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极限会诊》:用视频直击行业痛点,更直观有效的医学培训

医学是一门很古老的学科,在我国,医学知识的传承,一直以来都是靠言传身教的模式,这种形式一直延续了下来。此外,在今天,医生们还会通过医学视频,以及一些医学的培训会来学习和拓展自身医学水平。每年召开的医学学术会议超过12000场次,另外,在业内还会有一些顶级会议,包括长城会、肿瘤会等,这是医学知识的顶级盛宴。

但上述进行医学培训的方式同样会存在一些问题。名师带徒言传身教的影响范围极其有限,顶级医学会议一年一次的频率可能相对低频,医学培训视频的拍摄质量有待提高,等等。而很多基层医生又急切需要接受高质量的医学培训来提高自身医术水平。

医联看到了医学培训领域的行业痛点,希望将成熟的视频制作方法带入医学培训之中,制作顶级的临床医学培训节目,并通过互联网打破时间、地域,在线人数,规模等种种限制,让医生在手机上就能随时随地看医学视频。基于此,《极限会诊》节目应运而生。

《极限会诊》是由医联与健康报主办、IPMD策划制作的一款顶级临床医学培训节目。每期1位院士级别专家、4 位三甲医院大主任共同组成跨学科专家团,研讨疑难复杂以及具有代表性的病症案例,给出诊断意见,展示治疗过程。在节目中,多位专家围绕热点医学技术、疑难杂症个案、特殊病例等展开辩论与探讨,形成医学共识。

据动脉网了解,《极限会诊》整个节目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病例检查环节讲述 → 就检查环节是否全面合理给予讨论 → 专家点评

病例诊断环节讲述 → 就诊断环节是否准确给予讨论 → 专家点评

病例治疗环节讲述 → 就治疗环节治疗方法是否合理,优化治疗方案以及治疗用药是否合理给予讨论 → 专家点评

《极限会诊》的第一期名为“胡大一的抉择”。这是一个被心内科收治的80岁老人的跨学科病例,该患者具有很多临床症状。由于大部分的疑难杂症都是复杂的跨学科病症,很难归属到某一科室,所以往往通过用MDT的方式。因此本次参与会诊专家均来自不同科室。该节目虽然是培训,但模拟的却是完全真实的会诊环境。

医学诊疗第一步是疾病确诊,而后根据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如果是疑难杂症,没有对应的临床路径,则将需要先从症状入手。节目中,三次点评后,专家针对所提供病例做出权威共识,同时,本次节目现场将接入吉林省中医院附属医院信号做远程会诊,并实时显示病人的心电图,血压等指标。

在直播过程中,专家还将在线上和线下观众进行互动,解答相关疑问。此外,医联APP上还针对节目做了很多细节上的优化,在医联APP上有针对当期节目详细的名词解释、专家介绍以及图文并茂的病例等。

目前看来,《极限会诊》至少在形式和模式两方面,都完成了对医疗传统的互联网嫁接创新。最为直接的当然是采用MOOC模式来呈现医教内容。MOOC模式可以实现大规模、开放性并且跨越时空限制的知识传播,这些特征恰好“对症”了目前医疗知识传播中的诸多痛点。

过去医疗知识的流转与分享往往局限于小范围的“圈内交流”,医疗知识的真实价值没有被激活。同时,知识的传播只能是单向的,无法形成互动,受众充满疑问却往往无从获得解答,最终导致“传而未承”的窘境。医联首次采取了医疗MOOC手段,可以形成更广泛的分享传播,也能在专家与受众之间架设双向通道,实现医教的迭代创新。

同时,《极限会诊》立足于MDT的模式基础上,也完成了对MDT的价值创新,实现医教功能的叠加。事实上,MDT一直被认为是疑难病症的确诊“利器”,但其价值始终拘泥于服务诊疗和患者本身。通过对MDT的精心编排和记录,专家对病理学、影像学、临床经验、诊疗逻辑以及医疗伦理的理解得以鲜活呈现,这恰恰形成最直观、最具实操价值的医疗知识和经验示范教学。

《极限会诊》与传统的医疗培训视频所不同的是,医联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对原有模式进行升级和价值拓展,从而开辟了在线医疗培训的新疆界。

作为中国医疗事业主体的医生,一方面,他们的工作极其繁重,另一方面,他们还需要兼顾学术提升和临床研究。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医生获取医学知识的路径有了更多的选择。而医联的《极限会诊》,则将顶级专家聚集到一起,通过现场的学术争鸣,为广大医生展现了一堂生动的医学培训课程。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liu.d@vcbeat.net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投稿:tg@vcbeat.net

授权:xi.n@vcbeat.net

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注动脉网官方微信号:vcbeat或长按二维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