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自此来到了甘泉——俺的老爹(四)
我家自此来到了甘泉
——俺的老爹(四)
翰墨书香
真是应了那句话,叫人挪活树挪死,一家子人总算有了吃饭睡觉的地方。
妈妈带着我,除了做饭,还会主动地干些力所能及的活。爸爸怕人家嫌人多拖累大,就把哥哥寄养在附近的一家养猪户家里。哥哥说,那时每天和猪在一起,也帮着人家喂猪铲粪的,每天就盼着妈早点来看他。我呢?妈说,她把我放在一个大木头箱子里,箱子很大,足够我活动了,可就是出不来。
大约有一年时间,洛川的路修好了,工队要解散。因为爸爸的人缘好,又有技术,领导就介绍他到甘泉县的公路段综合厂去,这也算作工作调动了吧,我们一家自此来到了甘泉县。
老爸常常跟我们说:得感谢共产党的领导,在那么困难的时候修水库、修公路,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我们才能在甘泉安了家。还得感谢洛川公路段综合厂的领导们,他们都是些老八路老边区的人,是些很好的人。
甘泉公路段综合厂的领导对爸爸的到来表示了欢迎,但是妈妈就不能安排工作了,其实妈妈也没办法再工作,两个孩子得管。拿着公家开具的介绍信,我们一家到了甘泉劳山乡杨庄科村。
爹爹说,去的时候天快黑了,当时那里的村子还在吃食堂饭。村书记拿着介绍信看了又看,估计实在是不愿意或者是没办法,半天啥话也不说,当然更不会请我们一家吃饭,拉着脸。有单位的介绍信,就是上级安排的工作,他不能不要可也不愿意要。只是说,村里没窑住,也不能到村上吃饭,因为没你们的口粮,自己想办法吧。
这个时候,好人又出现了。村子里一个叫杜兰厚的村民,他的老父亲,那时已经七八十岁了,看见我们一家落魄的样子,就主动邀我们去了他家。虽然在吃大锅饭,但家里也能做饭吃,有些土豆和粮食,我们在他老人家那里,吃了饭,住了下来。
老爷爷和老爹很谈得来,他给老爸出主意说:村上一队的前高茆上,有一户刘姓人家,独院,有三孔土窑。前些日子,男人出了事,只一个女人带着个很小的孩子。因为在村头最高处,很是孤单害怕,那时候还有野狼出没,明天一早我带你去说说,就住在他们的院里吧。
从此,我在那个院子里,长到了八九岁。弟弟、妹妹也相继出生在这个院子里,直到现在我们几家人依然关系很好,经常走动。
记得是文化大革命初期,家里人口逐渐增多,我们也一天天长大,那个院子实在住不下了。老爹就在村西头边上,新挖了三孔土窑洞,我们才搬出去。
现在老爹的书香小院,也就坐落在这块有三孔土窑洞的村西头的风水宝地上。
老爸在综合厂的工作很卖力,木工的活计已驾轻就熟,还经常搞点省工省料的小发明。后来,这里的路也修好了,修路队又是解散裁员,很多人回了老家。老爹因为有文化又老实肯干,被留下来。先在公路段当养路工,因为他会修理各种工具,也会整理帐本目录等,后来就调到段部,先后干起了保管员、采购员、管理员等工作。
有人说老爸的命好,公路段上那时候也几次辞退流动人口,特别是像我们这样拖家带口的,可是老爸每次都没被辞退。当然,这和他老实肯干又能干,是紧密相关的。老爹经常教育我们,做人要老实肯干,也要积极肯干,不能计较,大约这也是他从拖家带口的逃难人员到成为国家正式职工的经验之谈。
老爹和妈妈养育了我们兄妹五个,妈妈的身体一直不好,又加上辛苦操劳,在八四年就早早地撒手人寰了。老爹常说,你妈妈跟着我,没过过一天的好日子,眼看着日子好了,她却走了……
老爹爹现在生活得很愉快,也很满足。他已是四世同堂了,全家三十多口人,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老爹爹经常教育我们做人要诚实,并给我们立了家训家风的格言,亲自手书,要求我们挂在家里,铭记传承下去。
老爹退休后,在自家的小院里办起了书屋,联络着村里的老人们看书写字,县长和书记都来过这个干净整齐、散发着翰墨书香的小院。
哥说,咱老爹是甘泉县的名人咧!他自觉不自觉地响应了党中央的号召,积极地践行了美丽乡村建设,为提高农村文化生活,建立咱们的文化自信贡献大着咧。
这一点,就连县长也说过:咱们甘泉县滕鸿楷老人的字,不是写得最好的,但是他的寓意可是最好的。
马上就要到老爹的生日了,我就把这篇文字当作礼物献给他老人家,祝他生日快乐!健康长寿!(完)
口述:滕建国
整理:王燕生(四蹄生风)
◆四蹄生风:也难怪,他啥也会干——俺的老爹(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