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让生活更安全——富兰克林效应
每天学点心理学,让你过上“安全”的生活。
你认为想要让别人喜欢自己的最好方法是去多帮助别人还是让别人来帮助你?你认为当你有困难时,你是该选择求助那个你一直帮助的人还是那个一直帮助你的人?
富兰克林效应告诉你:别对一个人太好,因为结果往往会让你失望的。很多人为了获取他人的好感,都想给人送点啥、帮点啥,这虽然没错,但其实如果你能从别人那里要点啥,他会更容易喜欢你。你帮助过的人,未必会回报你,但是之前帮助过你的人,却会倾向于一直帮你,这就是富兰克林效应。
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有过这样一个经历,一次议会中,有位议员和他政见不合,甚至怀有敌意。为了缓和关系,富兰克林打听到,这位议员收藏了一本非常稀有的书,于是他写信给议员,恳切表达了自己想要借阅这本书。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议员答应了。不久,两人再一次在议会上碰面,那位议员对富兰克林的态度简直180度大转变。他不仅主动和富兰克林攀谈,还表示愿意随时效劳。
富兰克林效应是指人们总是更喜欢那些自己帮助过的人,并愿意再次提供帮助。心理学上用认知失调来进行解释这种现象,如果你已经帮了他,但是又不喜欢他,那么你的行为和你对自我的认知之间就产生了分歧,这种认知层面的失调会让你非常不舒服。为了消除这种认知失调,你就只能让自己喜欢他。
富兰克林效应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情感问题,为什么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因为孩子哭一次,大人就要花力气安抚一次。小孩哭的越多,大人在他身上花费的心血和时间也就越多。出于富兰克林效应,大人就会越喜欢这个小孩儿。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母爱比父爱泛滥。因为大多数时候,母亲花在孩子身上的心血都比父亲更多。
职场上也是一样,老板对一个员工付出的越多,就越容易重视这个员工。员工为公司付出的越多,也会增加他对这个公司的忠诚度和沉没成本。
其实关系当中的获得必须和他的付出相平衡。毕竟在感情中迟迟不肯放手的,往往是付出更多的那一方。
适当运用富兰克林效应,接受他人对你的好,会让别人更喜欢你,能让你在交际中更加得心应手。
二战期间,一对犹太兄弟想要逃出德国,计划在父亲的熟人中找到一个最有可能帮助他们逃走的人,老大想找在父亲生前多次帮助自己的银行家,老二想找父亲生前自己家曾多次帮助的木材商。兄弟俩产生了分歧,于是分头求救、各自逃亡。你认为谁更有可能得到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