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作文,就像一条河,它一定有源头,一定有主干与支流。搞清楚主干和支流,再恰当地种上花草树木,养上鱼虾蟹蚌,招来鸟叫虫鸣,建些亭台楼阁,便有了生态,风光无限,赏心悦目。1.新作具体分析了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可资教师学习、参考乃至选用这四个“写作特点”(人物出场、问答、因果和时间),为本课的“小练笔”服务。他是怎样“分析”的呢,请老师们自己看“新作”,会有认同点的,会有收获的。那么,这四个“写作特点”“超标”了吗?如果有老师问起这个问题,我可能会纳一下闷?——我辛辛苦苦分析了写作特点,没干其他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超什么“标”啊?超没超“标”,得看你拿了这些“写作特点”怎样去指导孩子习作的——那请移目一阅“新作”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第5点:习作”。没什么把柄吧?
2.大家也许不太了解,福建中学语文界是很重视“细读”文本的,这在全国都比较出名;它与福建师大博导、我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孙绍振教授的倡导,大有关系。(不细介绍了)
小学阅读教学的实质,是以课文为范文,指导小学生怎样阅读,怎样从读学写;所以,教学前认真备课是肯定的。那阅读教学的“备课”备什么呢?可以这样回答,也可以那样回答;这里,我想这样说:备课就是看看作者“写什么,怎样写”;为此,我们须要“细读文本”。老师们,为教好每一篇课文,请像陆老师那样“细读文本”,并持之以恒,把它练成一项教学基本功。
3.从大的方面讲,小学语文课程就是教小学生学“读·写”,对此我简单说几句话:
“听、说、读、写”,我们曾经称之为“小学生四大基本功”,也可以称之为一个人的“四大语言能力”。“听、说”,这是口头语言能力;“读、写”,这是书面语言能力。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相对而言,我们应以书面语言能力训练与培养为主,口头语言能力为次。(道理此略)阅读教学“写什么”与“怎样写”这两大块,有哪块“为主”的吗?请记住:阅读教学必须以学习“怎样写”为重!(道理此略)原杭州大学朱作仁教授,曾这么强调过;当前研究小语最知名的吴忠豪教授(上海),也这么强调过。不信,你们自己查资料去!——这也是我理直气壮地,向老师们荐阅陆生作老师的这篇短文的理由之一。谈到读书,我会想到两个人,一个是周恩来,一个是我们班的那位同学。周恩来曾经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班的那位同学,也很热爱读书,可以说嗜书如命。无论什么书,他都很喜欢看。数学、语文书他只要一看,一读,就能都背下来。记得有一次,他在上课看书,结果被老师发现了。但他双手捧着书,紧紧地搂在怀里,还哭着说:“不行,老师您不能拿走,我下次再也不看了。”因为他实在太爱看书了,所以老师就原谅了他。转眼间,到了三年级,他已经成为了我们班的学霸。他数学、语文都能考第一,但是他没有骄傲,反而更加热爱看书了。我有一次去他家玩,发现他的家里都是书,比我家要多三四倍。而且,书架上还挂着一张有周恩来画像的日历,上面印着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还说:“我们应该像周总理学习。”现在,已经到了五年级,他在外得过特别多的奖,还得了杭州市作文大赛第三名。但他依然没有骄傲。我觉得,我们要向他学习,努力读书,不骄傲,心里有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