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飞:写给国开一期毕业生的49封信——第二十六封《高考没你想的那么重要》
今晚因为一位一中同事的到来,耽误了时间,开始写的时候有些晚,但是我依然要写完,完成今天的任务,这应该算是我的一个优点,那就是我决定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好。
今天利用写作课的时间,给两个班的同学讲了很多。我能看出最近同学们情绪的变化,尤其是复读的同学,情绪明显要比应届的同学紧张得多。
高考,确实承载了许多。尤其是对一些农村的孩子,高考或许是改变命运唯一的办法了。
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寄来的时候,舅舅到我家来玩,母亲说:“你把通知书拿出来给你舅舅看看。”我清楚地记得,舅舅小心翼翼地像宝贝一样地捧着那张纸,看了又看。
而小姑接到我的电话以后说的则是:“咱老李家终于都跳出农门了,再也不用种地了。”
大一国庆的时候,我去济宁看望伯父,老人家把家里的人都召集齐了给我接风,郑重地跟大家讲:“我们家八辈子出了一个大学生……”
虽然时隔多年,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仍然很是感慨。
我写到这里,可能同学的压力更大了,是吧?
然而这并不是我今天上课说的,也不是今晚写信我想写的。
今晚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高考,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有的同学可能要说了,老师,你这不是矛盾么?
不矛盾。
我这样说,是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也从一个有着一千多名学生的老师的角度,来阐述一个客观的事实。
简单地说,高考的遗憾是可以弥补的。
每年的高考,都会有人“超常发挥”,也会有人“失常发挥”,这个事,我以前告诉过同学,没有什么“超常”“失常”之说,其实都是“正常”。所谓的超常,不过是厚积薄发,所谓的失常,也定是你某一方面的素质没过关,比如心理素质,比如身体素质,比如应试技巧……
正如一句话说得好:“哪有什么突然离开,都是蓄谋已久”,哪有什么超常失常,都不是一日之功一日之寒。
这不是我今天要讨论的话题,就不展开了。
对于“超常”和“失常”的两种考生,前者会在接下来这个暑假志得意满,享受成功的喜悦,后者则会满怀遗憾,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毕竟,在高考录取中,分数代表了一切。
但是你们要记住的是,高考分数带来的影响,也只限于这个暑假。
因为当你们都走入大学校园,就是另一个全新的开始。四年之后,大家又是另一种样子。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出那个很残忍的话题:
如果我们考不上怎么办?
这个答案我今天已经说了。
无非两种:
如果你愿意等待,你可以再复读一年,无非比别人晚一点进入大学。
如果你不愿意等待,我们也已经为你做好了出国留学上本科的各种准备,只要你愿意。
换句话说,此时此刻,你们不应该有什么后顾之忧,应该做的就是厉兵秣马,做好充分的准备,大胆上阵,大胆杀敌。去践行我一直告诉你们的那句“不怕输的人才赢得起”。
毕业若干年后,我们会发现同学们的人生状态,并没有完全和高考的名次成正比。
作为一个曾经参加高考的过来人,老师还要告诉你们的是:
毕业若干年后,你们会发现,当年班里考第一的同学,不一定挣钱最多,不一定当官最大,不一定学术成果最多,甚至不一定婚姻最幸福。
当年成绩不那么好的同学当中,总有几个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得风生水起,同学聚会时春风满面。
从总体上讲,当然是高考成绩越高的同学过得越好,但从个体上讲,也有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实现了人生的超越。
高考对我们的人生并没有一锤定音的作用,今后的发展如何,还有太多的因素在起作用。
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高考最多只是其中重要的一站,而不是全部。
说得再简单一点,那就是高考只不过能决定今后的四年你在哪个城市度过,但并不能决定你的一辈子怎么过。
再到一定的年龄,你就会发现,高考其实什么也不是。不管是考前的担心,还是考后的悔恨,都没有必要。
不管现在准备的如何,不管将来的高考成绩如何,我们都要明白,高考最多只能决定我们接下来的起点,但决不会限制我们人生的高度。
此时此刻,对于各位同学而言,顺利完成高考就是成功。
接下来的日子,我愿意看到各位同学,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每一天,既能轻装上阵,又能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节课,套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战略上藐视高考,战术上重视高考。
记住,人生充满了变数,不管结果是什么,我们要做的都是勇敢面对、坦然接受,然后再去继续努力。
22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