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之意识水平:知道做到=意识=主动应对=心理健康=调侃自嘲

知道就能做到吗?当然不是,很多时候我们是知道做不到,比如知道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好,可是做到能有多少呢。

因此,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才会如此引发共鸣,知道就要做到,知道做不到就是不知道。

焦虑情绪的出现,很多就是纠结知道与做到冲突中,而我们提倡疗愈焦虑最好的路就是去做,那么深刻理解“做到”,就有必要区分下“知道”与“做到”表现,即“知行”的不同情形。

先说结论:不知道不会意识到,知道不等于意识到,意识到不等于做到,做到了未必能意识到。

这里,关键之处还是意识最重要,我们可以把意识定义为“知道能做到”,也就是知行合一。

由此可以得出一系列架构近义词,意识=知道做到=心理健康=洞察现实与局限=主动应对=情绪欲望假装。

解释一下,意识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觉知就是觉察,可见意识让我们活在当下,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从而可以主动应对处理遇到的事情,而不是回避,最后得以情绪放松、欲望满足、假装各种角色。

比如,说话啰嗦的人,知道自己问题所在,意识到用“三句话不离本行”来压缩说话内容,也就是力争三句话说明白诉求,一定可以缓解啰嗦现象。这里重要的不是说了什么,而是说话时意识到要简洁,保持意识水平就意味着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这里说的心理健康,也就是认知上的自律与担责,同时是行动中的意识与练习。

举个例子,总裁开会就紧张,紧张就尿裤子,自己感觉尴尬痛苦,当然属于心理问题。后来接受心理咨询,认为很有效果,朋友问不尿裤子了?答曰“还尿裤子,可不再难为情”!

这就是先接受再改变,先接受问题,相当于接受焦虑,缓解心理冲突,情绪得到放松,降低了欲望,这是关键一步。

就心理层面来说,接受自己尿裤子现实,自己不认为是问题,无害于自己,无害于社会,可以视作心理健康。

上面说的是知道做到这个意识这个横断面,按照这个模式有必要进行纵向认识“意识”。

也就是把意识与其他情形对比,按照知道和做到两个维度来分析。

不知道做不到=潜意识=被动防御机制=心理不健康=不接受现实不承认局限,

知道做不到=前意识=防御与应对迷茫=心理健康起步=接受现实承认局限,

知道做到=意识=主动应对=心理健康=调侃现实自嘲局限,

不知道做到=无意识=防御与应对灵活使用=心理高度健康=创造现实升华局限。

把意识放进心理健康这个角度衡量,好处就是提高我们警觉性,而实际上心理健康是个过程,术语就是自我成长。因此,上面“知行”四个阶段还可以对应着:无知、自知、觉察、习惯。

我们社会化学到了很多知识,或者常识,这还是自知阶段,是知道做不到阶段,处于心理健康起步阶段,达到觉察这个阶段,保持意识水平,知道做到,可以训练,才是心理健康表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