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远去的炊烟

点击“成安文学”,关注作家动态,欣赏更多佳作(2019年第二十九期)

远去的炊烟

贾建军

恬淡的夕阳下,冀南平原静谥的村庄上空升起了袅袅炊烟,放学归来的孩童,还在村口疯跑着追逐嬉戏,远处扶犁扬鞭的老农,开始卸下犁套,驾起牛车融入了斜阳的余晖。此时,家里的女人们早已煮好了饭菜,站在村后扯着嗓子开始呼唤“狗蛋、二丫……回家吃饭咯”。这是存入我脑海的故乡——成安三十多年前诗意般的画面。

那时的村庄,充满了烟火气,炊烟俨然成了我割舍不掉的乡愁,因为那靛蓝色的袅袅炊烟携杂着母亲馒头、米饭的清香,是我们心灵深处最柔软温馨的地方。柴草对于农家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着一家人的饭食还关乎着一家人冬天的取暖,因此,挨家挨户的房前屋后都堆满了柴禾垛。八、九岁的时候,母亲便给我们下达每日捡柴的任务。放学后,我们三五个成群的小伙伴放下书包撒欢似得奔向田野。柴草主要是玉米秸和棉柴。母亲将旧衣服扯成布条,给我们做成捆绳。到了田里我将布条顺直放在地上开始捡柴禾。小时候贪玩,捡着捡着就捡到了花生地,因为花生地的蝈蝈最多,叫得最欢。只见一只绿色的大蝈蝈弓着后足,鼓着一双大眼,趴在花生叶上,抖动着翅翼拼命地叫着,我蹑手蹑脚的慢慢地移到蝈蝈身后。听到动静蝈蝈就立马停止了鸣叫,我呢,也不着急,站在蝈蝈身后。少顷,耐不住寂寞的蝈蝈又开始了腹鸣,此时我一跃而起,双手一扣准能逮着。然后,从腰间摘下父亲用高粱秸扎的蝈蝈笼,挂在家里的枣树下听蝈蝈禅意的鸣叫。当然抓住最多的还是螳螂、扁担钩、飞兜螂(蝗虫的一种)等蚂蚱,回去后我用盐水浸泡干净,沥干水份,母亲架起油锅,一会儿一盘金灿灿的炸蚂蚱就被我们打了牙祭。这边逮的正欢,太阳已悄悄落山,那边月亮已经爬上来了,远处飘来了炊烟。糟了,捡到的柴禾不知道放哪儿了。哥哥从家里推来了排子车,我们把一捆一捆的柴禾装上车,嬉笑着又推又拽着柴禾车回家了。

我九岁时,哥哥就到县城中学读书了。家里农忙的很,我就钻进了厨房帮父母烧火煮饭了。我将苞米皮放在下层,上面放上茸茸的杂草,划上一根火柴,灶膛就亮了起来,一缕浓浓的炊烟开始升腾。不一会儿,火苗就窜出了灶膛,被烟熏的黑漆漆的墙面和我一起被笼罩在这暖暖的火光之中。这时,我开始拼命地往里添加柴禾,火更加的旺,水被烧的呲呲作响,不安分的树枝在灶膛里噼里啪啦做着抗议。水烧开后我㧟上半碗小米,淘洗干净倒入锅里,看着小米在锅里翻滚,一层一层的浮沫顶开了锅盖。我掀开锅盖,拿起锅勺将汤轻轻扬起。此时,锅底的柴火最妒,火红火红的炭火发出炙人的热量,我偷偷地将家里的地瓜埋进去,约摸半个小时以后,锅里的粥被熬的黏黏稠稠,灶膛里的地瓜也就熟透了,散发出诱人的清香。我火急火燎地扒开炭火灰,掏出地瓜,撕开焦黑的地瓜皮,那香味顺着你的鼻孔就蹿入大脑,勾引起你的味蕾。美味是享受了手却被地瓜染的黢黑,尤其是嘴唇黑黑的一圈,远远地看像长了一圈黑黑的胡须。

下地劳作回来的姐姐总是问我:“是不是又偷烤地瓜吃了?”

我也不回答她,一溜烟地跑去找小伙伴们疯玩去了。

后来,我当了兵,母亲来信总爱细数家乡的变化,家乡的路宽了,村里的路面硬化了之类的。后来母亲告诉我家里用上了煤气灶,那玩意儿方便的很,一打火就着,做饭可快了,就是灌气不方便,时常炒着菜就断气了,又不得不燃起灶火,所以家里的柴火灶一直留着。2010年我从部队转业回来进了县城,每次回家我总是看母亲煤气罐里的气够不够用,临走总是把煤气罐灌的满满的。因为有几次,母亲偷偷燃起了灶火,眼睛熏得落下了迎风流泪的毛病。有时,为省几块钱的煤气费母亲硬是自己蹬着三轮车到十几里远的气站加气。

2018年村里通上了天然气,农村彻底告别了烟熏火燎的日子,取暖用上了壁挂炉。我家柴火灶拆除了,被烟火熏黑的厨房也贴上了洁净的瓷砖,换上了干净的厨具。升腾了几千年的炊烟,终于被新时代的文明春风吹散吹远了,留给我们的将是一片蓝蓝的天和对炊烟美好的记忆……。

作者简介:贾建军,河北成安人。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河北省音乐文学会会员、邯郸公安文联会员、成安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多家媒体报刊。

————————————————————————————————

成安文学》公众号编委会

总编:周志鹏

主编:冀凌云

编委:武学福  张俊德  吴  霞

姚瑞红 冀凌云 韩宝河 齐明明

王志彬  靳志刚 胡贺宇

张耀福  纪 蕾

统筹制作:冀凌云

邮箱:823634982@qq.com

           投稿须知

1,作品体裁不限,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必须是原创首发,一稿一投。拒绝错字、错标点以及病句;拒绝抄袭,文责自负。

2,附带简介和照片。

3,作品若10天未见发表可另投他处。已发表的作品稿费10元以上60%归作者(10元或10元以下不发放),其他用作平台发展,7天后结算。投稿者务必加主编微信,便于发稿酬。否则,视为主动放弃。

(0)

相关推荐

  • 赵 梅丨故乡的炊烟

    朋友聚会,相约农家柴火灶,放眼望去,整个大院约有二十几台类似于小时候农村烧柴草的地锅,有单灶的,有双灶的,宽大整洁的灶台权当了餐桌的桌面,十几个人围着两台灶依次坐下,看着久违的地锅,忍不住抢了服务员手 ...

  • 【西散原创】李敬相作品 | 老屋·土灶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家乡留不住肉身,他 ...

  • 散文||跟着炊烟回家

    跟着炊烟回家 晴水盈盈||山东 <跟着炊烟回家>,偶尔在朋友的空间看到了这个题目,感觉很亲切很感动.几个字唤醒了那些跟着炊烟回家的往事,仿佛又闻到了炊烟的味道儿.跟着炊烟回家,一路小跑.咕 ...

  • 【我的乡情166】康小花:故乡的炊烟

    扫描二维码了解征文详情 故乡的炊烟 康小花 故土难忘,乡音难改,乡情难忘.那飘忽在半空中的袅袅炊烟,一缕缕带着香甜饭菜味,夹杂着苦涩的青草柴禾味进入我的嗅觉中,别致悠扬地弥漫在乡野村郭之间,令我魂牵梦 ...

  • 乡情散文:回忆小时候拉风锨

    文:张宗龙 我们老家把"风箱"叫风锨,是一种简单而又实用的吹风工具.风锨,我小的时候村里家家离不了.户户都要用.人人会使唤.那一拉一推发出的"呱嗒呱嗒"的响声, ...

  • 李国坚:乡村柴火灶

    闲来无事,打开手机的酷狗音乐播放邓丽君的专辑,一首<又见炊烟>让人思绪万千,袅袅炊烟从烟囱升腾的情景立刻浮现在眼前.炊烟是乡村的图腾,而炊烟来自柴火灶. 我们这地方并没有柴木可烧,柴火灶的 ...

  • 【西散原创】尹乾作品 | 生活在燃烧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看着一大堆的树枝丢在地上没有人理睬,母 ...

  • 张运玲:远去的炊烟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远去的炊烟 作者 | 张运玲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 ...

  • 【方志四川•散文】王斌 ‖ 炊烟是故乡的味道

    炊烟是故乡的味道 王 斌 记忆中,儿时故乡的巷子里,瓦房.炊烟,还有那条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石板路,总是那样亲切和生动. 我的小学六年,都在小镇的中心校上学.每天早晨,尚是睡眼朦胧的我总是在阵阵伴着柴 ...

  • 李文锦 散文 远去的父爱

    我的父亲,是一颗寒夜的星,给了我人生的光明:是一团燃烧的血,给了我生命的可贵,每当我唱起这首歌颂父爱的歌儿时,我会深情地怀念远在天堂的父亲.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父爱占据着一片圣洁的空间. 我出生在一个 ...

  • 【作家专栏】马丽君|​远去的炊烟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创|作|心|得 童年长于乡下,青年辗转城市,浸染草木之气.始于书画,陷于文字,在主业之外觅得半亩花田.年少遍读缠绵与江湖,后缤 ...

  • 散文 | 在那炊烟升起的地方

    在那炊烟升起的地方 李冠男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离开生我养我的小山村已二十五年. 那是一个炊烟升起的地方.二十五年间,曾回过生我养我的老村五次,两次是母亲离世和三年后回去给离世的母亲烧纸,剩下的三次大 ...

  • 乡土散文:袅袅炊烟情

    现代人的生活,在饮食起居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做饭也用起了电饭锅.电磁炉.天然气炉.在农村,个别老太太还坚持烧柴烧草,大锅做饭. 那久违的柴草烧大锅,别有一番情趣:那家家升腾的袅袅炊烟,别有一份 ...

  • 散文||远去的年味【征文】

    远去的年味 我的家乡在浙江南部的一个山沟沟里.这里如今高速纵横.交通发达.游客如织,而二三十年前的样子却不是这样.那个时候的家乡就真的是山沟沟,一条深壑把大山豁开两半,山底的温泉汩汩地流,日复一日的冒 ...

  • 散文||又见炊烟

    又见炊烟 两次去三穗八弓镇杨家二兄世居的村落,都是将近黄昏. 杨家二兄宅院依山而建,前院敞开,后院傍山一侧扎有竹篱笆.砖垒而起的二层小楼有了些年月,门窗也很显岁月斑驳.天好的时候,杨家二兄就在堂屋门外 ...

  • 散文||又见炊烟升起

    又见炊烟升起 大家都说--龙江最美飘雪时.是啊!那漫天雪花.那玉树琼枝.那林海雪原的美景,着实令人惊艳.而那冬日.那暖阳.那袅袅炊烟的景致更是令人叫绝. 入冬以来,每日上下班,我们便与那美景不期而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