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读的几段拳论

我修炼太极体悟的《四练四不练》:

练意不练力,

练理不练形,

练术不练招,

练松不练功。

练理不练形之“虚实之理”

一,道体原本虚静,练太极的人要体道而行,自然要致虚,而且要到极点。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並作,吾以观其复。”是说虚则能受,静则能观。因为人的心灵本来是虚明寂静的,但往往为私欲所蔽,为外在各种现象所干扰,因而昏昧紊乱,所以必须致虚守静,克去私欲,使心体回复本性的清明寂静,然后才能不致为纷杂的外物所扰乱,才能观察出万物演化归底,才能悟道,才能修道。所以道家著名的养生著作《云笈七签》写到:“虚静为主,虚无不受,虚无不待,知虚静之道,乃能终始。"虚静者万物之本也,虚,足以受群实,静,足以受群动。唯有能虚能静,才能应付各种各样的实和动。

一一解守德

二,练拳全身无一处不阴阳,无一处不虚实。

身体每个部位都有阴阳面,阴面虚,阳面实。

盘架子,处处分虚实。手、腕、肘、臂、肩、腰、胯、腿、脚都要分虚实。从全身看,左、右两边一虚一实,左、右两腿一虚一实。从局部看,身体各个部位都有虚、实。要虚实变化不定,变得很快。

实中寓虚,虚中寓实。

虚实在于腰。

两脚分虚实,功夫越高两脚轻重越少。无伦虚脚、实脚,都能随时自由移动。

神、意、气走虚。

一一汪永泉

三,虚实不是外形看到的东西!从外形上看到的都是轻重,真正的虚实你是看不见的!

分虚实,是用“意领内”干出来的事儿。未分内外,未能用意的时候,你是分不了虚实的。

所以,分虚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是要通过正确的方法慢慢练出来的。

一一康   伟

四,太极的内劲,从催僵化柔练起,逐渐消除血气之力,慢慢达到遍体虚灵,圆活无碍,神、意、气混融而为一体,则神妙之道自然产生,这种实就相当不同了,相当有威力,不仅自己的神、意、气变化不为人知,他人的动静变化,诚伪虚实,自己同样皆能洞悉入微。

太极拳在虚无的基础上产生的内劲,其境界是“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其能量不可言喻,让外人常常觉得难以置信,原因也正在于此。

一一解守德

五,虚实之理真言

1,虚实宜分清楚,一处一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

2,虚虚实实神会中,虚实实虚手行功,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

3,致虚极,守静笃。

4,意气须转换得灵,乃有圆活趣味,所谓变动虚实也。太极拳的虚实不仅是外形动作,要从神、意、气的灵动圆融上去找,要从示人于弱、藏机于中的内劲变化中去找。

5,(推手中)既感觉不到自己任何力、又感觉不到对方任何力的时候,是最佳的发劲时机。这是“遇实化虚,以虚击实,以虚击虚"。何处打人何处虚。

6,虚实同源全是意。太极功成,通体虚实,圆活无碍,太极即周身,周身即太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意亦不用,说有就有,说无就无,有而若无,实而若虚,忽隐忽现,若有若无,物来顺应,无一不是,变化无穷,体用无方。物我相合,物我两忘。此乃太极修炼“虚静"之最高境界。

痴迷叟语:

以上编辑的全是我最喜欢读、而且百读不厌、常读常有灵感的“虚实之理"的语录真言。

我修炼太极,练理不练形,

理寓形之中,形载理而练,

理选老拳论,常读名家言,

名家真明人,传承真功夫,

醍醐灌顶论,读之生灵感。

练理与练形的辩证关系是:

学理不学拳,拳理无载体,

体用悟不透,功夫难上身;

练拳不学理,迷恋秀肢体,

水木无源本,耄耋嗟叹息!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微信号:bkjwuta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