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缘分到了尽头,无力再挽留,我们还可以是朋友……

今天是张雨生的生忌,如果他还在,今年也55岁了。之前分享过他的《大海》和《一天到晚游泳的鱼》两张专辑,今天也聊一张我很喜欢的张雨生专辑,1995年的《还是朋友》。

01

张雨生飞碟时代的最终章

《还是朋友》是张雨生的第七张个人专辑,也是他在飞碟唱片的最后一张专辑。发行于1995年的3月份。这个时期的飞碟唱片,已经基本全盘被华纳唱片控股,进入了“名存实亡”的状态。《还是朋友》这个标题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出现,非常耐人寻味。此前和张雨生合作过的音乐人,也陆陆续续离职,去了其他唱片公司谋求新的发展。“还是朋友”这四个字,用另一句歌词能给它最好的诠释“热情就算枉费,友情同样美丽,恨愁用歌声代替”。

标题曲《还是朋友》的词曲作者,我们前几天刚刚在钟镇涛的专辑里介绍过——吴大卫。飞碟的“五陈二李”相继跳槽,反而给了其他音乐人更多的机会,从音乐多元化的角度出发,这不是坏事儿。

02


谁的风筝?“先发制人”=原唱?

专辑里有一首歌,张雨生唱过、郑智化也唱过,并且都发行于1995年。深究发行时间的话,张雨生的略早于郑智化,但是词曲作者还是郑智化。这首歌叫《我是风筝》。郑智化的版本收录于《游戏人间》专辑。我也很好奇,同一家唱片公司会在同一年的两张专辑里,“重复”收录同一首歌。
两个“风筝”也告诉我们:先发行的不一定是原唱。愚以为这两首歌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原唱与翻唱、提供曲与首唱者这么简单,更多的还是张雨生和郑智化的“声声相惜”。飞碟结业之后,他们都去了彭国华率旧部成立的丰华唱片,也算是对飞碟有始有终。
初听台湾流行音乐的人,普遍都有这么个认知:滚石重人文、飞碟重商业。每每看到这种说法我都想反问,如果滚石不重视商业的话,还能撑到今天?反过来,飞碟因为有了张雨生和郑智化,也有了“人文”的一面。或者说,人文不一定要有很伟大的题材,像罗大佑那样,也可以是郑智化、张雨生这样,把生活中的琐事真实反映在作品中,并且用大家更容易接受的音乐风格。久而久之,人们管这种歌手,叫“文艺”。

03


六个朋友,分别是谁?

张雨生和飞碟唱片结缘,源自1988年飞碟的《六个朋友》合辑。所谓“六个朋友”,是指张雨生、娃娃、钮大可、陈本瑜(这位曾经写出了破纪录的“华语乐坛最长中文歌名”,你知道是哪首歌吗?)、孙向荣和知己二重唱这六位(组)艺人。张雨生在合辑里发表了自己最早的两首单曲,《我的未来不是梦》和《以为你都知道》。前者,被各大营销号划归了“一人一首成名曲”系列,无需赘言;后者,可能还真是只有铁粉才会听的歌了。

《我的未来不是梦》的作曲者,正是帮助张雨生进入乐坛的伯乐——翁孝良。翁孝良的“铭声制作工作室”和飞碟是代理关系,所以飞碟只负责发行,并没有张雨生在“铭声”时期专辑的版权。与张雨生同时属于铭声的艺人还有陶晶莹、东方快车。陶晶莹在《还是朋友》当中,也献声和张雨生对唱了《执著》。六个朋友,也再度齐聚,合唱了《别放弃希望》。

关于铭声的故事,后面的情节大家就很清楚了。张雨生服兵役回来,“铭声”已经没有跟飞碟合作了,于是乎张雨生成了飞碟直管的全约歌手。戏剧性的是,最终“铭声”卖给了滚石……希望以后能在滚石再版名录中看到《天天想你》和《想念我》这两张飞碟的天价名盘。

04


由歌手到制作人……

对于张雨生来说,《还是朋友》专辑有另一层特殊的含义,这是他最后一张以“纯歌手”身份发表的专辑。也就是说,这之后的专辑,张雨生就不仅仅是歌手了,也是创作人和制作人。

说到这儿,又要老生常谈说说“飞碟商业”的话题。张雨生从第一张专辑开始,便给人一种很有想法的感觉。服役前的两张燃烧了他的“青春烈火”,归来后先是在“月球”傲游了一番,发现“曲高和寡”又被飞碟拽回来唱了接地气的《大海》。总而言之,《大海》、《一天到晚游泳的鱼》以及《卡拉OK·台北·我》,这三张,是张雨生从歌手角度评判,可听性最强的专辑。也整好赶上了飞碟唱片辉煌的末班车,旗下元老创作人还没走,有很强大的幕后班底为他保驾护航。由此可见,飞碟的路线对于张雨生还是有些束缚的。

而到了丰华之后,张雨生便更多参与到幕后制作环节当中,《两伊战争》、《口是心非》都是很有想法的音乐。当然也包括张雨生在丰华最成功的“作品”——带出了张惠妹。只可惜老天没给张雨生继续做音乐的机会,一切都停留在了1997。

℗&©愚人音乐坊 202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