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仕沛:仲景甘草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黄仕沛老师,正是善用此方之大家。黄老师认为,从甘草泻心汤分别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条文之中,根据“方证对应”的原则,此方可以用于消化系统、冠心病、神经系统、口腔、咽喉、二阴等疾患。
此方之来源有二,从方证病机转化的角度来说,是从小柴胡汤衍化而来;从组方结构理解,此方又是从理中汤衍化而来。
一者,柴胡证误下后,可出现邪气内陷而正气受损,发为半夏泻心汤证,半夏泻心汤正是小柴胡汤去柴、生姜,加连、干姜;若医又误下,则其痞更甚而正气更虚,故半夏泻心汤之甘草加至四两。我想,从此可见甘草泻心汤证与小柴胡汤证处于同一疾病进程之中病机转化的不同阶段。
二者,林亿在整理按语中说:“半夏、生姜、甘草泻心三方,皆本于理中也。”关于此点,由于时间所限,黄仕沛老师并未详细解释,我只能说说我的看法。
理中四药,本方独居其三,而条文中的“其人日下利数十行”、“心下痞硬而满”、“干呕”与太阴病提纲症中的“腹满而吐”、“自利益甚”相类,其“胃中虚”的病机与太阴脾胃虚寒之机也极为吻合,可见甘草泻心汤证其太阴之机最重。而另一个被人忽视的,就是生姜泻心汤方后注中的“理中人参黄芩汤”,从此主可以看出三泻心汤确实来源于理中汤,关于此方,我曾有专文论述。
后来,我将这些想法向黄仕沛老师请教,他表示赞同,并指出:“理中人参黄芩汤”应是林亿所写,因为他看到了仲景之前的相关文献中有此方,并认为生姜泻心汤正是由此方而来。
而方剂组成之中,黄老师认为又有两个核心部分——甘草干姜汤和黄芩、黄连。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此“水液”,包括各种排泄物、分泌物、渗出物。而甘草干姜汤,正是仲景治疗澄澈清冷之“水液”的主方,如《金匮要略》甘草干姜汤条文中的“吐涎沫”、“遗尿”、“小便数”、“多涎唾”等,皆属于此。
而五泻心汤中,所有方共有的就是黄芩和黄连,可见芩、连为仲景治痞的核心组成,亦为本方的关键。或者有人就问,既然上文说,此方来源是理中汤,病在太阴为主,为何又加芩、连?我想,这正是仲景组方的精妙之处。芩、连非单能清热,更重要的是以其苦寒清降之性,合干姜、参、草以复中枢之运转。
另一个重要的,就是半夏了。一者,半夏消痞止呕是仲景常用;二者,生半夏对局部粘膜有刺激作用,能去腐生新,故用之治疗口腔溃疡,如本方,又如半夏散治少阴咽痛、苦酒汤治少阴咽伤,皆是此义;三者,半夏又能安定神志,如《内经》之半夏秫米汤。而黄老师认为仲景方中用半夏者,其方证中多伴有精神症状。
一:如痞证,包括消化病、冠心病。胸痹若无典型的心痛表现,而见“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等症,也可从“痞证”考虑。
如黄仕沛老师曾治一妇,姓郑,65岁,2005年6月14日诊。一周前因发热恶寒,胸闷欲吐,西医诊为感冒。打针服药后,发热已退,但腹泻日四、五次,胸闷加甚,再请西医复诊,心电图诊断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因前后已花千余元,经济困难,遂请中医诊治。患者自诉胸部翳闷,常要深深吸气,腹泻便溏,日一两次,口苦,舌苔黄腻。用半夏泻心汤加厚朴、蒌皮。三剂后,胸闷已舒,腹泻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