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色戒”的水墨绘画
基于传统水墨画用色的状况,有志于中国画改良的画家在水墨人物或其他题材的水墨创作领域,针对墨与彩结合的可能性进行了广泛的尝试与探索。可以说,强化水墨画中的色彩表现,是20世纪以来中国画家所致力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无奈的是,墨与彩这对“冤家”一旦相遇,往往是“相处的不悦多于和谐的经历”。
林风眠 作品
林风眠是第一个在水墨画中加入大面积色彩的人,传统水墨画一向只辅以淡彩或根本不赋彩,而他却常以重彩浓墨构筑画面,可以说在清淡的水墨画中大开“色戒”。但他的很多水墨画基本上是以放弃水墨的灵性为代价的,墨在那些作品中大多是仅作为一种“黑色”存在的;而在其墨与色相处和谐的作品中,也往往是建立在色的不同程度的让步的基础上的。林风眠是一个倾其一生在“色墨官司”中奔走的画家,还有许多画家在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后最终选择了放弃色彩,如李可染晚年时即发出这样的感慨:“水墨胜处色无功”(李可染题画旬)。
总的来看,一个世纪以来画家们在墨与彩的结合方面的尝试大概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向,亦可代表水墨人物画方面的色彩实践探索。
林风眠 作品
一、整体水墨表现,小面积局部用色,使色与墨形成强烈的墨色对比。此着色方式的优势是:一般不会引发墨与色的冲突与矛盾。不足或应注意问题为:许多作品将这种着色方式仅停留在视觉层面,易使人产生“第N个杜尚的小便池”之感。
二、大面积运用高纯度色彩,同时增加画面用墨的浓度,力图以浓墨压下色彩的“火气”,以实现墨色的两全。优势:第一视觉冲击力强。不足或应注意问题:很多作品走向过度构成化或装饰化的匠气,给人以局面失控的“花床单”之感。
水墨作品
三、以泼彩、撞色等方法为主处理画面色彩。优势:色彩自然流动、渗化、冲撞带来的“天机”与水墨的神秘、自由灵动的“味道”相会,易于达成画面的统一感。不足或应注意问题:一是过于追求肌理效果,使作品走向与自己或他人间的雷同感;二是抽象的着色与具象形体的结合存在难度;三是与画面其他着色方式的协调存在难度。
四、以色为主、以色当墨,利用传统笔墨方法着色,强调以笔运色、敷色见笔。优势:由于“笔墨”血脉,这种方式有着浓重的中国传统写意画的意趣,同时又有鲜明的色彩效应。不足或应注意问题:一是因对笔墨的领悟与把握不够,画面出现色彩“无骨”的堆砌感;二是墨在画面上的位置、分量的分寸感不易把握。
五、将传统绘画以植物色为主的设色路子与新的造型观念相结合。优势:色与墨的性情相合;不足或应注意问题:色、墨与造型结合时所呈现出的视觉与精神层面的表现力的欠缺。
提香作品
总的来说,中国水墨画中的色彩空前地丰富了,出现了许多色与墨结合的新样式,但经验与教训几乎等同,且在诸多的色彩探索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借用的痕迹过于直接与清晰。无论是借鉴西方现代派还是中国民间,总有着驱之不散的似曾相识感。(薛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