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三字经·伤寒温疫》认识伤寒

《医学三字经·伤寒温疫》认识伤寒

原创 2016-05-18 王心远讲述 王老師講座節選

今天主要与大家分享一下《医学三字经·伤寒温疫》这一篇,为什么要分享这一篇呢?一个是因为现在是冬季(讲于2014年元旦),而且今年的元旦是自1951年以来最热的一个元旦,大家应该都感受到了,气温偏高。我们学堂里的绝大部份人都是1951年以后出生的,也就是说,今年的元旦是我们这辈子感受到的最热的一个元旦。大家看俄罗斯,每年元旦莫斯科应该都是有积雪的,今年的新年红场没有雪,全球的气候都有一种异常的反应,越是到这种时候,应该说人越容易得病,因为自然界的这种异常变化,人难以适应,所以人就容易得病。那么最容易得的是什麽病呢?就是伤寒,所以我们有针对性地给大家讲一下伤寒。

一、认识伤寒

伤寒病极变迁”:伤寒和温疫是两个病,《医学三字经》放在《伤寒温疫》里面一起讲了。

所有的外感疾病的总称叫伤寒,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的新浪博客(博客名称叫:道生堂主人),里面有一个系列文章叫“伤寒有五”,中医有一个真正经典的名称就是把外感病叫伤寒,伤寒里面又分为五种:

① 第一种还是叫伤寒,它是狭义的伤寒,就是确实是受了寒。

② 第二种是中风,与我们西医说的脑中风不是一个概念,这确实是受了风了。

③ 第三种是中暑,就是中暍。

④ 第四种是湿温。

⑤ 第五种是温病。

一共就是这五种,这是中医对于外感病最经典的划分,这是按照古代的理论体系划分的。

我们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感冒,几乎每个人都得过感冒,实际上感冒就是一种比较轻的伤寒,感冒又分很多种,比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因为伤寒病分为五种,所以轻的这种情况就叫感冒,重了就不叫感冒了。

(一)伤寒这个名字的由来

我们知道伤寒是中医对外感病的称呼,受寒叫伤寒,可是为什么总的这五种外感病,受了各种邪气的病都叫伤寒?怎么回事?伤寒这个名字是怎么起的呢?

1.广义伤寒

人身上有六种气,六气分别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气又叫六经,最外面的一层气叫太阳经,太阳经为寒水之经,叫太阳寒水。现在(讲于2014年元旦)从天气上来说,咱们正赶上一年当中的六之气,在1月22日之前,都是六之气,以太阳寒水为主气,所以太阳寒水的特点就是寒,寒水一经在人体的最外,外来的病一定是先伤寒水这一经,所以叫伤寒,所以广义的伤寒包括五种,并不一定是受了寒邪,而是受很多种邪气,但是一定是先伤寒水经,所以叫伤寒,广义伤寒是这样命名的。所以凡是病从外来,都叫伤寒。不一定是指发冷或者发热,也不一定就是受了寒邪。

2.狭义伤寒

狭义的伤寒也叫伤寒,名称虽然都一样,但是命名的原因不一样,广义的伤寒是伤了寒水太阳经,而狭义伤寒受的邪气就是寒,所以叫伤寒。

(二)伤寒病极变迁

伤寒病极变迁”:伤寒外感病变化特别多,所以叫“极变迁”。因为有三阴三阳六经,所以变化非常多,伤寒有寒化、热化、转属、合病。

人感冒以后变化很多,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传变方式、各种各样的发展。所以每个人每次得病不一样,治疗方法也不能一样。

感冒其实是挺可怕的,刚得外感比较轻的时候叫感冒,但是它可以往里传,一层一层的往里传,按照《伤寒论》讲,就是六经传变。按照“温病学说”,就是按照“卫、气、营、血”来传变。总的来说,人体是有层次的,当你从气传到血,就是往深处传了。从血传到气,就是往浅处传了,所以传变的层次非常多,这样就很复杂了,而且外感病的传变很快,俗话称“走马看伤寒”,因为伤寒传变太快了,你必须要能跟得上。有的时候药抓回来药熬好了,准备要吃,可是病已经变了,外感病比较严重的病人,大夫应该守着病人,因为他的病情随时在变,这是理想的状态。

1.感冒可以引起其他的疾病

还有很多俗语,比如百病生于感冒。外感病如果治不好,就会引起很多很多其他疾病,不学中医的人发现不了。所以有很多人感冒以后得心肌炎了,得肾炎了,他不知道这是感冒引起的,实际上就是感冒引起的。所以外感病如果治疗不当的话,就会传变,会引起很多疾病,感冒可以引起百病。

2.感冒未必能自愈

还有一句话叫作“感冒不治久成痨”,你不要总以为感冒是会自愈的,为什么我们印象中的感冒是自愈的呢?因为感冒一旦传变了,你就会认为这个不是感冒了,实际上还是感冒引起的,你就不知道这是感冒变来的病,所以感冒治不好的话,最后有可能会成为痨病,就是我们讲的虚劳,这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外感病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是非常可怕的一个疾病,因为它不但传变快,而且变化多端,能引起很多严重的病。所以我们学了中医的人,不要认为感冒就是自愈的,你要把它当成一个大事。

而且就一个大夫来说,你会治伤寒,你肯定就会治内伤杂症,因为伤寒这么复杂、传变这么快的病你都会治,那么内伤杂症就更会治了。所以会治伤寒就会治内伤杂症,但是会治内伤杂症不一定就会治伤寒,所以伤寒这个病大家一定要重视。

3.张仲景为何要写《伤寒杂病论》

当年张仲景留下了著名的中医经典叫《伤寒杂病论》,为什么会叫《伤寒杂病论》呢?这本书又为何而写?因为张仲景生在东汉末年,战乱不休,温疫流行,他们家二百多口人死了三分之二,这种惨状就激发了张仲景写作的热情,他就想把医道传之后世,让大家受益。

也许有很多人会产生疑问,医圣张仲景这么大的本事,他为何救不了自己家里的人?这个问题怎么理解?有人说张仲景那个时候中医还没有学会,这是错的!因为张仲景从小就跟他的同乡老师学习,而且他从小就是一个天才,他的医学造诣很早就已经很高了,所以不存在救不了家人的事。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据后世医家推测,包括咱们的理解,主要是他的家人不听他的,因为张仲景讲的医道是自上古传承下来的医道,而并不是一个时尚文化,在当时东汉末年并不流行,因为它不是流行文化,所以大家不接受,就是这么简单。

当时东汉末年的人感冒了吃什么药呢?吃什么神丹、赤丸,什么附子、天雄、细辛,全吃这个,都是这些特别燥热的药。不幸的是当年流行的外感病是以温热为主。这个我们应该有体会,按中医来说,3600年是一个周期,张仲景是建安年间的人,距我们刚好1800年,正好是转了半圈,所以跟我们这时代很像,气候特点、发病特点都很像,所以咱们现在外感病、温疫病、湿热病比较多,张仲景那个时代兵荒马乱比现在严重的多,那时流行病外感病特别多,所以他们家得这个病之后不听他的,还是听流行文化,都去吃那些燥热的药,结果是火上浇油,越吃越厉害,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吃死了,后面的人接着吃,所以不懂医道,就这么可怕。这件事触目惊心,激发了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把六经辨证的大法传之后世。当然六经辨证绝不是光治伤寒的,它叫《伤寒杂病论》,所以内伤杂病也都可以拿来治,它是一个医学体系、辨治体系,六经辨证是非常重要,百病不出于六经。

(0)

相关推荐

  • 中医四大经典《伤寒论》

    喜欢的就点赞+关注+收藏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 张仲景 [1]  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 ...

  • 伤寒概念演变及损害

    原创忆忘 腔调中医 今天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简介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 第27讲伤寒瘟疫第二十二

    作者:陈修园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原文 白话解 处方汇总 01 - 原文 伤寒瘟疫第二十二 伤寒病 极变迁 太阳主一身之表,司寒水之经.凡病自外来者,皆谓伤寒,非寒热之变也.变 ...

  • 《伤寒温疫条辨》——承气解毒汤

    清·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卷五. [组成]白僵蚕酒炒,三钱全蝉蜕十个黄连一钱黄芩一钱黄柏-钱栀子一钱枳实麸炒,二钱五分厚朴姜汁炒,五钱大黄酒洗,五钱芒硝另入,三钱甚至痞满燥实坚结非常,大黄 ...

  • 《伤寒温疫条辨》与升降散

    <伤寒温疫条辨>一书乃清代医家杨栗山先生所著.该书对伤寒与温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及方药进行了详细剖解,条分缕析,解释确当.杨栗山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遵师而不泥古,敢于立新,创立了以升 ...

  • 《伤寒温疫条辨》——升降散善治郁热

    <伤寒瘟疫条辨>:是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 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 ...

  • 医学三字经全文

    至道汇推荐搜索 股骨头坏死 卷一 医学源流第一 医之始,本岐黄, 灵枢作, 素问详, 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 圣道彰. 伤寒著,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李唐后,有千金,外台继,重医林 ...

  • 蔡长福《医学三字经》

    附:蔡长福<医学三字经>   医之始,本歧黄:灵枢作,素问详. 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 六经辨,圣道彰:伤寒著,金匮藏. 垂方法,立津梁:有张机,医圣当. 活人书,好文章:六经辨 ...

  • 医学三字经 四卷 欢迎阅读卷四

    医学三字经 四卷 欢迎阅读卷四

  • 再读伤寒:直击“伤寒”与“六经”的真面目

    日期:2021年01月05日 感悟:古老医学进入现代医学体系的唯一理由就是治病有效,若非如此,那就是欺骗.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

  • 民间伤寒 仲景伤寒 完美接合 公开济世

    一.预防之剂.                         1.防感汤               防感汤中用铺香,紫苏星草山蜈蚣.               益以白根草煎服,防止流感此方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