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镇消逝的风景之四 淮镇碧波亭
淮镇消逝的风景之四
淮镇碧波亭
赵刚
滹水之滨淮镇有明代古亭,傲然于滹沱河北岸,亭之名曰“碧波”。
明代淮镇人傍滹沱河而居,对于滹沱河淮镇先民理解为大水、顶级水,取其意将槐家镇改为淮镇。滹沱河雨季水势一望无际,旱季沙洲浅滩罗织,沿河渡口轻舟横渡,上下游则风帆相济。
在明代的淮镇共有二座被记录于史书的亭子,一座是议政的观风亭,一座是观赏滹沱河之水的碧波亭。据清代李卫《畿辅通志-卷五十三-古迹篇》记载:碧波亭在献县东四十里,今官亭。碧波亭曾为献县八景之一,其遗址位于滹沱河故道淮镇段北岸,毗邻淮镇清真寺。时有文人雅士多聚会于此,并有诗词唱和。
碧波亭为官亭,是供过往官吏食宿的处所,其规模应逊于观风亭。在古驿道、官道上封建朝廷都设立的有驿站、官亭或皇帝行宫。
淮镇的观风亭、碧波亭应该也是如此。明清时,古亭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对古亭的造型、选址是非常讲究的。由于手中资料非常少,关于碧波亭的建筑面积、造型,选材,布设已无从考证。曾有遗址,可惜今不存。
碧波亭主要功能应为供人休息,避雨,乘凉等。亭建于高处,方可赏滹沱河岸诸景,淮镇先民用心,当是妙不可言也。在亭中驻足,凭栏可赏滹沱河之碧波,眼前必定豁然开朗,此亭当为赏景最佳处。
淮镇的历史悠久,先民们给后世留下许多宝贵的财富,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虽然古建筑没有传世。但是古城、大慈桥、渡口、古亭、寺庙、戏楼等都是淮镇先民留下历史的遗迹,并被写进史志当为后世淮镇人骄傲的。
当年的繁华皆成记忆,碧波亭、观风亭是淮镇所创造的文化载体,有淮镇的文脉的传承在其中,可反映明代淮镇的民风民俗。
淮镇是历史文化古镇,外地人来到淮镇,看淮镇石马,寻找淮镇文化底蕴。淮镇之所以叫淮镇,应该有一些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及古建筑群。所承载的是古镇的历史,古镇的内涵。淮镇作为历史文化古镇,不管是没有存世古城、大慈桥、观风亭、寺庙、戏楼等古建筑,还是石马、清真寺、尚书故里牌坊,它们都属于淮镇文脉的传承,内有淮镇人的价值观,传递的是历史文化信息。
淮镇作为全国重点镇,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名镇,需要增加文化古镇亮点,补充内涵。把淮镇这个历史文化名镇提升上去,就需要寻找更多的文化元素,共同打造成为淮镇的标志性古建筑群,以期提升淮镇在献县、沧州、河北省甚至是全国影响力,这对提高淮镇知名度,发展淮镇经济、文化、旅游都大有益处。同时也反映出淮镇的文化内涵,彰显淮镇这座千年古镇的人文品质来。
作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微妙斋主人,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记者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