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峰寺

古峰寺

古峰寺位于古江武两县交界武昌一侧的古姆山半山腰的竹石坳上。据《武昌县志》记载:武昌县西北六十里处的古姆山上,相传蔡道人修炼于此,明朝举人严君化在此山坳建有古峰寺,旁有蔡道人庵。又据刊载在《武昌县志》上的《古姆山记》记载:清朝顺治初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由陕西败退到武昌府城,被追来的请将阿济格击败,率残部退到今左岭街一带。其中一队散兵退守古峰寺,与追来的清军在此激战,古峰寺正殿在这次战斗中被焚毁,只剩下一间草庵。

顺治十五年左右,时任山东滋阳县县令的严翼王遭谗退职乡居,闲来无事,经常上古姆山,与古峰寺僧人琳若及在此结庐读书的堂兄乐怀人居士烹茶聊天,登山赏景,往往待到“夜初”,才“骑马拂云归”。久而久之,遂萌生重修古峰寺,再塑金身的心愿。乡民们重视进士的名衔,认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由他动议,纷纷捐资襄助。一年多的时间就在原基上修复了正殿,并将草庵“易以瓦”,还在正殿前增修了受月亭和读书轩。

据严翼王的《古姆山记》记载,当年的古峰寺建筑及其周边的环境非常幽雅:古姆山脚下与从大路岭上山的连接处,有一条从古峰寺右侧山涧流下来的溪流横穿而过。溪流上面搭有一座板桥,板桥之后是一条上山的石径。由石径拾阶而上不过百十步,是一道以长条石搭成的山门;山门两边是以浓密的灌木结成的围墙。晚上关闭山门,茫茫的夜空万籁俱寂。早上开启山门,迎来新的一天的黎明。石径两边是幽篁丛丛。再往上“缓行数十步,有巨石藓苔,苍怪踞突如虎,傍一曲古松,根纡于石罅。坐石上小憩缓行,径复随松蜿蜒。松侧有大井,其上石涧水淙淙入井,再由井中流下涧去”。

到大井后再往上登阶百来步,便可到达竹石坳,但见“日光浮竹面,下凛然也”。正殿座北朝南,背靠巨大的石壁,前方一望无垠。正殿的形制比较特别,“殿如荷叶焉”,即殿顶为穹顶。这种有点像蒙古包似的形制在全国的寺庙中极为少见,但在当地历史上的草搭民居中却能见到它的雏形。

当地属丘陵湖畈地区,湖泊港汊俱通长江,荷叶苇草极多,历史上经常发大水,冲垮房屋。很多湖畈地区的农民特别是移民,就地取材,用土坯砖和苇草搭建房屋,这样成本小,只费一点人工,冲垮以后再盖也容易。其中,普通的民居采用的是人字形的坡顶结构,简洁紧凑,保证冬暖夏凉;村中的“公屋”,如碾屋、磨坊、柞坊、带祠堂性质的村民聚会场所,则采用方顶和圆顶结构,这样可以抬高和扩大空间。古峰寺的形制就是采用的这种“公屋”结构,但进行了优化。整体骨架用圆木“列架”支撑;四周墙壁以青砖砌就,内粉白石灰;屋面铺设布瓦,配上铜质宝顶。殿宇青墙黛瓦,四周绿树掩映,既钟灵毓秀,又有威严气象,尽显天人合一之趣。

正殿左侧是紧依正殿东墙搭盖的蔡道人庵,这次重修将一面坡的草顶改换成了北东南三面坡顶的瓦屋,用作僧人和居士的方丈和宿舍。正殿的右侧也是与东厢对称的三面坡顶的瓦屋,用作厨房和斋堂。

正殿前面的左侧是受月亭,“四面俱窗牖,宽敞易受月”。“亭东半亩地即泺怀人读书所”,在这里建有读书轩,供其坐吟和构思文章。亭、轩在正殿之前左右对称,和谐有序。

古峰寺庙宇不广,因其环境优雅,年代久远,加之儒、释、道兼具,名气却不小。平日里除求神拜佛的香客之外,文人雅士也经常到此吟诗作赋,观光赏景。“犬入衣裙知客熟,鸦巢浅径习人飞”,即是对当年这一景象的形象反映。

旧时寺庙的香火旺盛,并不足以说明大多数村民愚昧迷信,主要是没有心灵寄托,没有能力抵抗灾难和疾病所致。譬如周庄古村一位娶自外地的老年妇女,大家都叫她“黄陂佬”,平日里也很勤俭,与乡民的关系也不错,就是特别迷信,家中的好米好油好布,总是往古姆山上的庙里送,对前面大娘留下的两个儿子却十分刻薄。村民们都同情这两个孩子的遭遇,不认可她的礼佛行为。直到解放以后好多年,人们还在背地地指责她的这种行为是“没有良心”,“能对佛好就不能对人好一点?”

古峰寺本是一环境幽雅的佛门净土,却历遭刀兵之祸。抗日战争时期,先是驻扎国民党的炮兵部队,后又驻扎日伪部队,不仅砍光了山上的树木,把寺庙也拆毁得七零八落。它见证了日伪的暴行,也为抗日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新四军武鄂游击队在江南一带活动时,这里是新四军的秘密联络站。新四军的联络人员遇险时,也曾在这里躲过风头。

由于砍光了山上的树木,没有树根涵养水分,山上的泉水枯竭,溪流干涸,没法住人,到解放前夕,已经没有了僧人。解放后,在鳌峰书院早废,朝阳小学和泉井小学还未建起之时,政府在这里的废墟上办过小学复式班,严少峰在这里任过教师。土改后各小乡办起了新式学校,这里完全废毁,山上的大树桩也被村民挖回去做了劈柴。直到1961年才在这里种上了满山的松树苗,到上世纪70年代渐渐成林。自日伪践踏过这块宝地之后,人们再也没有见到过山上的溪流,古峰寺的地名也渐渐被人淡忘。

(0)

相关推荐

  • “发现晋中”之--- 松罗院

    [松罗院] --- "积木"垒起没有"平梁"的构架 --- 在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前,曾有这么一个恶性循环规律:由于申报"国保"(甚 ...

  • 当你老了——阳陵大庙图记

    阳陵大庙位于阳城县芹池镇阳陵村中.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南北长33.2米,东西宽21.7米,占地面积72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拜亭为明代风格,其余皆为清代风格.中轴线上由南而北建有舞台.拜亭. ...

  • 陕:岐山县太平寺塔、周公庙

    宝鸡岐山县,鱼和先生游了俩保--太平寺塔和周公庙.一个是巍巍宋塔,另一个是一片森森古柏荫庇下的明清建筑群. 太平寺塔,宋代砖塔.为八角九级密檐式.一塔独立在太平寺遗址.岐山县实验小学院内.如今这座20 ...

  • “发现晋中”之--- 兴地龙天庙

    [兴地龙天庙] --- 一片狼藉的露天艺术殿堂 --- "龙天庙"是个奇怪的庙宇,在晋国(地理意义上的)晋中域内残存着很多这样的庙宇,但是在本地也没人知道这庙是"谁家&q ...

  • 晋中之--- 牛村文殊寺

    [牛村文殊寺]     第一次寻访文殊寺是2011年1月,至今的六年多当中,先后4次来到文殊寺参访,所见景象是一次比一次破败.历经七百年的风雨摧残和人为破坏,文殊寺的历程不见于史料的详细记载,但这短短 ...

  • 阳曲--- 不解草堂寺 

    [草堂寺] --- 没看明白的形制布局 --- 阳曲行游的最后一站是位于侯村乡洛阳村的草堂寺,洛阳村远离大路,而且道路曲折难行,但是距离侯村乡很近,而我雇佣的司机师傅就是侯村人,所以轻车熟路,不太费劲 ...

  • 晋中---西怀远娘娘庙

    [西怀远娘娘庙] --- 乌马河畔的传说 --- 乌马河,一条名不见经传的晋国晋中区域性小河,其源出榆社,穿越太谷.清徐和祁县,最后在祁县城赵镇苗家堡村汇入昌源河,流程总长度不过百余公里,在四季干旱的 ...

  • 《写作——说明的顺序》教学案

    写作--说明的顺序 导学目标 1. 掌握常用的三种说明顺序. 2. 根据说明对象和目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重在指导,第二课时写作评议)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以<苏 ...

  • 怪哉!山西三座石楼山,都不在石楼县

    本文共2455字,10图,阅读15分钟 紫塞连年戍,黄砂碛路穷. 故人今夜宿,见月石楼中. 石楼县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位于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东以黄云山.石楼山为界与交口县相邻,南与隰县.永和县接壤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7)

    本篇要目: ***************************************** 61普光寺 宋至清    山西省寿阳县 62金洞寺 宋至清    山西省忻州市 63安禅寺 宋至明    ...

  • “发现晋中”之---资圣寺

    [资圣寺] --- 首见晋中一带寺庙中的石质内柱 --- 在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高壁村西的土坡上,残存着一座小庙叫"资圣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公布的县(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

  • 古戏台传音的秘密

    衍变近千年的中国古戏台无疑是弥足珍贵的建筑声学文化遗产.古人巧妙利用建筑材料.结构和形制来助声,其复杂的形制结构设计,本质上是对直达声.反射声.混响声乃至共振声的综合利用或优化组合. 时长 01:13 ...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祁县(北堡真武庙)

    [北堡真武庙] 在祁县东观镇北堡村,残留一座真武庙,庙宇坐北向南,一进四合院形制,占地面积约230㎡,始建年代不知,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山门和钟鼓楼已毁,左右配殿各六间,可能后来改建过前壁和殿顶,殿顶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合山奇泉圣母庙

    [我的2017辞旧游] --- 懿济圣母庙 ---     懿济圣母庙,也叫合山奇泉圣母庙,是晋中市和顺县目前唯一的"国保".由于距离祁县遥远,一直未得机会前往寻访.2017年12 ...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祁县(晓义关帝庙)

    [晓义关帝庙] 在祁县现存寺庙古建筑中,晓义关帝庙以精美的砖雕著称.晓义关帝庙始建于元代,明清均有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为一进长四合院形制,总面积约300㎡,不包括舞台建筑,因为舞台距离山门有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