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口疮】

口疮

口疮是口腔黏膜受邪热蒸灼或失于气血荣养所致,以局部出现小溃疡,灼热疼痛为特征的口腔黏膜病。中医称之“口疳”。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复发性口疮和口疮性口炎。

诊断依据

1、以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数个直径3到5mm的溃疡,灼热疼痛为主要症状。

2、起病较快,单个溃疡一般7天左右愈合,若此伏彼起,则病程延长。愈后常易复发。

3、口腔检查:口腔黏膜溃疡较表浅,圆形或椭圆形,数量少则1到2个,多则10余个,表面有淡黄色分泌物附着,溃疡周围黏膜大多充血。

鉴别要点

1、贝赫切特综合征(狐惑病)

本病又称眼、口、生殖器三联综合征。反复发作性虹膜睫状体炎合并前房积脓、口腔溃疡及阴部溃疡是本病的3大特征。还可伴有皮肤、关节及神经系统损害。常为双侧性。其复发性口腔黏膜溃疡,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在浅层的溃疡表面常有一层灰黄色痂。

2、疱疹性口腔炎

又称单纯疱疹或复发性单纯疱疹,可发生在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和口唇部皮肤。在发热2天左右,黏膜和皮肤病损处充血,可见周界清楚,压之褪色的红斑,随即在大小不等的红斑面上出现针头状无色透明的水泡,直径约2到3mm.牙龈广泛充血,触即出血。颌下淋巴结肿大,而且有压痛。

辨证论治

1、分证论治

(1)心脾积热

【证候】口内疼痛,口渴、口臭,尿短黄,便秘。口疮数量多,周围充血明显。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方药】凉膈散加减。连翘15g,黄芩12g,栀子15g,薄荷9g,生地黄9g,大黄9g,甘草9g.

(2)阴虚火旺

【证候】口内疼痛,口干,手足心热,乏力。口疮1到2个或2到3个,周围轻微充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液,降火敛疮。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15g,黄柏12g,生地黄15g,山药12g,丹皮12g,泽泻12g,麦冬15g,怀牛膝15g,赤芍12g.

(3)气血亏虚

【证候】口不渴,或伴畏寒,便溏。口疮数量不多,周围黏膜不充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升清敛疮。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20g,白术15g,陈皮12g,升麻9g,党参15g,当归12g,茯苓15g,薏苡仁15g,五倍子6g,炙甘草9g.

2、外治法

(1)心脾积热:用爽喉液漱口或用麝黄散、冰硼散、清凉散、消肿止痛散吹撒患处。

(2)阴虚火旺:用柳花散或柿霜30g,五倍子10g,冰片0.6g,儿茶3g,研末,吹撒患处,每日3次;或珍珠层粉,研末,吹患处。或吴茱萸加醋调成糊状,敷双侧涌泉穴,每日换药1次。

(3)气血亏虚,用消肿化腐散或锡类散吹撒患处,每日数次。

3、针灸疗法

(1)体针:取廉泉、足三里、合谷、曲池、颊车,每次选2到3穴,交替使用,中等强度刺激,留针5到10分钟或悬灸。

(2)耳针:取神门、口、舌、心、肝、脾、胃、交感,毫针强刺激,留针30分钟。

(3)穴位注射:取牵正、曲池、颊车、手三里,每次取2穴,各穴交替使用,每穴注射当归注射液0.5ml.

4、单方验方

(1)用白花蛇舌草、一点红各60g,水煎服。

(2)用旱莲草、野菊花、羊蹄草、五爪龙、土人参、鸡血藤各30g,水煎服。其他疗法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饮食宜清淡;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多食富含维生素的绿色蔬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