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利用M3mP6多肽高负荷纳米颗粒有望治疗心脏病

来源:本站原创 2020-07-23 11:17

2020年7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药,可以防止血凝块(blood clot),同时不会导致出血风险增加,而出血是目前所有抗血小板药物的常见副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7月15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High-loading Gα13-binding EXE peptide nanoparticles prevent thrombosis and protect mice from cardia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论文通讯作者为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药物学教授和再生医学教授Xiaoping Du博士。

图片来自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0, doi:10.1126/scitranslmed.aaz7287。

这项新的研究描述了这种药物及其递送机制,并指出它在动物模型中也是治疗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Du说,“不幸的是,目前的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防止导致心脏病和中风的血凝块形成,但如果血管发生破裂,它们也会破坏血小板的止血能力。在某些情况下,严重的出血会危及生命。这种新药物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防止血凝块,但不会让人容易出血,而其他药物却做不到这一点。”

在之前的一项研究中,Du和他的同事们发现的一种信号转导机制在血凝块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并不是血小板粘附到伤口上并阻止出血所必需的。基于这一发现,这些研究人员获得一种靶向这种信号转导机制的多肽,并设计了一种成功地将这种多肽递送到血小板中的纳米颗粒。

随后,这种多肽衍生的纳米颗粒药物---称为M3mP6多肽高负荷纳米颗粒(high-loading peptide nanoparticle, HLPN)---作为一种潜在的心脏病治疗方法在小鼠身上进行了测试。

Du说,心脏病发作会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导致心力衰竭和死亡。其一,来自于血凝块造成的初始损伤,这会阻断血流,减少氧气供应。这通常是通过进行血管成形术(angioplasty)和使用支架来打开动脉,并结合抗血小板药物来防止它再次形成血凝块来加以治疗。Du说,然而,动脉重新打开后,流入受损心脏组织的新鲜血液会引发炎症,从而导致小血管渗漏和凝血,因而进一步造成心脏损伤。

Du说,“这称为再灌注损伤(reperfusion injury),这是心脏病发作导致心力衰竭或死亡的第二种方式。我们希望这种不会导致血管渗漏的新药物能够帮助限制再灌注损伤,降低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几率,我们的假设经证实是正确的--我们从这项研究中看到了非常有前景的结果。”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在以注射药物方式接受治疗的小鼠中,它们的心脏损伤减少,凝血减少,炎症下降。此外,它们的心脏功能得到改善,它们的生存率也提高了。

Du说,“在实验室中看到如此有希望的结果是非常令人兴奋的,我们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人类中进行临床测试。”(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资料:

1.Aiming Pang et al. High-loading Gα13-binding EXE peptide nanoparticles prevent thrombosis and protect mice from cardia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0, doi:10.1126/scitranslmed.aaz7287.

2.New antiplatelet drug shows promise for treating heart attack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7-antiplatelet-drug-heart.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