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所处的宇宙只是四维黑洞的一部分, 宇宙是黑洞的“小弟”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其实对宇宙的认识,是极其之高的,道家思想中的“道”的概念,就是一个大一统的思想。爱因斯坦追求的大一统物理学理论,企图将物理学归于终结而失败,其失败在于科学的历史局限性,哲学为“体”,科学只是“术”,科学为哲学所用,印证哲学。
中国古代的“道”就是这样一个大一统的哲学,可以用于解释宇宙和黑洞的发生、发展、衰亡以致新生的过程。
目前主流黑洞理论只有一部分合于“道”,宇宙之道,物极必反,如果存在一个物体质量无穷大,体积无穷小,密度无穷大,那么这个物体的状态一定是不稳定的。这个状态用“道”来定义,就是“无”。
我们现在观察到的黑洞,内部都有可能是一个个的宇宙,宇宙与宇宙之间是嵌套循环的关系,大宇宙套小宇宙,之间也可能有虫洞相连,物质能量在其中循环,生生不息。
与其说现在的宇宙始于“无”——即大爆炸之前的那一点,不如说宇宙无始无终,始终处于膨胀与收缩的循环之中。当黑洞收缩为一个致密的点,无有而无不有,在内部则要发生大膨胀,即现在人所熟知的宇宙大爆炸理论,这个黑洞在一次大收缩到极致之后内部就发生了变化,走向了收缩的反面——我们今天仍可以观测到的宇宙膨胀,如老子所言”玄而又玄,众妙之门“,玄者,黑也,无也,无中生有,有生万物,万物生发,至极而又复归于无,妙绝!妙绝!是谓“众妙之门”。
从人类的视角出发,我们生存的宇宙的大部分空间是黑色,这是因为观察物的背景没有光反射,黑洞存在引力视界,进入视界的物质和能量无法逃逸而出,它们进入黑洞内部即被转化为暗能量、暗物质,即黑洞内部的状态,是否在形成宇宙,形成到了哪一步,目前的技术水平无法观测到,同理从黑洞(即宇宙)内部观察黑洞的外部,也无法观察到,两者都只能观察得到一个黑色的视界。从外部看来,黑洞(即宇宙)似乎极微小,极致密,但从黑洞内部观察却可能是极广大、极空旷,这似乎很难理解,却合乎于“大道”。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相对于古代已经很发达了,可仍有很多自然现象还无法给出一个圆满的解释,还有极大的进步空间。甚至可以说,科学仅仅还在萌芽阶段,因为对于我们这个宇宙的探索,才刚刚离开地球不远,而我们宇宙仅仅为我们展现的是无中生有阶段——即宇宙由致密到发生膨胀这一阶段的现象,我们的认识还没有清楚的了解“万有致无”这一阶段的变化的本质,而研究这一阶段的突破口很可能是找到一个内部正处于收缩状态的黑洞(即宇宙)。
所以有些人认为科学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甚至宣称物理学“已经终结”,没有什么好研究的了,这是一种不合乎于“道”的看法,之所以有这种看法是受到了物质基础的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以物质和现象为基础,这是科学技术所受的最大的约束。
哲学则较少受到物质的限制,道法自然,这是说“道”是内省的,“道”所观察的是自身的变化而推至万物,由有无的变化即可以明白事物未来发展的规律。可以说,哲学是高于科学的。
正如《道德经》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眼无法观察,仪器无法探测,理论无法计算的黑洞内部,我们可以通过大一统的“道”来理解——即“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哲学为体,科学为用,理解到“道”这一层,哲学与科学在这一刻统一。
大道者,渊兮,湛兮,如若汪洋,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