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也是件斗智斗勇的事情

0

1

中午吃过午饭,和同事在公司前的那条小路上,边走边闲聊。

同事说起一些孩子父母特别护短,已经造成其他家长的困扰。孩子在学校,与其他孩子发生矛盾,甚至打起来,都是正常现象。可是有的家长特别护短,听了孩子的一面之词,就认为自己家孩子受屈了,总是要找对方家长或孩子讨个说法。

现在别看孩子小,已经知道拣着有利于自己的说。一件事情,没有前因后果,只讲其中对自己有利的话。

明明是他自己故意找别的孩子的茬,又动手先打了别人,结果吃了亏。回家对父母讲,就是别的孩子打了自己,至为什么被打,一概不讲。可是父母根本不问青红皂白,看到自己孩子吃亏了,心疼的不得了。马上替孩子出头,给自己孩子找补回来,这样本来是两个孩子的矛盾,就变成了两个家庭的战争。

两家的家长为了孩子的事,成了敌人,见面也不说话了,也老死不相往来了。可是孩子呢?转个脸,过个两天,又玩在一起了,作为父母,看到两个孩子在一起开心的玩,有何感想?

都说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可是这些护短的父母呢,你知道自己的孩子吗?你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吗?

你什么都不知道,只是一味的相信孩子,觉得他还小,不会撒谎。

是的,孩子没有撒谎,他只是省去了一些情节,只告诉你一小部分对他有利的情节,这比撒谎更利害。

孩子这么小,已经知道避重就轻,只说对自己有利的。

0

2

这让我突然想起来,小时家里住的还是瓦房时,每年春天都会有燕子来家里,在房檐下垒窝。

有一年,房檐下那一窝燕子生了四只小燕子,开始的时候,小燕子还小,只听见叽叽喳喳叫声,看不到小燕子。

过了大约四五天的样子,就能看到小燕子露出了头,之后就看到燕子妈妈开始出去打食,回来喂小燕子。

一天上午,我拿了本书坐在院子里,看着燕子妈妈从外面飞回来,刚一落到燕巢边上,四只小燕子就齐齐的伸长了脖子,张大黄黄的嘴巴,等着妈妈喂食。

燕子妈妈把嘴里的食物喂给其中一只小燕子,然后又飞走了。小燕子看到妈妈飞走后,叫了几声就停了下来。

当燕子妈妈再回来的时候,又全部张开黄黄的嘴巴,叽叽喳喳的叫,等着被喂。

燕子妈妈喂小燕子很公平,每次都是轮着喂,从左到右,一只一只的喂,四只小燕子喂了一遍,再一次再从左到右开始轮着喂。

就这样一遍一遍的循环,燕子妈妈飞回来时,四只小燕子就张开嘴巴齐齐的叫,等妈妈走了,再轻轻的叫几声就停了下来,不叫了。

几次之后,有的小燕子也挺聪明,发现了规律。我发现,有一只小燕子竟然在挪位置,那只小燕子被喂了之后,等妈妈飞走了,就开始在窝里挤来挤去,慢慢的挤到另一只小燕子的旁边,这样,这只小燕子被喂的次数就会比别的燕子多。

一只刚出生几天的燕子尚且知道通过挪位子来获得更多的食物,何况是一个八九岁的孩子。

0

3

成年人就更是这样的了,有句话叫做恶人先告状。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首因效应,也叫先入为主效应,就是第一眼看到的,先听到的,印象深刻,在脑子里形成一个主观的印象。一件事情,先听到的事情概况就认为是那样子的,再次听到不同的版本,就会以第一次听到的为主要判断,所以有了恶人先告状,就是要占个先机。

大家在看电视时,特别是那些宫斗剧,当嫔妃之间有了争斗。总是都争着先见到皇帝,这样她说出来的版本就是对自己有利的,另一个再见到皇帝,纵然说的天花乱坠,也很少占到便宜。这是因为皇帝已经听了第一个嫔妃的话,认定了她有理,她受了委屈,再听另一个的或别人的话,就会认为是狡辩,这就是先入为主的效应。

为什么会这样呢?

0

4

人都有一种趋利避害的心理,所以那些父母,在听孩子的话时,也要先判断一下,推理一下,孩子说的是否是事实,再考虑要不要为孩子出头。

你这样不辩是非的为孩子出头,不是为孩子好,而是害了他,让他知道,自己错了也没有关系,吃亏了也没有关系,反正有父母帮着出头。

所以,教育孩子也是一件斗智斗勇的事情,孩子大了,孩子开始给你耍心眼了,你要学会去辩别。

教会孩子是非,教会孩子如何与小伙伴相处,教会孩子如何为人处事,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孩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