第八届京师基础教育创新论坛成功召开.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方红峰表示:"我们的育人模式,从'标准件'转变成了'基础+个性',教育哲学也跟着由'全班当一个人教'变为'每个人 ...

  • 【未来学校】唐晓勇:探索未来课程新设计

    7月24日,由互加计划和新教育学校研究所联合发起"2029学校"共创行动课程第二讲邀请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唐晓勇校长,带来关于探索未来课程新设计的分享. 未来课程是联结 ...

  • 【校园时讯】创生课程 变革未来——桐庐县科技城未来学校2021年课程建设专题报告会

    师德培训活动 GENIUS 创生课程 变革未来 2021年8月21日,桐庐县科技城未来学校全体小学.幼儿园教师及凤川初级中学教师齐聚未来学校的报告厅,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员.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

  • 学校课程规划的内涵、关键和标准

    学校的课程是育人的载体.内容,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必须把学校课程建设和实施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加以重视.而要建设优质的学校课程,做好学校的整体课程规划是重要的前提. 杨四耕教授在<学校整体课程 ...

  • 研制学校课程整体规划时如何进行背景分析?

    学校课程建设的背景分析是学校课程规划的第一步.其主要的工作和可以利用的工具如下: 学校课程建设背景分析的主要工作和内容:主要有外在环境和内在情境的分析. 外在环境分析包括:时代发展背景.地域文化背景. ...

  • 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序  言 第一章 今天的学校,会变成明天的"学习中心" 今天的学校生活,不是天经地义的 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对现代教育制度的非议 效率为先的工业化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很大 互联网时代 ...

  • 明晰学校课程哲学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案例

    学校进行课程整体规划的第二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是梳理和明晰学校的课程哲学. 学校课程哲学是指一所学校课程建设所信奉的理念和价值追求,所以也常常以课程理念的形式出现在课程规划的文本中. 学校的课程哲学或课程 ...

  • 程红兵:源于学生发展需要建设学校课程

    源于学生发展需要建设学校课程 程红兵 编辑来函,谈到许多学校都成为"超级课程学校",开发出几十门甚至几百门课程,供学生选择,言下之意非常清楚,不赞同"超级课程" ...

  • 曹培杰:未来学校变革的典型案例与国际经验

    曹培杰:未来学校变革的典型案例与国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