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作文怎么写动作
作文怎么写动作
文/陆生作
写作文,动作描写要不要紧?肯定要紧啊!故事都是动作做出来的。比如,一巴掌打下去,故事就“拐弯”了;一把枪藏起来,故事就“悬念”了。一句话说出去,嘴皮子一抖,故事就“乐极生悲”了。说夸张点,没有动作,就没有故事;不是说,生命在于运动吗?故事也在于“运动”。
如果作者动作写得不够清楚,故事就笼统,读者便糊里糊涂。
所以,写作文,动作描写很重要。
【一】
跟小学生讲动作怎么写,我习惯用鲁迅从闰土父亲处学来的捕鸟方法:
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在这里,动作描写不带什么情感,只是陈述,将事情讲清楚,连贯起来。小学生初学动作描写,能把动作写清楚已经很好了。怎么样算写清楚呢?能够让读者重复这些动作。当然,有些动作是不可以重复的,比如踢足球时高难度地摔了一跤,但至少在读者心里是有连续画面感的,而且画面还很清晰。
另,在分析“扫”这个动词的时候,一定得带上前边的“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这里边有一个因果关系。
平时,作为动作描写的练习,比如,①写一个洗菜、切菜、炒菜,一系列动作;②写一个摘水果、吃水果的连贯动作;③哪怕写一个翻包找钥匙,拿出钥匙开门、进门、关门,也是好的。总之,找一些动作与动作之间比较清晰的入手练习。
【二】
捕鸟这一连续动作,动作与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还是比较长的,所以清晰可辨。但是,在生活中,有些动作的发生几乎是瞬间的,是“说时迟,那时快”的,特别是在一些运动中,比如,乒乓球扣杀,足球临门一脚,一百米决赛冲刺,等等。如何把这些动作写连贯、清晰,需要放慢镜头。镜头一慢,动作分解就清楚了,即做到“说时迟”。当然写作文时,不可能先看一遍慢镜头的视频,然后再写。这就要求我们写熟悉的动作。只有熟悉,才有把握,才有底气。
【三】
写动作,最好能做到用词精准。比如,同样是“看”的意思,动词有好多:瞥,瞧,盯,瞅,窥,望,瞰,瞪,顾,瞄……选哪一个好呢?当然是根据实际需要。这跟进电影院看电影一样,是要对号入座的。
在我印象中,欧阳修《卖油翁》的“睨”字极好!“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就这么几个字,卖油翁的形象栩栩如生。而这一“睨”字,卖油翁的神情全在里边了,与后面卖油翁说出“无他,唯手熟尔”同在一条道上,气脉相承。
所以,写动作,得挑挑动词,拣着用。当然这需要积累的,动词与动作要对应起来。如果连这个动词都不知道,怎么可能精准呢。那样只能一“看”到底,甭管你怎么“看”,万“看”不离其宗,反正都是看嘛,就以不变应万变吧!如我在《写作文要有底气》一文中所述,名字都不知道,也只能说一句“不知名的”了。不过,在“看”前面可以加修饰,稍加弥补,比如,偷偷地看,愤怒地看,从上往下看,等等。这样表达也起到效果,但到底是修饰范畴了,而非动词本身。
【四】
动作是人做的,人是有情感、身份、性格的,那动作中也是带有情感、身份、性格的。
比如,妈妈轻轻抚摸着弟弟的光脑袋。这“抚摸”是有爱意的。
比如,朱自清《背影》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比如,刘姥姥……到了荣府大门前石狮子旁边,只见满门口的轿马。刘姥姥不敢过去,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溜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一个“溜”,一个“蹭”,刘姥姥的身份就出来了。
动作,是另一种语言。作者在选择动词的时候,既能为作文中的人物增色,也能表达出作者的态度。
比如,小说《胶鞋和冰淇淋》中,收破烂人两次收鞋子,一次是烂鞋子,他是“塞”,另一次是新鞋子,他用“藏”。
比如,孔乙己买酒是“排出九文大钱”。
比如,郑伯克段于鄢。一个“克”字,作者是态度就在里面了。
比如,期末考了优秀,很高兴。男孩子会“蹦”起来,女孩可能就“抿嘴一笑”了,这是性格不同。
【五】
作文是个综合体。讲动作,总要连上细节;或者说,写细节时,可以注意一些动作。比如,一个人站台上演讲,他讲的内容很好,整体演讲效果也很好,但他很紧张,从哪看出来呢?从他那只不拿话筒的手,或握着拳,或捏着衣角,或抖动,或藏在背后重复做小动作;从他的声音,从他的眼神,这些都可以用动词去写。只是需要作者捕捉这些细微处,拿来塑造人物形象。
声音也能写动作?他的声音像一个受冻的病人,蜷缩着身子,深一脚浅一脚拐在雪地里,仿佛随时会被冻住。这算不算?
【六】
欣赏两段动作描写。一是武松打虎。二是拳打镇关西。特别是拳打镇关西,动作与味觉、听觉、视觉结合起来了,过瘾!
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便躺在石头上想睡上一觉。忽然,乱树背后跳出一只大虫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翻身起来。大虫往上一扑,从半空中蹿下来。武松一闪,闪到大虫背后。大虫把腰胯一掀,武松闪在一边。大虫大吼一声,把尾巴倒竖起来一剪,武松又闪在一边。这一扑、一掀、一剪,大虫的劲儿已泄了一半。这时,武松双手抡起哨棒,向大虫劈去,没打着大虫,哨棒却断成两截。大虫又扑过来,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丢掉哨棒,两只手就势揪住大虫的顶花皮,把它按在地上,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用脚往大虫的面门上、眼睛上乱踢。大虫不住地扒身子下面的泥,扒出了一个土坑。武松就势把大虫按下坑去,用左手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抡起拳头,使尽平生气力猛打,打得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不能动弹。武松放了手,找回哨棒,又打了一气,直到把大虫打死。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要来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地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往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枉不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又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两边看的人惧怕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磐儿、钹儿、饶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写好动作,功在平时,多看经典,自己感悟。
【七】
总之,写动作,选择恰当的动词,写准,而该连贯的动作就写连贯,写清楚。
在作文中,人物的每一个动作,一般说来,背后都隐藏着原因、结果,所以,写动作不仅仅是把动作写清楚,也是塑造人物、制造悬念、推进情节的。动词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