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迷宫3 死亡解药》:把好牌打烂的典型示范
说起来,自己其实不算喜欢这个系列,只是因为看过前两部,所以想把这个故事看完。
作为同类型电影,《移动迷宫》的完成度和精彩度,要比收拾得体的《饥饿游戏》差一点,又要比不断作死的《分歧者》好一些,这般不上不下的地位,像极了影片不尴不尬的质量。
且不说三部曲越来越差的事实,这第三部“死亡解药”本来有不少条件和机会拍好,但它都成功规避掉了,最终落得一个不得善终的结局。
【友情提示:下文有剧透。】
先说最让人头疼的,也是很多作品难以避免的问题,“主角光环”过于强大。
本片的主线驱动力来源于托马斯等人营救米诺的行动,秉持着“有困难要迎难而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的精神,这一路下来实在“惊喜连连”。
虽然主角光环避无可避,但一部好作品可以有许多种办法去修饰、缓解、掩盖它,放到此片中,可以是托马斯早已准备好的计划,也可以是纽特等人携带的装备去化险为夷……
但结果是托马斯带着小伙伴们有勇无谋地一波“莽夫流”,每当快完蛋时自有其他人来救驾,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这种舒适惬意伴随全程。
再说贯穿全片的核心主旨,即主角一行人的深厚友情。很明显影片把这份情谊当成了(比设定)更重要的卖点,那它就该拿出相应的“诚意”来。
事实是,托马斯等人的友情在前两部中并没有什么像样的表现或铺垫,更像是不得已结伴而逃的“狱友”——这种关系当然能诞生伟大的友情,但它只能算一部分起因和经过,并不能直接演变成结果(起码也要给点特写)。
如此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润滑的XXOO,光听着都觉得生硬。
接着说该系列原本可以称之为看点的动作戏,第一部《移动迷宫》的时候,“青少年跑酷”是影片的主要标签,在第二部时该元素已经淡化了不少,变成了更常规的科幻动作片,而到了“死亡解药”,动作场面被稀释地越加可有可无,片头劫火车的乏善可陈,米诺梦里的迷宫和大蜘蛛,还有在暴乱前后的城市内外,所有警卫、暴民都完全扮演了背景板……
只有托马斯三人从实验部大楼跳进水池的跟拍镜头才让人有点反应,可相比起全片冗长的过程,一两个闪光点只能算腐草之萤光。
前面那几点,勉强算是导演主创功力不够,没法尽善尽美,那么后面几点就真是眼看着把一副好牌硬生生胡乱打输的遗憾了。
首当其冲的,便是影片中反乌托邦世界的落地。
原本第一部中逃离迷宫的设计和寓意其实相当不错,到了第三部突然又要回去了,那就得拿出更站得住脚的理由来(不仅仅是救人),但影片只给出了简单的、脸谱化的高墙内外的对峙。
实际上,墙内墙外都想“拯救人类”的初衷可以大做文章,艾娃冷酷的牺牲精神,詹森冷血的精英主义,特蕾莎坚守的舍小取大,托马斯向往的自由平等,乃至于劳伦斯毁灭一切的疯狂都有让人信服的潜质。
可最终,上述随便哪个都可以放大处理的思想都只是点到为止(比如纽特死在可以救他的托马斯面前,能发挥更大价值),在表现平平的电影表面下,没有留下和作品设定相应的深度。
在此前提下,另一个令我痛惜不已的地方也顺理成章——年轻演员的演技就不说了,在影片肉眼可见的天花板压制下,其他几位实力演员也没多少发挥空间。
艾丹·吉伦、吉安卡洛·埃斯珀西多、派翠西娅·克拉克森等等,远的不说,就说近年几部美剧里的经典角色,他们分别是《权力的游戏》“小指头”、《绝命毒师(律师)》“炸鸡叔”、《纸牌屋》“老妖婆”——电影当然不能和剧集比,可只要稍微多给一点层次,表演附加值立刻就能上来。
像是艾丹叔,他饰演反派更适合走阴郁、有城府的戏路,事实上第二部里他也是这样演的,第三部里却走了“给我炸死他!他跑了我好生气!只要我活下去!”的恶俗套路。
最要命的是影片的终极定位和收尾。
绕了大半天,最终拯救人类的希望,居然是实验部前员工托马斯,他是血液基因变异了还是怎么的,“死亡解药”一直在眼皮子底下就没人发现吗?
结局的处理也让我皱眉头,托马斯和特蕾莎一起逃走整个大团圆也好,两人一起葬生火海弄出悲剧也罢,让准备等死的托马斯苟活了下来、掌握着挽救人类技术的特蕾莎死掉,这种看上去似乎像那么回事其实莫名其妙的设计,让影片的观点诉求完全迷失了。
更雷人的是,当重伤的托马斯苏醒过来时,我还以为人类得救了呢,没想到结束前托马斯又拿出了自己那小瓶血清……敢情你还藏着,除了你们住的这个世外桃源,没想过要拯救其他等死的人类,这不和大反派詹森一样了吗?
到这个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理解错了——即便全人类得救了,也无法挽救“移动迷宫”早已走失的基调。
此类青少年反乌托邦作品提醒了我们,挖坑的时候一定要先想好怎么填,以及发现填不了时,一定要换个法子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