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形成
摘要
     曹雪芹用细腻委婉的笔调,刻画出《红楼梦》中一个个性格各异命运不同的人物,尤其是对其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用了大量的笔墨去描写,不仅把林黛玉刻画得活灵活现,也将她塑造成了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林黛玉身体虚弱抑郁性气质,父母双亡,家庭时代环境的影响,寄人篱下的处境等等因素,让她原本纯洁、善良、大方、温柔的性格基础上,多了冷漠、尖酸刻薄、敏感多疑等等种种的性格缺陷,使她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更加有艺术价值。
      关键词:林黛玉、多样性、性格形成、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中,最大的闪光点就是她性格的多样性。林黛玉的性格既有本身的善良、大方、真实等等的可爱之处,又有尖酸刻薄、小性儿、敏感多疑等等缺陷。她这种多样性的性格,更加突出了他的悲剧性,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精彩。但是她这种多样性格是由多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通过对林黛玉身边多种因素的研究,能更进一步走进人物心灵深处,分析她人物性格中的美学价值。
      一、林黛玉多样性格的形成
(一)弱不禁风、多愁善感
     林黛玉的性格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她的忧郁和多愁善感。全书中以她这种忧郁的性格贯穿整个人物,开篇便描写她的弱不禁风,柔弱抑郁的气质,给她人物的悲剧色彩增添了几分灰色基调。
     最能反映她这种性的的就是黛玉葬花的那一幕。心系宝玉的她在被不知情的晴雯拒之门外,以至于和宝玉之间产生误解后,看到正值花落时节的情景,联想到自己的凄凉之感。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的景象,但她却想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不禁为花流泪的同时,也在为自己流泪。她不想落花顺水“随波逐流”,觉得花落后埋在泥土里最干净,将它们收入袋中葬入泥土里。于是她便有感而作《葬花吟》,这首诗中说尽了她的离愁别绪,透露着她浓浓的忧郁和多愁善感。
     林黛玉这种性格,除了自身的虚弱多病和抑郁气质之外,还有在她身上发生的人生巨变,她幼时丧母,相继丧父,尽管有贾母的万般怜爱,但是缺少母爱的林黛玉,一个女儿家没有人开导,满怀惆怅和伤痛却没有人诉说心事,所以只能独自黯然伤神,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造成多愁善感的性格。
      (二)敏感多疑、小心谨慎
       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虽然贾母十分疼爱她,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所以,进贾府后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着”。
       初进贾府拜访大舅舅,邢夫人留她吃晚饭,黛玉婉言拒绝了,她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这一番十分得体的话,既表达了对邢夫人的感激和尊敬,又表现了自己懂礼节、识大体,可以看出林黛玉做事处处留心在意。 在吃晚饭时,黛玉是看着姐妹们怎么做,她才敢做,在吃晚饭时时刻小心,看别的姐妹们怎么去做才敢去做。林黛玉进贾府中王夫人问黛玉读过什么书,黛玉回答只读了四书,黛玉又问姐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人的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依林黛玉的小心谨慎的性格,见贾母如此谦虚,于是觉得自己刚才的话锋芒太露,宝玉再问她时,就说不曾读过。可见黛玉行事的谨慎小心。
   林黛玉的敏感多疑也是十分严重的,但她的敏感多疑也是有说不尽的无奈与辛酸。周瑞家的替薛姨妈给贾府众姐妹送宫花一事,当送给林黛玉时,林黛玉正在宝玉房中,周瑞家的笑着说:“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来与姑娘戴。”宝玉便说:“什么花儿,拿来给我看看。”而林黛玉却只一望便问:“还是单送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说:“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林黛玉当时就“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从这里看出,林黛玉在意的不是宫花的价值,而是在乎于在这件事中别人对她的态度,她不是嫌送来的花是“假花”或不合心意等,而是不愿意别人有意把她放在最后,将挑剩的送给她,因为这太伤她的自尊了。
  父母双亡后,她在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黛玉贵族出身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她自尊自强、清高孤傲的个性,但现在无奈处于寄人篱下的尴尬境地,油然而生自卑之感。加之敏感脆弱、猜忌多疑,这种深深的自卑情结往往要靠强烈的自尊去掩饰去遮盖,这种性格矛盾的冲突造成的外在表现往往就是尖酸刻薄和小性儿。
  (三)尖酸刻薄、爱使小性
   贾府里的人都知道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和爱使小性,但却没有几个人真正知道和明白她的尖酸刻薄和小性儿是为何。
   贾府里最不怕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和小性儿的,恐怕只有史湘云了。大家看戏,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没想到宝玉这个眼色先惹恼了湘云。湘云夜里就命翠缕收拾衣物,准备第二天就要回家。宝玉忙解释劝阻,为了表白甚至发誓赌咒。但湘云并不买账,湘云道:“大正月里,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宝玉在湘云这里碰了钉子,又去找黛玉,不成想黛玉也恼了。说“这一节还恕得,在你为什么和云儿使眼色这是安的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顽,她就自轻自贱了她原是公侯小姐,我是平民丫头,她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是她自惹人轻贱呢。是这意不是,。这却是你好心,只是那一个偏又不领你的情,这好情也恼了。你又拿我做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爱恼了。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她,与你何干?他得罪我,又与你何干?”
   史湘云话里行间是在说林黛玉的小性儿,而林黛玉话里行间也透漏出,她是知道大家眼里自己的形象是什么样的,但她并不在乎别人怎么想,却十分在乎贾宝玉眼中的自己。从这件事就可看出,其实她的尖酸刻薄与小性儿,大部分是针对“金玉良缘”的,无论是薛宝钗的金锁,还是史湘云的金麒麟,都让她变得爱拈酸吃醋,尖酸刻薄,这一点从她的冷嘲热讽中更能看出。
   例如他对宝玉说的“你有玉人家就有金锁来配,人家有冷香你可有暖香。”话里藏满了嫉妒与刻薄。还有一次,宝玉从张道士那里得了个麒麟,宝钗一看便说湘云有这么一个,黛玉便讽刺的说她对别人戴的东西最是留意,也在暗示对“金玉良缘”的讽刺。
   能体现林黛玉尖酸刻薄爱使小性的事例有很多,许多人也对她这种性格嗤之以鼻,但是却不能理解她有这样的性格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在贾府寄人篱下,不是“正经主子”,因而显得更加小心在意,惟恐自己的自尊心在众人面前受损。可以说,林黛玉就是带着这样一颗强烈的自尊心来到贾府的,所以林黛玉那些被人们视之为“小性儿”的事情,都是和她的这颗强烈的自尊心密切相关的。但是在无人能诉说心事的情况下,他遇见了宝玉,宝玉是唯一能理解她懂她的人,也是她感情的寄托,虽然宝玉对她也是满怀痴情,但是贾宝玉本就是多情郎,总是喜欢对身边的姐妹丫鬟留情,使得她们总是为他争风吃醋,让林黛玉有了危机的意识,所以她的弦时刻绷紧,只要有人触及了她的那根弦,她就会变成刺猬,刺伤身边的人。
(四)才华横溢、善良大方
虽然林黛玉身上存在着世人不喜欢的敏感多疑、多愁善感、尖酸刻薄、爱使小性,但是在这么多不被喜欢的性格下,也有许多可爱的性格与之并存。
贾敏和林如海对黛玉的培养非常用心,他们夫妻俩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女儿身上,把她当男孩子养,传授她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和本事。后来又给黛玉请一位进士老师。这个老师就是贾雨村,贾雨村是饱学之士,满腹经纶。贾雨村给黛玉当老师期间应该教会黛玉许多知识。黛玉又能过目不忘,更重要的是她喜欢学习。她进贾府时只有六岁,却已经学习四书了。黛玉一个女孩子不用考取功名,可是她的父母却让她学习《四书》,可见林如海和贾敏对林黛玉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不仅仅限于针线女红,《女则》、《列女传》等女性读物,林黛玉还学习经国济世的本领。
    同样在贾府中林黛玉的聪明才华是无人能比的,在元妃省亲的时候,亲自监考了所有姊妹作诗词的能力,最后她敲定了黛玉和宝钗的诗词为众人的诗词之冠。从数量上看,黛玉不但自己作自己那份,而且还暗地里帮宝玉写了两首,贾元春把黛玉替宝玉所做的《杏帘在望》为“三首之冠”。由此看,黛玉的能力应该不在宝钗之下。在咏白海棠时候,黛玉所做的“半卷湘帘半掩门”句句是精华,只是因为李纨认为“过于伤悲”才屈居宝钗之下,而在第二次诗社聚会的时候,黛玉就“魁夺菊花诗”了。她看似漫不经心之作却“笔落惊鬼神”衬托出了她的才思敏捷。
湘云和黛玉在中秋节的月夜作诗,湘云作了上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了下句:冷月葬花魂。在诗社做的诗,最有名的咏菊诗。
这些对子诗句不仅能体现林黛玉的才华,还能体现出她的性格的清冷孤独。
而最能突出她的才华的还是她的诗。
尤其是“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最为传神,这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也是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铭心刻骨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同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也羞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自己熬煎。这便愈显其孤独、寂寞和痛苦。
她的“柳絮词”,缠绵悱恻,优美感人,语多双关,句句似咏柳絮。字字实在写已,抒发了她身世的漂泊与对爱情绝望的悲叹与愤慨。尤其她的“菊花诗”,连咏三首,连中三元,艺压群芳,一举夺魁。她的诗不仅“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而且写得情景交融,菊人合一,充分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其中“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等句,更写出了这位少女的高洁品格和痛苦灵魂。此外,像她的《桃花行》、《秋窗风雨夕》、《题帕诗》和《五美吟》等。都寄寓着深意,诗如其人,感人至深。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非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现了她的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
至于“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未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的: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它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葬花辞》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原因正在这里。“无赖诗魔昏晓侵”,这是她的切身体验。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
(五)性格形成
人的气质是和性格联系在一起的,某种气质更容易形成某种性格,如多血质人的容易形成乐于助人,活泼好动的性格,而林黛玉玉属于抑郁质,这种气质为她性格的形成起了奠基的作用,这使得她“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大观园中的女儿们知道她天生气质如此,对她也就不过分苛求了。这些姐妹们喜欢宝钗的多于喜欢黛玉的,每次湘云来贾府总是爱找宝姐姐玩,而不会首先去找林妹妹,这使得黛玉与别人的社会性的交往逐渐逐少,也促成了她更加忧郁的性格。
抑郁质者的各种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都是相当缓慢而又非常柔弱的,这种人多愁善感,敏感,脆弱,林玉对贾宝玉的爱情虽然坚贞不渝,但又不时哀汉无人为她作主,因而经常悲悲切切,愁肠百结。通过林玉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认为,她的气质就是仰郁质。林黛玉的各种性格是在抑郁质的气质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对于林黛玉来说,抑郁质使她身心两方面都受到很大损害,这种气质本身就是导致“泪尽天亡”悲剧的因素。
林玉的悲剧既是时代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如果说林玉的多愁善感是一种精神上的病态,那么,这种病态正是封建势力对她精神扭曲的结果。林玉的性格是有缺陷的,是存在不足的。
作者通过对林玉性格和悲剧命运的描写,提示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推残,从而引发人们对理想社会和健全性格的向往和追求。黛玉泪尽而亡,是她性格的悲剧,是她出身的悲剧,是贾府统治者利益驱向带来的悲剧,亦是封建社会的悲剧。
黛玉的泪,在文学上是凄美的,是带有美感的。表现的悲剧色彩也是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给我们的也是沉重的思索,从林黛玉矛盾多样性的性格分析中,也可以表现出人的性格并不全是与生俱来的,反而是气质都是自身不易改变的。
林黛玉的弱不禁风、多愁善感,是来自于她自身的气质,从小的体弱多病;敏感多疑、小心谨慎,是她接连丧母丧父,无奈之下寄人篱下造成的;尖酸刻薄、爱使小性,是敏感多疑让她内心自卑,生出来怕受到伤害的反击,也是她做为小女生面对贾宝玉的多情的撒娇,拈酸捏醋;才华横溢、善良大方,是她遗传了父母的才识的同时,也离不开父母对她的培养,加上后来为他找了一位老师贾雨村,所以她很难不优秀,善良大方是她作为大家闺秀,和她本性的使然。
这样一个性格丰富,人物色彩多样的角色,是历史上和文学史上凄美的代言人,不得不说她是《红楼梦》这本名著中,最值得推敲欣赏的人物。 
(0)

相关推荐

  • 林黛玉因何越活越让人喜欢

    纳兰性德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引发了许多人的感慨.因为它道尽了相爱容易相处难.而,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人们在与她的相处之中,其感觉却与这一点恰恰相反. 一开始,大家都只赞美宝钗懂事,赞她藏 ...

  • 林黛玉说话带刺儿,被贾府众人认为阴阳怪气,唯独王熙凤看得通透

    虽然<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粉丝受众最大,但有一说一:书中贾府众人并不太欣赏林黛玉,恰恰相反,大家都很忌惮跟林黛玉相处. <红楼梦>第4回"薛宝钗进贾府"后,书 ...

  • 贾宝玉一个眼神,得罪了林黛玉和史湘云,他究竟错在哪里?

    趣侃红楼65:口无遮拦,史湘云唐突林黛玉,好心遭误,贾宝玉里外难做人 薛宝钗十五岁及笄之年,贾母出资二十两牵头为她过生日.按说本是平常事,体现长辈爱护之心.然而却让王熙凤做了难,不得已问了贾琏才拿定主 ...

  • 史湘云屡次说林黛玉的坏话,黛玉为何从不认真对她发火?

    熟悉<红楼梦>的人应该知道,林黛玉和史湘云都是贾宝玉十分看重的两位妹妹,二人均是从小和贾宝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关系非同一般. 可是,在<红楼梦>中,很多时候,史湘云和林黛玉的 ...

  • 林静:客心生素怨,无月到君家。

    作者 -- 简介 林静    中学语文教师,热爱传统诗词文化,少小时不知诗,及至中年,化育桃李,方知诗之文情韵思之妙,乃积极学习并创作,乃更知诗歌文化之博大精深,欲将以毕生余力投身传统文化和诗歌创作实 ...

  • 耶鲁故事:“秋心”三章 | 苏炜

    耶鲁校园一景 01 秋心再题 大约十多年前,我曾写过短文<秋心>,记写我教过的一位耶鲁华裔学生,在毕业离校五年后的中秋节当日,专门登门拜访并赠送一盒月饼的感人小故事.当时我在文后附了一首记 ...

  • 冷清秋-假如不曾有相遇 词:秋心/冷清秋 曲:阿Ben

    冷清秋-假如不曾有相遇 词:秋心/冷清秋 曲:阿Ben

  • 【风华绝代】又是秋心如海最难量(罗恺文)

    [诗人简介] 罗恺文,字悦周,号苹末,祖籍浙江鄞县,癸酉(1993)年生于春申.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好诗古文辞,皮黄昆腔. [诗词作品] 潮州韩文公祠 昔人曾驻大荒秋,披髪翩飞剩此楼. ...

  • 一叶秋心,情如许

    一叶秋心,情如许 图文/网络     整理/大连人的图书馆     季节瘦了清寒,就在一夜之间,榆梅的叶子变黄了,风一动,便扑嗽嗽落了下来,此时,思绪若风,念如叶飞.花落了还会开,对么?是那无法割舍的 ...

  • 秋心如我心

    秋心如我心 图文/网络    整理/大连人的图书馆        秋,一个很美,很宁静的字眼.一触摸到它,整颗躁动的心便忽然安静了下来. 秋的天空永远那样蓝,秋的红叶永远美得那么无忧绚烂.那种直袭心田 ...

  • 怨妇的心,有木有?

    本文导读: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很多时候像一个怨妇,像一个愤青?对什么都看不惯,都要埋怨,然后,最终自己也同流合污,变成了自己不想要的样子?这几乎成了我们的一种文化心理. 1 很多的渴望,到最后都变成了怨 ...

  • 原创精选诗《张秋心诗专辑》,诗人:张秋心

    诗海追梦第94期 空间因你而精彩 编者按: 我在这永远等着你来,让我们一起相遇,相识,相知,相守在诗海追梦,欣赏唯美的文字,聆听美妙的歌声. 今天的诗人若过江之鲫,导致许多读者茫茫然不知如何选择.[诗 ...

  • “秋心”是什么心

    入秋时节,读书的选择不知不觉也在变化着. 这选择,有时节的关系,更有心境的关系. 在秋天,总有一些莫名的情绪随着气温的走低,在心底沁出丝丝凉意.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也是伤情的季节. 古人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