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出海记——专访吴之昕院长

摘要:继劳务输出、技术输出、管理输出之后,中国走向了资本引领的新阶段。近期,品途商业评论对我司国际工程与投资研究院院长吴之昕进行了专访,探寻中国工程企业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基础建设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桥梁、高铁等技术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航天、探海技术可谓是“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水电、采煤等基础工程业务也均在世界前列。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工程企业带着技术、管理、资本、产业、人才不断走出去,惠及世界。

而中国工程企业出海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劳务输出阶段。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工程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向海外输出劳动力。

第二阶段是技术输出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工程企业开始了分包业务。

第三个阶段是管理输出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使国家间依赖加深,中国工程企业开始组织利用项目落地国的资源,在海外的总承包项目不断增加。

第四阶段是资本引领阶段。2010年至今,“中国崛起”成了世界各大媒体的头条,资本引领下的工程承包成了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去的大趋势,BOT、PPP项目如雨后春笋不断启动。

虽然中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去充满机遇,但是,其中存在的挑战和风险也不容忽视。

第一是逆全球化潮流。部分国家为了抵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谋求个体利益,推动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逆全球化”思潮发展,这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然而并不会根本改变这一发展趋势。

第二是全球安全进一步恶化。无论是欧美发达地区还是非洲等欠发达地区都存在动荡持续,恐怖主义蔓延肆虐的问题。

第三是政治因素。这会导致一些即将落地的项目流产。

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去并非易事,面临很多的风险和挑战,如果想要走出去更稳更远更好,一方面要有迎难而上打造中国品牌的担当,另一方面必须为此做足准备。

基业长青管理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基业长青”)从2005年开始就一直专注于“走出去”人才培养,其“小企业,大情怀”的行业使命感吸引了一批如吴院长这样深谙行业发展痛点、满怀行业责任的专家,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基业长青国际商务人才实战型特训营”,为中国工程企业提供“贴近前沿、务实管用”的实战型培训。

▲扫我报名线上直播

吴院长指出,目前中国工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存在施工强、商务弱的普遍困局,在新时期,其人才必须具备市场开拓、合约管理、造价管理、投资策划、风险管控五大关键能力,从“淡水鱼”变成“咸水鱼”,才能不断提升企业合力,规避国际风险,助力企业项目落地、管理体系转型升级。

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尽管道阻且长,我们应勇敢面对。

转载自:品途商业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