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云朵(Day4,皮克顿到凯库拉、龙虾!)

无尽的凯库拉波涛冲袭着黑色的砾石,这里是东海岸的代表

本来按照合理的路线,走我们这条环线最佳的方式就是从皮克顿直接去往尼尔森,但是架不住车上一群吃货对于东海岸的龙虾早已经垂涎三尺迫不及待了,强烈要求先去凯库拉。

其实人家皮克顿并非鸟不拉屎,在旅游旺季这里每天八九班轮渡往来海峡两岸,更有无数的徒步爱好者云集于此,探索马尔堡峡湾地区。(连新西兰旅游局官宣都忍不住为其带货,称皮克顿是个购买旅游纪念品的好地方——这实在没其他可说的了吧!

)。这个区域是个地理迷宫,包括水湾、陆岬、山峰和海滩,以及在上一个冰川时代海水流入深谷形成的淡水河段等丰富地貌,美丽的景色从我们深入的夏洛特皇后峡湾两侧就可窥得一斑,新西兰总共有三十多个峡湾,都是冰川运动造成的海水倒灌形成,其中马尔堡区就有好几个非常出彩的峡湾地貌,如果有时间可以考虑在此步行浏览。

2019年,夏洛特女王步道(QueenCharlotte Track)在新西兰DOC评选的第11条境内顶级步道评选中,非常遗憾地败给了峡湾公园中的另一条新锐步道,Hump Ridge Track,虽然没有晋级成功,可长达71公里的夏洛特女王步道仍然吸引着众多徒步爱好者前往,这条步道从船湾(Ship Cove)出发,一直延伸至位于小树林湾(Grove Arm)内的阿纳基瓦(Anakiwa),步行时间需要3-5天,全程将穿越古老的沿海森林,沿着山脊前行,并得以将夏洛特女王峡湾(Queen Charlotte)和坎特波罗峡湾(Kenepuru Sounds)无与伦比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

皮克顿到达布列尼姆三十公里不到的距离,这是马尔堡地区的首府,虽然在名字Blenheim中有个“h”,但这个是不发音的,按照毛利人的习惯发音就叫做布列尼姆。马尔堡大区是新西兰的葡萄主产区,最出名的就是干白长相思,“Sauvignon Blanc”,其清香的水果味道和微酸都是海鲜食品的绝配。掠过布列尼姆后继续沿着东海岸向着凯库拉行进,清晨的朝雾漂浮在田野上,初升旭日闪闪发光——我们又起了个大早,因为预订了上午十点钟的出海抓龙虾。路上几乎没有什么车辆,偶有修筑的路段——2016年凯库拉大地震,从此这条沿海公路就磕磕绊绊修个不停。距离凯库拉还有二三十公里呢,龙虾就出现在了视野间,这是一间很有名的龙虾店,Karaka Lobster,其实这里的龙虾准确地说应该叫“Crawfish”,可能店家觉得“Lobster”更大一些吧!

Kaikoura,Kai在毛利话中是“食物”的意思,Koura,就是龙虾,所以连在一起就是以龙虾为食物的意思,可见其承袭的传统。凯库拉特定的海下地貌造就了龙虾的丰盛,因为龙虾特性是喜欢钻到孔洞的礁石,恰好凯库拉的延绵海岸下布满了这种多孔礁石,而且下面的大陆架陡然降下八百米深,相当于是海下悬崖,温暖与寒冷的洋流在此交汇,形成上升的洋流,把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海面,于是这些龙虾你就是轰都轰不走。这种地貌恰好也是体型庞大的鲸鱼喜爱的地方——它们压根儿不用担心搁浅。

见到我们准时抵达,船长夫人简直是眉开眼笑,估计这也是有阵子没见过外来人口了,打年初闹疫情之后,出海的生意也是一落千丈,估计连笼子都懒得去收,船底都该生锈了。

凯库拉被凯库拉山脉所遮挡,现在这个季节山上的白雪皑皑,延绵不绝,巨大的浪涛在岸边形成了迷蒙的海雾,集卷着深海的味道扑向沙滩,凯库拉的沙滩是以很小的鹅卵石为主,类似南岛西海岸的大洋路附近,这样的石子形成必定与巨大的摩擦力有关系,详情请看天舒写的另两篇文章:

《捡块石头做盆景》

《凯库拉岩床之剑拔弩张》

冬季本来就是凯库拉淡季,疫情,街上更是十室九关,没几个人

静静地沉入水底的轨道,会不会像《千与千寻》中带我们离开尘世去往另外的迷幻世界?

岩石自海底凸起,像梳子般整齐

凯库拉拥有一个风光秀丽的半岛,这里就是传说中毛伊大神钓鱼钓出北岛之时脚踩下去的地方,半岛崖下的基恩角也是海豹聚集之地,不过这些到了晚上已经无暇顾及,捕到的龙虾和钓到的鲜鱼等着我们去处理呢,龙虾的吃法很多,但是最好的只有一个,就是刺身,运气不错还钓来了蓝鳕鱼,Blue Cod,清蒸来吃,鲜美至极!旅程自此倍加美好!

关于龙虾可参考《逍遥游:吃龙虾,要到到凯库拉》

今天的主题云,黑鹅卵石沙滩上雾气迷蒙,雪山在遥远的地方闪闪发光,一股乱云仿佛要将燃烧的星球贯穿而过,巨浪轰鸣,壮观无比

贴心小建议:不管你从哪儿出发,来凯库拉一定带上最好的青芥(Wasabi)

前一篇:《十三云朵(Day3,驾车乘轮渡横跨库克海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