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看人一样,大明宣德炉鉴定并非高不可攀
宣德炉 宣德炉的造型只是它的外形,其内腔亦有欣赏和断代价值,反映了匠心和时代的审美情趣。感觉明匠更注重内腔的造型设计,尤其想表达炉腔的纵深感(横向的和竖向的)。横向的纵深感以弧线大来体现,竖向的纵深感以炉腔深来表达: 炉壁不等厚,上下厚,中间薄; 炉口壁直,向内腔过度有棱角;内腔底低; 内腔底面径小; 内腔的最凸处低于外形的最凸处。
中国铜炉文化历史悠久,在用香习俗的推动下汉代既已诞生中国铜炉的鼻祖博山炉,至明朝宣德皇帝御制“宣德炉”推动了中国铜炉文化的二次复兴,并成为“明代文房珍玩之首”,600余年来受到历代藏家的极大追捧。
著 名收藏家王世襄先生2003年在中国嘉德拍卖的那31件宣德炉,确实以1179.2万元的价格引起了宣德炉的市场热潮。就这一批宣炉中的20件,在2010年匡时秋季拍卖会“王世襄藏铜炉”专场,成 交额达到9844.8万元,成 交率100%。其中,王世襄先生旧藏的一座“明代冲天耳金片三足铜炉”,在2003年中国嘉德专场时以166.1万元成 交,在2010年北京匡时秋拍时则以1512万元成 交,在7年时间内增值9 倍。在2010年的拍卖市场上,有3件宣德炉的成 交价格超过1000万元。
从清宫旧藏器看,大部分带“宣德”款的铜炉都是明中叶以后铸造的,但在年代和工艺上仍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虽然尚不能确认哪件是宣德三年铸造的“真宣”,但是宫廷旧藏器中宣德炉作为一类器物是客观存在,不容置疑的。所以到底有没有宣德炉的争论可以就此而止了。
清代咸丰年,亦是内忧外患,连年战争,国库空虚,为了发行钱币,不惜把皇宫、内廷保存的各种铜器(包括皇 室历代旧藏的铜炉、薰炉、铜龟鹤等)毁掉用以铸钱。
郑和先下西洋期间,从暹罗国进口了一批风磨铜(红铜),数量只有三万九千斤。后经宣德皇帝下令添加金银十二炼后铸造铜器。而且宣德皇帝还亲自督办和验收这批铜器,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制造香炉,朝中大臣有30余人参与监制和管理。所铸之铜器除部分归宫廷留用外,其它部分奉敕分与诸王 府。所以当时一般百姓人家是根本得不到这精美铜器的。
大明宣德炉孤品横空出世,揭开了近六百年古今收藏家对它悬而未解的神秘面纱,而今现身于春拍的现场,可谓是当今收藏界的一大幸事,此炉何为精中之极,极中之孤呢?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1,从器型大小而言,现存世宣德炉尺寸8到12厘米的居多,15厘米的少有,大于20厘米的实属罕见。2,从宣德炉的色泽而论史籍中有明确记载,佛经纸色为最 佳。如有通体满鎏金并镶嵌金片不是宣德三年的炉。此炉为清式炉。3,宣德炉的底款“大明宣德”四字篆体和六字方款“大明宣德炉”为皇 家御用款识。流传至今标准的鉴别方法如下:明炉用铜极少所制作的铜炉以型好为主,款为刀刻款。清炉主要厚重霸气,款多为铸款。一句话说明炉重韵,清炉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