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绵之】男科阳痿早泄遗精及妇科医案举例

1

男科医案举例

1.阳痿早泄纠偏救误医案:

患者,男,中年,从商。1990年10月1日初诊。阳痿、早泄数年。

初诊:阳痿、早泄数年,自己购服补肾壮阳药,不效。遇一医,谓其“仍属阳虚”,为求速效,滥用辛热之品,大剂仙茅仙灵脾、鹿茸粉、巴戟肉、阳起石等。初服略微见效,不久则完全痿废不用,前来慕名求治。

诊其脉弦细而数,两尺几无;舌红苔薄不润。知其心烦少寐,腰酸腿软,口干咽燥。询问既往之治疗,指出:误用辛热煽动虚火,更耗真阴,以致肾气化生无源,必然痿废不用。治疗先当纠偏救误。

处方:生、熟地各12g,天、麦冬各6g,枸杞子12g,当归18g,白芍18g,炒杜仲12g,炒知母5g,炒黄柏5g,制香附12g,怀牛膝10g,炙远志6g,山萸肉6g,生龙、牡各15g(先煎)。

21剂。水煎服,日1剂。

复诊:连服3周,脉转细弦,舌上渐润,虚火之象平而精神渐振。此时方可转手益肾气,补心阴。

处方:生、熟地各12g,枸杞子12g,当归18g,炒酸枣仁12g,赤、白芍各12g,杜仲12g,仙灵脾9g,炒韭子9g,丹皮6g,怀牛膝10g,炙远志6g,炒枳壳9g并以本方随证加减,调治4个月而阳刚之气恢复正常。

按:劳心过度,且经常熬夜,耗伤心肾,以致阳痿、早泄,本非不治之症,但误用辛热,煽动虚火,更耗真阴,以致肾气化生无源,必然痿废不用。

治疗必当纠偏救误。待虚火之象平而正气充后,方可转手益肾气,补心阴。

2.遗精案:

案体:某患者,男,31岁,以遗精2年为主诉,于1988年2月17日初诊。

患者持续遗精2年,每周或12次,或34次,多方治疗,久治不愈,且伴有不寐,常年头晕耳鸣,腰酸梦遗,心悸怔忡,五心烦热,查舌质红,苔薄少,脉细数。辨证为心肾不交,治以交通心肾,育阴潜阳。

处方:黄连15g,生白芍15g,肉桂3g,阿胶(烊化)10g,生龙骨(先煎)15g,生牡蛎(先煎)15g,炙甘草10g。取5剂,每日1剂,水煎服。药后诸症状明显减轻,后随病情变化而略作加减,共服药20剂,病告痊愈。

评析:本例患者的用药,其特色在于寒热配对,黄连伍肉桂,泻心火,制阳亢,降心中之阳下归于肾,而不独盛于上。黄连、肉桂相伍同用,首出于《韩氏医通》,后冠名为交泰丸,

  • 黄连味苦性寒,寒可清火,苦能降泄,故能泻心火,降心中之阳下归于肾而不独盛大于上;

  • 肉桂辛甘大热,能温肾阳,引火归元,致肾中之阴得以气化而上济于心。

如是一寒一热,一阴一阳,相反相成,可使肾水与心火升降协调,彼此交通”。将黄连与肉桂配伍,可用于因肾水不能上升以涵心火,心阳不能下降以温肾阳,心肾不交出现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心烦不安等。

2

妇科医案举例

1.痛经

妇女在经行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并随月经周期发作者,称为痛经。严重的痛经腹痛剧烈,常伴有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则晕厥。

王老认为: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其体为血,其用为气。肝气条达则疏泄有权,血行通畅,月经通畅;若肝气不疏,则血行不畅,“不通则痛”。因而痛经最常见的原因为肝气不舒,所以调经止痛最先应当调肝疏肝。肝郁可因情志不遂所致,亦可因脾虚生化无源而致血虚,肝血不足则失其条达之性,疏泄失常,气机阻滞易致血行不畅。血虚以及肝肾亏虚导致冲任、胞宫、胞脉失于温煦或濡养而“不荣则痛”,久则阳虚寒凝而气血运行不畅,这些都可以导致痛经。

典型病例:贺某,女,21岁。患者痛经数载。每次经前2天即出现心烦易怒,胸胁胀满,乳房胀痛;月经来潮的第1~2天,经行不畅,腹痛难忍,经色暗红有块,痛剧则伴呕吐、腹泻,并伴腰痛,每次均需服用止痛片方能缓解。曾服用中药汤剂治疗,效不显;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而弦。

诊断:为肝郁血虚型痛经,治宜养血疏肝,调经止痛。

用方:柴胡3克、炒白芍18克、当归18克、制香附12克、桑寄生18克、怀牛膝10克、川断6克、杜仲9克、茺蔚子12克、川楝子9克、制半夏12克、生姜5片。7剂,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之品。

患者服药第6天,月经来潮,经行通畅,未见腹痛,原方再进5剂,嘱患者继续服用至经期结束。患者自此以后,痛经消失,随访未复发。

2.月经先后不定期

月经先后不定期是指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时而先期(提前1周以上),时而后期(延后1周以上),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

王老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藏血,调节着月经的正常周期和血量。

  • 肝气条达,疏泄正常,血海按时满溢则月经周期正常,

  • 如疏泄过度,则月经先期而至,

  • 疏泄不及,则月经后期而来,

  • 若是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机不畅,肝血不能转输于胞宫,胞宫不能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和月经的量,则可引起月经后期、月经量少。

  • 如果肝火亢盛,疏泄太过,木火妄动下扰血海,迫血妄行,血不循经,常导致月经提前而至,形成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

  • 肝藏血,如果肝血虚,血海空虚冲任失养,胞宫无血可下则月经后期、月经量少。

  • 若肝阴虚火旺、虚阳上亢,扰动冲任而血海不宁,虚火迫血妄行,经血因而下行,使月经提前而至,则月经先期量少,经期延长。

因此治疗月经先后不定期应当重视对肝的调治。

典型病例:王某,女,32岁。患者经行不畅,月经先后不定期数年。自诉眩晕烦躁,夜寐不安,小腹凉,腰酸,胸胁胀满,下连左少腹,上涉胸乳,脉弦关部尤甚,左寸小,右尺沉,舌质淡苔白。

诊断为:肝郁血虚,治以疏肝养血。

用方:柴胡3克、川楝子9克、炒白术12克、生地黄18克、当归18克、赤白芍各12克、茯苓18克、酸枣仁12克、炙远志6克、陈皮10克、仙灵脾9克、红花9克、生杜仲12克、丹皮6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时,患者眩晕减轻,夜寐好转,胸胁较舒。脉转柔和,舌苔根部花剥。此是肝郁渐舒而阴血仍亏,前方去红花、远志、陈皮、杜仲,加生熟地各10克、枸杞子12克、怀牛膝10克、党参18克、制香附12克、鲜生姜3片。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患者月经按期而至,经前、经期症状消失,小腹凉感亦减,脉仍细,舌根剥苔缩小。因患者急于回家,以原法拟1方回家常服。随访述月经周期、色、量、质均已经正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