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EV深圳起火疑云,比亚迪称行驶中掉入下水井?|聚闻
引言 | 接连起火
近日,一条汽车起火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流传。
根据截屏信息,起火车辆与比亚迪汉EV非常相似。
视频中,拍摄车开着雨刷中速行驶,其右侧不远处有一辆轿车闪着灯,车身冒出滚滚浓烟,车底后部有大量火焰蹿出。
一位深圳的网友称:她有朋友路过现场,当时雨下的非常大。另外一位网友也证实,事发地点在深圳。
当日下午,比亚迪公关部相关人士回应问询媒体时称:
2021年8月6日凌晨1点54分许,一辆比亚迪小型轿车在行驶过程中掉到下水井引起了交通事故。车上人员安全,无伤亡。我司正在配合交警积极进行处理。
这个声明有些耐人寻味:
▎只说事发车辆是一辆比亚迪轿车,并未指出是否为汉EV。同时用了一个定语「小型」轿车,而在各网站的产品库中,汉EV被归类为「中大型车」。所以,单看这个公关回应,很难与汉EV对应起来。
▎回应只提到了交通事故,并没提到起火, 甚至连冒烟也没有提到。
▎回应强调人员安全,公司正配合交警积极处理,释放正面信息。
▎大家最关心的起火原因,只有一笔带过:行驶中掉入下水井。
这是最另人困惑的地方:
深圳的市政建设这么糟糕吗?别的车没有掉进去,恰巧掉进一辆汉EV?「下水井」具体是什么概念?直径多大? 能让一个车宽1.91米的中大型轿车掉进去?即使掉入井中,按常理也是前半部分车身受损更严重,为何事故车辆是后半部分燃烧更猛烈?难道当时这辆汉EV是在倒车?
假设以上疑问都恰巧成立,还有一个更大问题:以安全著称的刀片电池,为何又烧了?
根据工信部去年发布了强制性国标,电动汽车单个电芯热失控到电池包起火,一定要有事先警示并且在5分钟内不能起火爆炸。还有一个国标是:动力电池变形达到30%后一小时内,不能发生起火爆炸。
从目前情况推测,这辆汉EV应该是满足第一条国标的。但第二条就难说了。 从视频中很难看出电池组变形达到30%,而且掉入城市下水井能让电池包变形30%,只能说这个电池包不够结实或者井太深了。
还有一点很重要:当时掉入下水井的时速是多少?
如果速度很快,那么事故后果不可能是“无伤亡”。连受伤都没有,说明速度不快,撞击不严重。问题又来了:如果撞击不严重,为何电池包会起火?
难道又是冷却液惹的祸?
前不久,在懂车帝一档实测节目中,汉EV和另一辆国产电动车对撞后,静止48小时也出现了起火现象。
比亚迪当时的解释是,该媒体更换了导电的冷却液。但被后者否认。
事情还没完。一份网传的B站《侵权申诉》显示,8月6日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向B站发出一封《沟通撤稿函》,主要内容是:
“三位B站用户发布了比亚迪车辆着火的视频。但交警认定书显示,车主驾驶车辆时,车掉到下水井并着火,造成车辆部分损坏的交通事故。车主未按操作规范安全驾驶,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综上,该事故是由驾驶不当引发,非因车辆自身质量问题引发。目前,上述自媒体账号未加核实发布相关内容,引发舆论误读,对我司品牌形象及声誉造成恶劣的影响。请贵媒体平台能予以删除,感谢支持!”
这里的槽点非常多,车聚君简单说几点:
▎首先没有《交警认定书》这一说,应该是《交通事故认定书》。另外涉及起火,应该有一份消防部门出具的《 火灾事故认定书》,因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不是事故如何发生,而是火灾如何发生。如,起火点是否为电池组?起火原因是挤压严重还是进水短路?起火是在碰撞后多久发生?
把交通事故当作火灾发生的充分条件,逻辑牵强。
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就意味着,以后电动车起火只要是伴随着事故发生,就是正常的?就全是车主责任? 那关于电池起火的强制性国标还有什么意义?之前宣传的针刺、挤压试验还有什么意义?
▎掉下水井不管是不是驾驶不当,并未直接解释起火部位、起火原因、起火时长等,反而感觉把责任都推给了车主。
▎有意思的是,比亚迪只是转述了认定书内容,并没有附上原件。然后平台根据一面之词就让视频下架了。
车聚君觉得,一份盖公章的公文能写出“交警认定书”这种不规范用语,要么是这份认定书根本不存在,要么公关团队太不专业。
防口甚于防川。比亚迪真要想澄清事实,可以亮出《火灾事故认定书》,让消防部门给一个起火的权威解释,更能服众。
车聚小结
近日还有消息称,特斯拉将采购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预计明年可能供货。比亚迪对此消息未置可否。
现在看,这个合作如何发展还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