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学习好但总被欺负的孩子。

大家好,我是江晓。

最近连接有三个家长找到我,说她们孩子的事情。虽然我重申了很多遍我是个情感心理咨询师,但依然挡不住这些家长诉说的欲望。

第一个,小学三年级,成绩很好,班级第一,但是,总会被小朋友欺负。这位妈妈说我在家也教他反击了,别人打你你打回去。在家点头也说学会了。后来还是不行,你说小孩的事情,大人参与了就变味了。我在家又教给他怎么对付欺负他的小朋友,然后去学校暗中观察,发现四五个小朋友围攻他,对他拳打脚踢,他只会抱着头嗷嗷的叫,然后拿头撞墙。

第二个,女孩,小学四年级,内向文静学习良好,独来独往,上午穿的衣服下午就脏了,而且都是墨水彩笔印,一些难洗的东西,有尿床的问题,一个周能尿两三次。孩子从小跟姥姥长大。

第三个,高中二年级,妥妥的学霸一枚,最近受伤在医院,轻微骨折,孩子也说不出来道道。因为在学校受伤,妈妈去查了监控,发现自己的儿子在前面很正常的走着,一个男孩子骑着电动车加大油门直接往他身上撞过去了。这位妈妈气得浑身发抖。但学校的态度是息事宁人。

第一个案例,父母做生意,平时很忙,孩子一直跟着奶奶,偶然母亲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发现孩子胳膊上有牙印,才知道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但这个孩子很特别,我们在以后的文章深入剖析他的这种症状,我们这次着重说二三例。

第二个案例,妈妈觉得十岁的女孩还尿床,绝对是有问题。带去医院检查了,生理没问题,妈妈觉得就是心理问题了。从妈妈口中得知,姥姥是老一辈的教师,性格古板保守,对女孩管教甚严,第一次发现女孩尿床应该是刚上一年级,被姥姥讥讽嘲笑,说她是个小废物,女孩那个时候就不爱说话,在学校被人欺负,回家还没说完全就被严厉的姥姥顶了回去。后来越来越沉默,妈妈那个时候觉得只是大人规矩的管束。

第三个案例,两口子都是公务人员,但是工作非常忙,孩子从小跟着老人长大,但也是一早一晚能见到孩子的父母。从小父母就发现孩子的书好被撕烂,每天早晨上学之前削好的铅笔放学就都不见了,父母只是觉得孩子顽皮,没多想。到高中孩子住院了妈妈才开始调查自己孩子被欺凌的问题。原来儿子从小被欺负到大,现在孩子不愿意上学了,还有一年就高考,按照孩子的成绩考个211绝对不成问题,这个时候孩子的厌学无疑是给父母最大的打击。

这位妈妈哭着说在家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跪也跪下了,孩子就是拒绝上学。

三个案例中,有共同点,同样家境良好,父母工作忙,但一早一晚能见到孩子,不算是留守儿童,都是家里老年人照看孩子。孩子在学校都不合群,独来独往。

经过回家寻问,三组除了第一组的妈妈教给孩子反击之外,另外两组都是第一次被欺负找家里大人倾诉的时候,被粗鲁打断,老一辈的教育方式就是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躲着点就完事了。

我们转过头再来看看在校园暴力事件当中,施暴者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往往具有渴望被关注的表演型人格障碍。这些孩子大多家庭条件不好,父母离异或者素养不高,极度自卑,所以才会通过施暴而找到自身的优越感。这些孩子一般会是没人管的留守或半留守儿童。当然,学习肯定也不好。基本都是差生。

学校不是纯净的象牙塔,学校基本也是一个小型社会。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基本上谁是老实的学霸、老师的眼线、爱打架滋事的学渣、正直或玩弄权力的班委还有挑拨离间的黄鼠狼都会在时间慢慢流逝观察之后渐渐清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地位、背景和权力。

作为施暴者,在家得不到关注,因为学习差,老师的眼睛也不会温柔的看到这些人,一般也都是粗暴以待,这些孩子从别人漠视他的对待方式里,感到无力感到委屈继而感到愤怒,他会把这种怨气撒到弱者身上。

那些学习成绩好,但独来独往,安静内向不善言辞的孩子就会成为他们下手的目标。

这些孩子第一次被欺负了,或忍气吞声或回家给家长说,家长或多或少会觉得是小孩之间的打闹,敷衍了事。那么孩子会在受到第二次欺负的时候选择给家长闭嘴。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小孩子的内心世界自然也有一套防御机制系统,虽然不如大人的完整,但是也总归是有的。他们认为,我爸妈(奶奶爷爷姥姥姥爷)在我上次给他们说我被欺负的时候,他们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助我,就等同于和施暴者一个战线了。他们没有被相信,被尊重,被爱护,所以他们选择闭嘴,默默忍受。

再乐观的孩子,经历了多次的嘲笑谩骂甚至殴打都很难再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状态。长久以往,或沉默寡言唯唯诺诺,或脾气暴躁,爱发火。曾经天真可爱的孩子,会陷入自我焦虑和漠然中。循环的可能性挺大的,无论哪种孩子,都会有一个漫长的自我成长的建筑过程,但这种被欺负长大的孩子,很可能会有双重性格,情感障碍,带着不可告人的艰辛,踽踽独行。

当然,以上可能性是发生在家长没有及时作出阻断的时刻。

如果不想自己的孩子在成长道路上一点一点变得厌学、焦虑、冷漠,和你没有丝毫沟通的话,请在孩子首次进入集体中(包括幼儿园),耐心和温柔的陪伴ta度过性格形成最重要的几年。不要把他们交给思想已经定位陈旧、反应迟钝的老年人,而是自己亲自细心呵护他们。

当孩子回家出现兴致不高,难过的第一时间,你都要俯下身子安慰他,耐心的听他讲诉完为什么自己会不开心不高兴,就算孩子讲的再不连贯,再慢,也要等他们讲完之后,再分析。无论谁错谁对,第一时间坚定的站在你孩子这边,告诉他,爸爸妈妈会是你坚强的后盾,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害怕。安抚完他们的情绪,再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去谈这件事情的对错。

如果受到校园霸凌,第一时间去学校找到始作俑者,为自己的孩子站台,让ta给被欺负的孩子道歉,告诉对方,如果再有下一次,你将会对ta不客气。或者你要教会他如何反击,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将还击,就算头破血流,也要用自己的力量捍卫自己的生命和尊严(当然,这种方式试情况而定)只有让孩子自己亲手解决了困扰自己的问题,他才会想着也不过如此,才能了无痕迹和疑惑的走出来。告老师这种方式,其实我说实话,没多大用处,老师仅仅是一个职业,而不是那么多孩子的父母,有些霸凌事件,由于老师的参与,还可能会升级成更为暴力的事件。

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分不开的联系。幼年你如何对待他,他一定会在成年如何对待你和这个社会。

回到这两个案例,四年级的孩子,父母自己带到身边,悉心养育耐心倾听一年就可以回归到正轨。但高二那个孩子,就算父母在身边毫不施压的陪伴他,给他足够的安全感,估计两三年之内,他也不会能有什么改变。就是这种心理状态,越小接受能力越好,伤痕越浅,越好抚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越大,思想固化越深入,一些东西深入到骨子里,就不是三五年能扭转的了。

都是把孩子比做成小树,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种类的珍稀树苗,你家种棵名贵珍稀的树木会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吗?别人家的树木除草捉虫每天补足营养,数年之后,长成枝繁茂密的参天大树,你还望树兴叹,对着自己的树失望,同样是树,人家为啥就能成为遮荫挡雨出类拔萃的栋梁之才?你家这棵就变成瘦不拉几不稂不莠难成大器的无用之物?

所以别为难孩子,你付出多少,别人付出多少?所以又回归到我的老话题,没钱没时间没精力没耐心没有爱,可千万别要孩子。霍霍了ta这辈子,你也过不安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