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豪击败桑塔纳,中国品牌打响全面反攻

虽然只是星星之火,但“国进外退”的趋势愈发明显,即便是轿车市场,中国品牌也开始与合资车争抢份额。

谁说中国品牌在汽车市场只能凭借SUV与合资品牌一争高下?事实上,大众等合资品牌统治中国市场入门A级车的日子逐步走向结束,中国品牌全面反攻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7月份车市回暖,轿车市场增幅转正最值得业界欣喜。在轿车市场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中国品牌的吉利帝豪销量超过了入门A级车市场常青树大众桑塔纳。

乘联会7月份终端零售数据显示,吉利帝豪以16,472辆的销量成绩,不仅高于诸多7-10万元级主流合资品牌车型,还成功超越了销量15,965辆的桑塔纳,位列同级别价位细分市场第二的位置。而从销量的增长幅度来看,除了帝豪外,几乎所有的A级入门合资车型都在走下坡路。

显然,桑塔纳统治入门级A级车的日子,正在走向结束。而且从上述表格也不难发现,就连捷达的同比也出现两位数的下滑,因此有行业人士断言:如果捷达再跌下去,最晚四季度,帝豪将超过捷达,这将是中国品牌在轿车市场正式向外资公司发出挑战。

虽然帝豪初次得胜尚未“常态化”,但它超越入门A级车市场的王者桑塔纳的现象,无异于一个节点或信号。即便只是星星之火,但不可阻挡的事实是,从之前的SUV市场到现在的轿车市场,“国进外退”的趋势和蓝图正在一步步被描绘得清晰。

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是合资品牌统治中国市场时代的结束;这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是中国品牌走向反攻时代的开始。

大众神话的裂缝

大众还是那个大众,但市场早已不是那个市场,这句话放在如今的桑塔纳身上,特别契合。

作为中国轿车的鼻祖,桑塔纳是“老三样”的代表,也是销售时间最久的一代车型,足足29年之久,在世界汽车制造史上也是一大奇迹。经过30余年的品牌沉淀,桑塔纳在全国各地都积累下了非常不错的市场口碑。城市的出租车、驾校教用练车、政府机关用车都少不了桑塔纳的影子,甚至它一度成为官车的典型代表,用当年非常流行的话来说,叫“无论官多大,都坐桑塔纳”。

大众在中国市场堪称神话,这也并非空穴来风,除了技术能力作为基础,长期深耕中国市场所赋予其的强大品牌号召力和营销能力,几乎可以让大众的款款汽车成为细分市场的当红产品,比如一款十分小众的轿跑风格车型凌渡,也能在大众的运作下卖到月均万辆的水平。

但市场消费的风向总是在变化,特别是在近些年的中国市场,正面临消费升级、消费群体年轻化等一系列变化,消费者对产品的鉴别能力较以往有所提高,但大众的反应能力和觉悟却有些滞后。拿此次战败的桑塔纳来说,为何一款拥有30余年历史的车型会落得此般地步?

作为同为7-10万元级别的A级车型,桑塔纳除了“VW”的优势外,与帝豪等中国品牌中级车相比处处见短,比如桑塔纳配置低,倒车影像全系没有,除了高配及顶配版本之外,桑塔纳家族的车型都不带有车身稳定系统,简配到你怀疑人生;用料差,内饰塑料感强,看上去非常廉价。

从老款桑塔纳在国内横行数十年,到2013年前后问世的新桑塔纳、新捷达,本质上都是大众在利用老平台挖掘中国市场潜力。桑塔纳最初是第二代帕萨特(B2)平台衍生,算是老款B级车的架构在2000年前后降档作为A级车销售。到了所谓“新桑塔纳”,则是Polo MK5的PQ25平台“拉皮”为A-级车。

显然,在这样的思路下,桑塔纳是在挥霍以前老车型留下的口碑,用古老的平台继续让利润最大化,而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实质性的实惠,特别是在高科技面前,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恰逢当下的消费者并没有老一辈对“VW”品牌的依赖,终端销量的流失也就成为了必然。

同时,大众当前所面临的市场已今非昔比。拿途观来说,2012年途观上市之后,途观一车难求,并长期保持加价销售的状态,原因在于当时消费者可选择的SUV车型少。但现在则完全不一样了,途观的换代车型途观L上市后,不但在极短的时间内结束了加价销售,终端甚至还出现了不小的优惠。

原因很简单,市场竞争太激烈,已经给不了机会让大众去傲娇了。另外,还有一份数据显示,“VW”品牌的市场份额在不断降低,已经从2012年的15.5%降低到2016年的12.7%了。随着更多自主品牌的崛起,大众的份额还将继续被蚕食。

桑塔纳的被超越,以及辉昂的失败,虽不能给大众定义为神话的破灭,但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这个神话出现了裂缝,这也相当于给大众品牌神话浇上了一盆冷水。大众品牌能力固然强大,但在市场面前,也不得不屈服。在这个多个品牌强势挤入,和急剧膨胀壮大的中国市场面前,大众的品牌也显得渺小了许多。

中国品牌的反攻

曾几何时,一辆雅阁、凯美瑞要卖到30万余万元,还一车难求,而今天却只要16、7万了;5年前,要买一辆大众SUV,除了排队,还得加价数万元,且不一定很快拿得到车。而如今SUV市场眼花缭乱,特别是中国品牌依靠SUV市场不断崛起,让中国消费者花更少的钱,也能买到更加实在的车型。

时代在变,随着中国品牌在市场上的默默耕耘,逐渐开花结果,就像手机和家电一样。10年前提到冰箱空调,还会对海尔和格力打个问号,如今的消费者甚至可以把海尔与冰箱绑定,将格力和空调绑定;手机也一样,华为、小米市占率也并不比苹果差。而汽车工业亦是如此,虽然这个认知改变的时间要远远长于家电和手机,但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一提到SUV,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会想到长城。

竞争也在变,到今天,合资车价格不断下探,而中国品牌正在努力上攻,价格也正在不断往上走,不仅在车型上进入到合资品牌的细分领域,还不断蚕食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毫无疑问,中国品牌反攻的号角声越来越强。

实际上中国品牌反攻的号角早已打响。中国品牌在SUV市场上的销量成绩有目共睹,前有哈弗H6长期霸占SUV细分市场冠军位置,后有传祺GS4、博越等车型稳站14-15万的价格区间,更有传祺GS8、WEY VV7以及即将要上市的领克01等中国高端SUV车型,他们直击合资品牌战略要地,已经将价格的触角伸到了合资品牌的家门口。

如果说SUV市场的崛起是由中国品牌特有的属性决定的,那么中国品牌在合资品牌长期统治的轿车市场的崛起,就更加能体现出中国品牌力量的强大和这股势头的难能可贵。从吉利的博瑞打破“中国品牌做不好中高级车”的魔咒开始,轿车市场的燎原之势就逐渐被拉开。

特别是在与合资品牌瓜分的最大蛋糕的中级车市场中,有长安逸动和奇瑞艾瑞泽5的热销,顺利进入到万辆俱乐部,也有后起之秀帝豪GL、荣威i6的设计和品质的突飞猛进,当然更有帝豪对桑塔纳的销量超越,这种趋势也变得更佳明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认为:“十三五”时期将是中国品牌汽车发展最好的机会。一方面这是中国品牌汽车技术实力增长最快的时期,也是汽车产业发展环境最好的时期,同时,中国在某一些技术方面已经和国际上并驾齐驱。

在市场份额上,2016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了43.2%,较同期提升了2个百分点。而今年上半年,这一市场份额仍然继续上涨,市场份额达到了43.9%,同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有行业人士断言,到2025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将达到50%以上,彼时的反攻将愈演愈烈。

不可忽略的差距

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品牌正在不断努力,尽可能地缩小与和合资品牌的差距,尽可能地脱掉自己身上“低质低价”的标签。特别是在外观上,中国品牌已经有了质的提升,荣威、传祺、吉利等这些自己花大价钱组建设计团队的中国品牌,已经从销量上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肯定。

但目前的这些远远不够,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差距仍然存在。正如李书福说的那样:中国汽车工业经过近60年的发展,还属于幼稚产业,还要悉心呵护许多年。中国汽车产品及品牌形象屡遭病垢,需要从中吸取教训,在反复失败中寻找成功的可能,需要在批评中找回自尊。

实际上,中国品牌仍然受制于核心技术,无论是长城还是吉利,不少车型都有逆向成熟平台的嫌疑,尤其在三大件方面,中国品牌难以有卓越的建树,甚至离韩系车都还有一段距离。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品牌车型很少换代,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储备不够。

当前的合资模式,虽然让中国汽车产销量两旺,但中国汽车工业大而不强早就是成为不争的事实,也就意味着“以市场换技术”的模式并不能算作是成功,更是催生了一批在合资企业丰厚利润的“糖衣炮弹”下难以作为的中国品牌。

所以,当前的中国品牌还必须向合资品牌学习,即便在SUV市场中国品牌已经占据了近6成的份额,但随着SUV的不断降温,中国品牌并不能高枕无忧,差距依然是存在的。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更加理性庞大的轿车市场的表现要比SUV市场上的表现更能真实地体现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距离。

帝豪超越桑塔纳,意味着帷幕刚刚才拉开,接下来就需要更多中国品牌,去强化技术,更新产品力更强的新车,加入这场战役,用实力去开启并进入下一个时代。【END】

速度 深度 态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