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灭六国者,六国也”
郑熙亭
战国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时代,历史发展的趋向是统一。人事匿亲疏,天意秉均衡。历史给予战国七雄的机会是均等的。秦居戎狄之地,文化和财富均不如山东六国,但有一种自强精神,自孝公实行变法最彻底,招纳天下贤才,以客卿为丞相,王室不干预执政,从而六世不腐败、无内乱,顺乎历史潮流,卒并天下。六国则不然,以西周旧封地,受旧礼制文化影响极深,繁文缛节趋于保守,虽有李悝、吴起、申不害等佐国君变法,小改小革,不能施行。六国贵族,世卿世禄,安富尊荣,西秦悄然崛起,仍不以为意。无危机感,无忧患意识,志得意满,腐化堕落,自乱、自弱、自毙。当秦国日强,挥师东向,以远交近攻之策,轮番攻伐韩赵魏,六国, 仍然醉生梦死,时而互相攻伐。最典型的是齐王建,作为秦国远交的“友邦”,受秦小恩小惠,明言合纵私下往来,当赵国长平之战大败,濒临危亡而求救,坐视不援,博得40年无战事。在韩赵魏燕楚一个一个被秦消灭的时候,齐王建竟亲自西行修好于秦,被秦软禁饿死于松林中。前221年,齐国最后一个灭亡。“六王毕,四海一”,秦建立了统一的大帝国。这是中国历史 的一个划时代的大转变,“如果说,秦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半奴隶半封建国家,那么,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 集权的封建国家。”(《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87页)《通鉴》卷七,秦纪二·前221年,记载了秦灭六国这件事。历代思想 家,对此多有评论。贾谊《过秦论》也曾称赞秦的变法:“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杜牧《阿房宫赋》则从另一方面指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苏洵专有一篇《六国论》,进一步剖析六国痼疾:“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大概是因当时宋庭向西夏契丹纳岁银而感发。司马光则在《通 鉴》记述齐亡之后,发表了他的见解:“臣光曰:纵衡之说虽反复百端,然大要合纵者,六国之利也。昔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使之朝聘以相交,飨宴以极乐,会盟 以相结者,无他,欲其同心戮力以保家国也。向使六国能以信义相 亲,则秦虽强暴,安得而亡之哉?夫三晋者,齐楚之藩蔽;齐楚 者,三晋之根柢;形势相资,表里相依。故以三晋而攻齐楚,自 绝其根柢也;以齐楚而攻三晋,自撤其藩蔽也,安有撤其藩蔽以媚 盗,曰‘盗将爱我而不攻’,岂不悖哉?”这真是一篇伟大的空话,司马光作为北宋一代名臣良史,生活在北宋开明的政治、灿烂的文化、发达的科技和生产力的环境中,居然毫无感受,而喋喋不休的呼叫“效先王建万国”,可算是糊涂到家了。当战国之时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一个摆设了,很快就被秦灭亡,他还在念念不忘什么“先王建万国”?如果“信义相亲”就能万事大吉,司马光为什么不让西夏和契丹讲点信义?司马光的史论、史书,真像“编书人”说的那样,是治国法宝,司马光的北宋王朝,为什么被金灭了呢?尽管礼教家们梦想“禹汤文武之法万古不变”,但历史对他们却不加理 会:“现在产生了这样一个社会,它由于自己的全部生活条件而必须分裂为 自由民和奴隶,进行剥削的富人和被剥削的穷人,而这个社会不仅再也不能 调和这种对立,反而要使这些对立日益尖锐化……氏族制度已经过时了。它 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之分裂为阶级所炸毁。它被国家代替了”。(恩格斯语)不过,六国之灭亡,从反面给历史提供了鉴戒,我们现在分别把他们的 故事,辑录于下:燕 国 王 姬 哙 心 血 来 潮 , 沽 名 钓 誉 , 一 心 要 效 法 远 古 时 代 的 “尧让天下之贤名”,以国让于子之(宰相),自己就“与尧同行 也”。于是,他就在公元前316年,上演了一场禅让的闹剧,“王因 收印自300石吏已上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王事,国事皆决于子之。三年,国大乱”。王太子姬平、将军市被,与子之党羽混战,“拘难数月,死者数万”。齐宣王听信孟子的教谕,效法文武兴兵伐 燕,杀燕王和子之。燕遭“禅让之乱”,几乎灭亡。齐国自燕乱平息之后又灭了个小国——宋,于是狂悖起来。不可一世,自称东帝,秦称西帝。28年后,燕照王发倾国之兵,命 大将乐毅伐齐复仇,下齐七十余城,攻陷其首都临淄,只剩即墨和 吕二城。齐愍王田地逃到卫国,卫嗣君让出宫室给他住,田地仍以 “东帝”大国自居,傲慢不逊,卫人不伺候了。田地只好投奔邹 国、鲁国,二国皆“闭关”拒入,只好回返,被楚将所杀。若非燕 照王的儿子惠王疾乐毅,中途换将,齐国就灭亡了。楚国,领土广大,从江汉到淮北,占了大半个中国,前387年, 第17任国王楚悼王,曾礼遇被魏国赶出的吴起,任以为相。吴起发 现楚国之患在于“封君(奴隶主)上逼主而下虐民”,造成了“国贫兵弱”。于是实行变法,“三世而收爵禄(没收土地),裁汰冗 官”,把他们迁徙到地广人稀的地方去垦种。实行三条新政:一、 使私不害公;二、一楚国之俗;三、破横散纵,使驰说之士无所开 其口。当时,楚曾为之一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 伐秦,诸侯患楚之强”。六年以后,楚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射杀吴起。赵处前沿 , 危机重重 , 自从赵武灵王 , 实行 “ 胡 服 骑 射”,世代相传,注重军事。信用赵奢、廉颇、李牧等著名将领, 成为三晋中坚,强劲抗秦到底。长平之战廉颇与白起相持日久,秦用奸贿赵宠臣,“赵孝成王(听谗)因以赵括为将代替廉颇”,赵括轻敌冒进被白起绝其粮道,赵军断粮四十余日,赵括被杀, 四十万之众降秦,秦悉坑之。消息传来,举国痛哭,赵国男儿几 尽。但赵毕竟是自强之邦,20年之后,国力复振,继起之将李牧, 善战甚于廉颇,与秦抗衡,秦终不能胜。“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 攻赵,赵将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 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 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三月后,王翦因急击 赵,大破之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郑熙亭:河北沧州人,原沧州行政公署专员,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6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主要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梦断》(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东游寻梦—苏轼传》(东方出版社出版)、《大宋河山》(海南出版社出版),2010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卷本《熙亭文存》。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投稿微信: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手机同号)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