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的木帮生活艰苦,有一种“特殊”美食,现代人有钱也难遇到

在长白山伐木的木帮生活艰苦,他们为了能够改善生活,曾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美食,至今还被东北人民传承发扬,但因其数量稀少,现在即使有钱也很难买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长白山是“东北第一山”,山中林业资源十分发达,茫茫林海中孕育着东北人的豪爽与干练,他们靠山吃山,在深山老林中过着属于自己独特的生活。东北的冬天究竟有多冷?有句笑话想必不少人都听说过,东北人冬天去外面小解需要带一根木棒,因为在小解的时候,排泄物可能会被冻上,因此需要小木棍加以敲打。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却也反映出了东北冬季气温低的事实。

民国时期,东北木材质量得到了全国的认可,长白山自然也成为了重要的产木基地,随之诞生的,则是长白山地区著名的木帮。木帮靠着砍伐木材为生,它是由众多伐木工组成的一个巨大组织,木帮的领导层包括“大柜”、“二柜”、“木把头”等等,他们各司其职,共同领导完成了木材的砍伐、转运等一系列工作。

木帮砍伐木材的最好季节是在冬季,此时的木材质脆且硬,加之工作时也没有野兽与蚊虫的袭扰,因此伐木效率较高。当然,由于气温实在太低,导致木帮伐木工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也一直跟不上,平日里吃的东西也只有硬邦邦的馒头和咸菜。久而久之,伐木工们也因营养不良而变得羸弱不堪,严重影响了砍伐进度。

木把头为了能给大家改善伙食,曾组织过伐木工下班之后集体打猎的活动,但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寒风中,很少会有动物出没,偶尔能打到三两只野鸡、野兔,也只是能让大家勉强解馋,毕竟“狼多肉少”,伐木工们都是壮小伙子,恨不得一口吃下一头牛。东北老林子里不缺野蘑菇、木耳,它们肆意生长在腐朽的树干上,成为了伐木工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尤其是用它们炖上一只小野鸡,味道真是美滋滋。但“蘑菇常有而野鸡不常有”,蘑菇汤里若是没了“肉”,滋味顿时减少了一大半,时间长了,伐木工们开始研究找寻其他的“肉”,于是,一种特殊的食物被纳入他们的菜谱之中。

众所周知,如果不对树木喷洒农药,树木的枝干就会遭遇病虫害,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但也正是此种现象的发生,让伐木工们找到了“打牙祭”的最好对象——杨拉罐。什么是杨拉罐?简而言之,就是“洋辣子”用于冬眠的的硬茧。“洋辣子”是什么?“洋辣子”是东北话,它是一种特殊的毛毛虫,成虫身上五彩斑斓且带有硬刺,一旦无意触摸就会被蛰伤皮肤,是被公认的害虫之一。

但“杨拉罐”却完全不同,它们的形成源于洋辣子的幼虫过冬的习性,进入秋天时,洋辣子的幼虫会分泌出一种特殊的液体,将自身紧紧的包裹住,形成一种坚硬且温暖的外壳,以期度过冬天后破茧成蝶。但洋辣子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因特殊习性而制成的“保护罩”却成为了人类的口中美食。

杨拉罐可以生吃,可以与蘑菇一起炖着吃,其味道稍甜且带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味道。不过大多数人都喜欢将杨拉罐煮熟食用,毕竟生吃实在有些“重口味”,不符合大多数人的进食观念。杨拉罐最美味的吃法是什么呢?答案当然是焙熟食用。木帮里最不缺的东西就是柴火,取一些柴火点燃,在火上坐一口大锅,将杨拉罐放在锅里边焙边翻,只一会的工夫就能飘散出香味,再撒上一把盐,便可以正式出锅了。

可能有读者会感到好奇,如此“重口味”的食物真的会受人欢迎吗?您还别不信,因为杨拉罐这道菜只在一些现今的高级饭店中提供,价格在每斤两百元左右并且其供应量有限,即使有钱也很难买到。

各地都有特色的美食文化,各地美食也都别具特色,东北木帮虽然辛苦,但却能为寻找美好生活的方向而努力,研究出属于自己的美食,的确令人感到敬佩。

参考资料:《关东木帮》曹保明著 长春文史资料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