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斋杂集】历代有名情爱典故系列之五一:曹植感甄

康乐斋杂集  历代有名情爱典故系列之五一: 曹植感甄

【简介】相传《洛神赋》原名《感甄赋》,是曹植为纪念他的初恋甄氏而假借洛神来写的。据《文选·〈洛神赋〉题解》中说:曹植和甄逸的女儿甄氏从小相爱,而甄氏长得非常美丽,甄氏成人后甄逸慕于袁绍的权势,把她嫁给了袁绍的儿子袁熙。后来曹操灭了袁绍,将甄氏取来赐给了大儿子曹丕为妻,曹植为此很是不平。曹丕得到甄氏后最初非常爱她,曹丕做皇帝后把她立为皇后,称甄后。但不久曹丕又爱上了郭氏,郭氏为了争宠不断进甄氏的谗言,最终被郭氏害死。有次曹丕接见曹植的时候,故意将甄氏的遗物玉镂金带枕交给曹植,让他睹物思人。果然曹植很是伤感,在返回封地的时候经过洛水,夜梦与甄后向他倾吐旧情,于是感动不已,便写下了这篇《感甄赋》。在赋中作者假与洛神相恋一事,暗示他与甄氏相爱。但此说缺少可信的依据,实际上,作者借与洛神相恋一事来寄托他在政治上的冷遇和生活上的不平,它是曹植平时的理想在现实中无法实现这一矛盾心理的反映。

【出典】唐·李善注本《文选·〈洛神赋·题解〉》引《纪》曰:“魏东阿王,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①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②黄初中入朝,帝示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③时已为郭后谗死,帝意亦寻悟,因令太子留宴饮,仍以枕赉植。④植还,度轘辕,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来,自云:'我本讬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欢情交集,岂常辞能具。'为郭后以糖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覩君王尔’。⑤言讫,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于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⑥

注:

①不遂:不成,不如愿。

②太祖:指曹操。曹丕称帝后,追曹操为魏武帝,故称。回:指曹操攻灭袁绍回来。五官中郎将:官名。此指曹丕。曹丕曾做此官,故称。

③黄初:曹丕在位时所用的年号。帝:指曹丕。甄后:指甄氏,甄氏后来被曹丕封为皇后,故称。

④谗死:害死。赉:音ji,赠送。

⑤轘辕:山名,在今河南省偃师县东南。息:休息。

⑥女:指甄氏。以糖塞口、今被发句:据史传,郭后害死甄氏的时候,怕他在阴地府里托梦给曹丕告她的状,于是用糖等物件将她的口塞住,使她在阴曹地府里有口难言,又防止曹丕梦中与她相见,故又废其容貌、散着她的头发,使曹丕认她不出来。明帝:指曹丕的儿子曹睿,后继父为帝称魏明帝。

〖释义〗①后人将曹植和甄逸的女儿甄氏相恋之事附会到曹植作《洛神赋》之事上,说曹植作《洛神赋》的动机乃是感想甄氏而作。后诗文中常见的“陈思感甄”、“赋感甄”、“感甄梦”、“渭阳佳梦”、“陈王梦”、“甄妃洛浦”、“枕上逢女”、“梦甄”等用典形式即指曹植因为怀念甄氏女在渡洛水的时候夜梦和她相会之事及其相会后有感而作《感甄赋》这件事,诗文中引用,借指人因爱情不遂而引起的伤感,也用作追思恋人的典实;又“甄妃”、“甄后”、“甄女”、“逸女”、“阿甄”、“甄神”、“凌波甄”、“袁家妇”等用典即指曹植所爱恋的这位甄氏女儿,诗文中引用,借指美女、意中情女或神女,由于她曾为皇后最终因争宠失败而被人害死,故诗文引用也多用作蒙冤受害的宫妃的代指,以述写她们的哀怨之情,宫怨诗作中多见;又相传她面容洁白,故咏写白色花卉如梨花丶李华诗作中多见引用以为状词,但引用时由于甄氏嫁与曹丕,后被曹丕封为皇后,而曹丕早些时候曾做个五官中郎将,故又称之为“奉五官人”;又“深宫奉五官”、“袁家新妇奉五官”这两条用典即指甄氏改嫁曹丕这件事;又曹植这篇《感甄赋》写得很好,文词华丽,后诗文中所见之“感甄丽笔”这一用典即指曹植写《感甄赋》的这一高超文笔,由于这赋是写男女艳情的名篇,而赋中的洛神又被描写得极其艳丽迷人,故诗文中引此典表示极其艳丽的文笔。

②甄后死以后,有遗物玉镂金带枕留在宫中,后来曹丕将此遗物故意交给她原来的情人曹植,使曹植睹物伤感。果然曹植见此枕后极度悲伤,在返回封地的时候途经洛水、夜晚休息时枕此入梦,梦见甄后来与他叙旧情。后诗文中常见的“宓妃留枕”、“宫中留枕”、“留玉枕”、“遗枕”等用典形式即指甄后死后留下玉镂金带枕于魏宫这件事,“玉枕赠陈思”丶“宓妃授枕”等用典形式即指曹丕把甄后遗留的玉镂金带枕赠送给曹植这件事,诗文中引用借指女子爱一个人之高才主动向人通情献意,咏写男女艳情的诗文中多见引用;又常见的“宓妃枕”、“金带枕”、“金镂枕”、“金枕”、“宓枕”、“相思枕”、“魏王枕”这些用典形式均本此而来,所言即指甄后死后遗留在魏宫的这条玉镂金带枕,诗文中引用,借指枕之而睡能梦与情人相会和能排遣人的离愁别恨及相思之情绪的灵枕,述梦诗作中多见引用。

③曹植在梦中梦见甄后来相见和他叙旧情,临走的时候甄后派人将她的佩珠赠送给曹植,曹植也将自己的玉佩解下来带给来人去作为回赠的礼物。后诗文中常见的“留珮”、“虙妃留珮”、“洛浦献珠”、“洛浦投珠”等用典形式即本此而来,所言即指曹植、甄后相互赠送佩珠这件事,诗文中引用,表示向情侣之间互赠信物的典实,又“赠佩之缘”这一用典即指曹植赠佩珠给甄氏这件事,诗文中引用表示美好的姻缘。。

④曹植在渡洛水的时候,看到了出水的洛妃,因感其事而作《洛神赋》。后诗文中常见的“东阿传洛神”、“陈王赋洛”、“陈王作赋”、“赋洛川”、“洛神赋”、“赋罗袜”等用典即指曹植因感想甄氏女儿而遇洛神之事作《洛神赋》这件事及其所作的这篇《洛神赋》,诗文中引用,借作咏写男女风流韵事的典实,或用作男子遇艳之事,也指人善于用笔墨文章向对方表达爱恋之情。但诗文中引用,“洛神赋”又作“雒神赋”,省作“洛赋”,又称作“洛篇”,由于《洛神赋》是陈思王曹植用来叙说他和洛神宓妃相爱之事的,故又称之为“陈王神女赋”,省作“陈王赋”、“陈思赋”、“宓赋”;又由于洛神是洛水之神,洛水又称洛津,故《洛神赋》又称作“洛津赋”;《洛神赋》中描写洛神飘逸自如的姿态有句云“翩若惊鸿”,是整个赋中的名句,故又称之为“惊鸿赋”;后人认为曹植作此赋是为感想甄妃而作,故又称之为“感甄赋”、“洛浦神女感甄赋”,省作“感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