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必备的生存技能,你帮孩子获得了吗?

阅读思考笔记。

读叶开的《写作课》,划出几句有意思的话:“我们看不见的‘微波’确确实实能加热并烹调食品。”“当我们编织毛衣的时候,每一环、每一扣都是有用的。”——这些话,都是家常话,却能拿来很好地理解怎么写作。真佛说家常。我现在读与写作有关的书,偏爱这样的句子。

《写作课》里边还有一句话,我也划了线:“写作并不是为了成为好作家,而是为了完善自己。”因为,在郭初阳、汤萌主编的《远在远方的写作课》里,看到了相似的话:“中小学的写作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作家,而是帮助孩子获得一个文明人必备的生存技能。”我自己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孩子,教你写作文,是希望你拥有捕捉幸福的能力链接】》。真希望大家都能这么想,并这么做,果真能如此,写作便是孩子的翅膀,而不是重重的锁链。

现在谈写作的书越来越多,国内的,国外的,过去的,现在的,作家的,教师的,传统的,创意的,甚至另类的,眼花缭乱。比如:以前中华书局出的夏丏尊、叶圣陶的《文话七十二讲》,现在开明出版社也出了,改名《七十二堂写作课》,封面写上“夏丏尊、叶圣陶教你写文章”、“从提笔就怕到写作高手”、“夏丏尊、叶圣陶教你让文字活起来”等文字,意味浓浓,价格自然也涨上去了。此处,借个叶圣陶的文章名,添个问号,“好”与“不好”?

越来越多的角度解读写作。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写作,都挺有意思,不带偏见地去看,总能看到值得的话、能带来思考、启发的话。哪怕买了一本实在看不下去的书,如史蒂芬·平克的《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我肯定是看不完了,但里边有一篇清清爽爽的推荐序《古典风格:聪明人的写作原则》,举了鲜明的例子,那也值了。我当然不会建议中小学生买这本书,它讲英文写作的嘛,尽管它的封面上写着“如果只读一本写作书,就读这一本”。读书还是要读适合的。做书是一门生意,写作热门,都奔写作来,买书是一种选择,最好不要被火热的市场带偏了。趋之若鹜,多盲目。

《写作课》里,叶开引了《未来简史》里的实验。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一个“体验自我”,一个“叙事自我”。这就比较有意思了。写作需要经验。体验自我带来真实的个人经验,叙事自我带来虚假的个人经验。叶开说,“运用虚假经验来写作,就是虚伪的写作”,“真正打动人的叙事,并不是‘P图’,而是能够挖掘并且正视真实状况的文本”。很显然,在这里,叶开倾向“体验自我”的叙事,因为它是真实的,“一个敏锐的写作者,会注意到这种区别……”。比如写个自传,就要真实,“宁为传信,毋为传疑”。

我从“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看到了“虚构写作”的源头。从《未来简史》第八章多摘几句话出来:

1、“……体验自我并没有记忆能力。它不会说故事……要唤起记忆、讲故事、做重大决定,负责的是我们心中另一个非常不同的实体:叙事自我。”

2、“叙事自我有一把锋利的剪刀、一支黑色的粗马克笔,一一审查着我们的体验。至少有些令人恐惧不悦的时刻就这样被删减或抹去,最后整理出一个有欢乐结尾的故事,归档备存。”

3、“大多数人认同的都是自己的叙事自我。我们口中的‘我’,讲的是我们脑中的故事,而不是身体持续感觉到的当下体验。”

这么看来,我们天生就有虚构叙事的能力。

如果我们提倡“我手写我心”的真人真事,它应该偏于真实的体验自我。可言为心声,“言”一出口,偏又认同“家丑不外扬”的叙事自我。两者之间就矛盾了。叙事自我在掩饰,在虚构。我们拍照时,拿相机的人说“来,笑一笑,1、2、3,茄子”,可能拍照当时我们并不想笑,但还是把笑表演出来了。这个笑,是不真实的,但照片很欢乐。这欢乐的照片,也是一篇好作文呢。基于这样的认识与理解,我们就不强求孩子在作文里写“真人真事”了吧?哪怕是写散文,陆灏问黄裳:“那么你的散文中有没有虚构?”答:“难免。”如果非要“真人真事”不可,请选择体验自我,它有助于“为了完善自己”。鲁迅讲:“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当然,“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紧密交织的。叙事自我也会用到我们的种种体验,作为重要(但非唯一)的故事素材。反过来,这些故事也会塑造体验自我的种种感受。”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的真真假假就不容易分清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有时,体验自我也会战胜叙事自我,比如叙事自我做了很好的减肥计划,体验自我还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吃零食。

在《未来简史》里还有另一项实验:“加扎尼加的研究团队向左脑(负责语言)展示鸡爪的照片,同时向右脑展示雪景照。接着问病患PS看到了什么,他回答:‘鸡爪。’加扎尼加接着再展示许多图片给PS看,请他指出最符合他所看到的内容。病患的右手(由左脑控制)指向一只鸡,但同时左手却也伸了出来,指向一只雪铲。加扎尼加接着就问了这个再明显不过的问题:‘为什么你会同时指了鸡和雪铲?’PS回答:‘呃,鸡爪和鸡有关系,而要清理鸡舍需要铲子。’这里是怎么了?控制语言的左脑并未接收到雪景这个信息,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左手会指向铲子,结果左脑就自创出一些觉得合理的解释。多次重复实验后,加扎尼加的结论认为,左脑不仅处理口语能力,也是个内部翻译人员,会用各种片段的线索编织出合理的故事,想为我们的生活找出意义。”这“编织”就是虚构。“虚构写作是写作中的核心……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能力。”

叶圣陶讲,“一个人需要写文章,习作就是学习写文章”。写作,不论虚构与否,当着眼于生活的意义。学习数学会做鸡兔同笼的题目,学生练习这样的题目,练的是思维;写作,也练思维,完善自己,生存技能,捕捉幸福。

QQ群:左手作文法

群号:258952919

QQ群:陆生作的聪明作文法

群号:52803785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