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万千气象

作者:刘浩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说它伟大,不仅因为它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更因为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中国古代对气象的观测和记录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有很多诸如“风、云、雨、雪、雾”等描述天气现象的文字。可以说,气象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诞生于封建社会末期的《红楼梦》,其中也蕴藏着“万千气象”。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字,变幻万千的天气现象在曹公的笔下别有一番韵味。

1、红楼之雨

《红楼梦》中涉及天气现象的段落不止一处,提到或描写的天气现象也不止一种,可见曹公对气象的观察细致入微。书中着墨较多的天气现象莫过“雨”了。比如第三十回伏中的这场阵雨就淋了贾宝玉一个措手不及。

伏中阴晴不定,扇云可致雨,忽一阵凉风过了,唰唰的落下一阵雨来。宝玉看着那女子头上滴下水来,纱衣裳登时湿了。宝玉想道:“这时下雨。他这个身子,如何禁得骤雨一激!”因此禁不住便说道:“不用写了。你看下大雨,身上都湿了。”那女孩子听说倒唬了一跳,抬头一看,只见花外一个人叫他不要写了,下大雨了。……大家把沟堵了,水积在院内,把些绿头鸭、花鸂鶒、彩鸳鸯,捉的捉,赶的赶,缝了翅膀,放在院内顽耍,将院门关了。袭人等都在游廊上嘻笑。(《红楼梦》第三十回)

从气象角度来讲,这是一场典型的对流雨。“阴晴不定”点明了夏季京都的气候特征,“扇云”指的是一簇对流云团,空间尺度并不大,不是像层状云那样布满天空。“忽一阵凉风过了”说明下雨之前伴随着大风降温过程。雨来的特别突然,下了没多久就风流云散,说停就停,这些都非常符合夏日午后对流雨的特点。

这场阵雨为大家带来了欢乐。大观园中众人心中充满了下雨的喜悦,纷纷堵沟屯雨,将一些鸟禽赶到院内,玩的不亦乐乎。嬉笑声、打闹声不绝于耳,掩盖了宝玉的敲门声。宝玉又大声叫门,但袭人、麝月、晴雯等都没听出是谁的声音,可见气氛之活跃。总之,突如其来的大雨让众人玩了个酣畅淋漓。

这场雨还意外折射出了两个痴情人。硕大的雨点打到龄官的头上,浸润到她的纱衣中,但她却浑然不知,直到贾宝玉提醒,她才恍然大悟。此处曹公巧妙的借雨之大、之急来衬托龄官画蔷之痴迷和龄官对贾蔷的痴情。当然最痴之人莫过于只顾着提醒他人,全然忘记自己也被雨淋的贾宝玉了。真可谓“一场对流雨,两个痴情人”。

夏之雨,来去匆匆,酣畅淋漓。秋之雨,缠缠绵绵,淅淅沥沥。林黛玉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欢他的“留得残荷听雨声”这一句。可见林黛玉对秋雨是情有独钟的。在此,不妨借黛玉之观、黛玉之感来看看曹公笔下的秋雨。

这里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红楼梦》第四十五回)

日未落,天已暗。秋雨的到来,让本来就短仄的秋日提前进入了黄昏。秋风入院,雨落潇湘,凄凉之景拨弄了病中黛玉那颗多愁善感之心,于是有了那首催人泪下的《秋窗风雨夕》。全诗音调低沉,凄凉颓伤。贺新辉、蔡义江等认为此诗并非表达黛玉背乡离亲、寄人篱下之感,而是写“男女离别”之思,伏八十回后宝、黛远隔之情节。结合后文 “渔翁”和“鱼婆”的谶语以及脂砚斋的批语,贺、蔡等人的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次降雨过程是从太阳将落时分开始的,持续时间比较长。时节已过秋分,结合京城地区的日落时间可以推测出降雨开始时间大概是酉牌时分(下午5-7点)。一直到半夜的时候仍然雨声淅沥,可见此次降雨过程历时大概7、8个小时。雨淅淅沥沥的下,说明雨滴比较小,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并不是特别大,这些与层状云降水的主要特点符合。虽是一场普通的秋雨,但在曹公的笔下,它寄托了几多离愁别绪,与夏日之雨的来去匆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红楼之雪

从第三十九回贾宝玉的口中,我们知道贾母是喜欢雪的。但喜欢雪的何止贾母一人?曹公不吝笔墨,在第四十九、五十回用接近两回的篇幅描写了一次降雪过程及众人赏雪的景象。

贾母笑道:“这才是十月里头场雪,往后下雪的日子多呢,再破费不迟。” (《红楼梦》第五十回)

这场降雪发生在农历十月中旬,接连下了两天,是今冬头一场雪。初冬时节,气温还比较高,水汽含量也比较大,冷空气也相对比较活跃,是暴雪的高发期。第一天刚开始落的是雪珠儿,也就是霰,这说明地面附近的气温仍比较高。随着冷空气的持续推进,地面气温逐渐降低,天气现象也渐渐的转化为棉絮般的大雪。大观园内众人对雪的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当晚李纨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召集大家商议起社之事。

一夜北风,雪花飞舞,次日清晨雪仍在下,积雪深度已达一尺多厚。在清代,一尺约合现在的35厘米。若按照我国常年冬季积雪深度变化值和相应降雪量的比值为0.7厘米/毫米进行换算,那么此时的降雪量已经超过了50mm,已经达到了特大暴雪量级(24小时降雪量≥30mm)。但文中并未提到暴雪造成的灾害,只写了府中众人玩乐的场景。可见,在小说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大家并不觉得这种程度的雪算是极端性的坏天气,一尺多的积雪给人们带来的不便和损失也比较有限。宝玉、湘云等人在芦雪庵内火烤鹿肉,即景联句,玩的不亦乐乎。宝玉因联句落第,被罚去折梅。此时雪仍在下,栊翠庵前的红梅与皑皑白雪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再加上一座山坡,两个佳人,怪不得贾母说,此情此景胜过仇十洲的《双艳图》。“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已成为红楼梦中的经典桥段。

除了表示天气现象,雪在红楼梦中还被赋予了特殊的寓意。第四回护官符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里的“雪”字暗指四大家族中的薛家。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中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里的“雪”字暗喻薛宝钗。《红楼梦曲》第十四支“飞鸟各投林”中写道“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整个曲子虽然并没出现“雪”字,但作者用雪后鸟尽人散的空寂,白茫茫一片、干净洁白的大地喻指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无论贾家之前多么兴盛,也终将走向衰落。繁华也好,富贵也罢,终将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总之,“雪”在红楼梦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烘托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意境,是小说中的关键情节之所在。可见曹公对“雪”这种气象元素是情有独钟的。

3、红楼之霰

《红楼梦》中还提到了一些不太常见的天气现象。霰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由于不太常见,很多人会将其误认为冰雹。其实霰跟冰雹的形成方式不同,形态也有很大差别。霰的直径比较小,在2-5mm之间,结构比较松散,易碎。如果落到坚硬的地面上往往会反弹起来,而冰雹是一种很硬的半透明的晶体,直径比霰大得多。《红楼梦》第八回和第四十九回就两次提到了这种天气现象。

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因问:“下雪了么?”地下婆娘们道:“下了这半日雪珠儿了。”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了不曾?”黛玉便道:“是不是?我来了你就该去了。”(《红楼梦》第八回)

正说着,只见宝琴来了,披着一领斗篷,金翠辉煌,不知何物。宝钗忙问:“这是那里的?”宝琴笑道:“因下雪珠儿,老太太找了这一件给我的。”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

“雪珠儿”是“霰”的口语名称。结合前后文发现,这两次霰出现的天气过程有些许差别,第八回的气象条件貌似对降雪不太有利,所以文中只提到天气特别冷,下了半天霰,而对降雪的情况并未过多着墨,可能没有发生降雪。而第四十九回则是先下了一会儿霰而后又下起了鹅毛大雪。作为一种不太常见的天气现象,霰在红楼梦中出现了两次,可见曹公十分注意观察身边的天气现象。

总之,《红楼梦》中蕴藏了万千气象。借曹公之笔,气象之花在红楼阆苑中绚丽绽放。借气象之美,曹公也成功塑造了宝玉、黛玉、龄官、宝琴等人物。雨随风生,伏中的对流雨给大家带来了清爽和欢乐,淋透了两个痴情人。秋雨绵绵,淅淅沥沥的秋雨打在潇湘馆的纱窗上,淋出了那首催人泪下的《秋窗风雨夕》。雪霰交映,盐粒般的雪珠儿洒落京城,柳絮似的雪花飘落园中,红梅点缀,美不胜收。

《红楼梦》青云计划获奖作品:

王夫人死磕靓丫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关于“二木头”迎春的深层解密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展现的不同姿态

甄士隐:他既在故事当中,又游离故事之外

史湘云绝不是个好闺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