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林旅行散文:北京城里寻鲁迅

木木文字

北京城里寻鲁迅

陈振林

去过好几次北京城,我进了故宫,登了长城,拜了天坛,游了颐和园,转了什刹海,还到史铁生先生的地坛公园去过,但是,我总觉得还缺少一点什么味道。

我想起了先生,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是在北京住过的,我要去寻一寻他。

这次北京会议的间隙,我想着去看一看先生了。

在网上搜了搜“鲁迅故居”,我知道了路线。上午八点多,就只是我一个人,坐了地铁,出地铁口,很快就到了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向人打听,进到胡同不到百米,西三条胡同21号,就看到了“鲁迅故居”的牌匾。里边是一座小四合院,青瓦灰墙,树木葱茏。我欣喜不已,就要进到院内。不想,却让一青年小伙拦住了:“先生,9点半钟方可进入。”没有想到,我想到的是早早来看看先生的住处,却被一条文字的栅栏给拦在了门外。没有办法,离准入时间还有20多分钟,我只能慢慢地在门外等。门外是条宽不过三米的“丁”字形马路,勉强可以让小车通行。路两边是香樟树,叶子青翠。初夏的阳光,在叶子的缝隙里,投下圆圆的斑点。

9点半,我拿着身份证检票,第一个进入到鲁迅故居的院子里。正对着大门的,是一尊信笺纸形状的雕塑。信笺纸是打开着的,上边有大大小小的文字,应该是先生作哪篇文章时的稿纸。我细细看了看,看不出是哪篇文章,因为上边的灰尘太脏,字迹的颜色也完全褪去。后边是先生的白色雕像,只现出了上半身。那“一”字形的胡须,那似铜丝样的头发,让人见了能隐约知道这就是先生曾住过的地方。进入到展厅正厅,原想着见一见先生的遗物或文稿。然而,让我失望了,因为里边是某某所谓书法家的作品展。见到那些书法作品,我像见了些苍蝇,于是逃了出来。

按照示意图,我找到了先生的居所。我却只能远远地观看一下,因为那门口立下了大牌子:正在施工,敬请勿入。站在大牌子前,我向先生的住处望去,约莫四五间的平房,一字儿排开。那房子,青色的砖瓦像是冰冷的,黑色的木门紧闭着,想是闻不着先生的气息了。

我只能失望地在远处拍下几张照片。正叹息着,一名年青的保安走过来了,说:“这屋子是鲁迅先生当年真正住过的,要进去的话,要过些时日。你其实还可以到八道湾去啊,那儿还有先生的故居。那八道湾的故居更大,是先生当年花了350大洋购置的,这儿的故居,是先生与弟弟一家吵架之后搬来的,只花了80个大洋。”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这是鲁迅在散文《秋夜》一开头说的两句话。在西三条胡同居住期间,是鲁迅先生在北京工作最繁忙、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如今,在这后园里我是没能看到那两棵枣树的了。在《秋夜》中,鲁迅也曾生动地描写自己的生活:“小飞虫……他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就是在这微弱的灯光下,鲁迅先生写下了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小说集《彷徨》的大部分和散文集《野草》等作品。1926年8月,鲁迅启程赴厦门,留下鲁老太太和朱安女士一直在这里生活,直至1943年、1947年她们先后病逝。为了防止鲁迅遗物流失,中共地下工作者通过关系,以“接管”为名把故居查封,使故居得以完整保存下来。1949年北京解放。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将这座鲁迅故居及鲁迅部分藏书、手稿等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自1949年10月19日始,鲁迅故居向全社会开放,供各界人士瞻仰、参观。

我于是想起,这西三条胡同的故居是先生后来居住的屋子。1924年5月至1926年8月,先生在这里工作和生活。那八道湾胡同的故居,故事更多呢。我立即用手机扫了单车,一个人慢慢骑行,前往八道湾胡同11号鲁迅故居。在那儿,鲁迅和他的弟弟周作人、周建人一起居住,从1919年到1923年。其后,鲁迅在西城区砖塔胡同61号短暂居住。

按着导航,到了八大湾胡同。可是,我就是找不着“鲁迅故居”的地方。在胡同口来回走了三趟,也没见着入口。我问了问一名大爷,大爷指了指不远处说:“那儿就是啊。”我看了看不远处,那是北京三十五中学呢。原来,这八大湾胡同的鲁迅故居,在北京三十五中学的校园里边。

我按了按门铃,进到校园里边。这里是北京三十五中学的后门,门口黑黑的保安查问我有什么事,我回答说来看看“鲁迅故居”的。保安连连摆手“不行”,这里是校园,得和学校先联系。我于是和他说上了道理:“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想看看鲁迅先生的故居不行么?”我想着一定要进到先生的故居看一看。

保安说自己不能作主,他于是叫来了他的保安队长。我对队长说:“你们不能让鲁迅故居成为三十五中的私有财产,鲁迅先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先生。你们得让一个中学语文老师进去看一看他和弟弟周作人先生当年生活的场景。”保安队长看出了我一定要进去的决心,于是让一个年轻的保安陪着我进到了先生的故居前。

这里其实也是当年志成中学的旧址,留下了李大钊等老一辈革命者的大量遗物。鲁迅故居就是志成中学旧址的旁边。这里的屋子更气派,鲁迅的塑像也更高大。我估摸着是之后重建的,不如西三条胡同的真实。在这里,周氏兄弟发生了大多的故事。当年,年青的梁实秋在清华就读时,来这儿请周作人先生去演讲,和鲁迅先生见了这人生的第一面,鲁迅先生轻轻地对年青人说:“你们要找的周先生在后头院子里。”简单的对白,不知道是不是暗藏着十多年之后那场笔战的缘由?也就在这里,当年中国两个同为兄弟的著名的文化人分道扬镳了。据说,弟弟周作人用烟灰缸砸向了他的兄长。

这里的院子很大。两条长长的青色瓦屋,似乎自然地将兄弟两人隔开着。

如今,这里的鲁迅故居居然成为了北京三十五中图书馆的一部分。这让我在内心里一直愤愤不平。

走出八大湾胡同,我满意地向最先拦住我的那黑黑的保安挥挥手。因为我知道,寻找着鲁迅先生,为着我的语文教学,但更多的是朝圣的心理,于自己的作文也是一种鞭策的力量。

我曾在绍兴的三味书屋看过,在那儿的鲁迅故居呆过。我觉得,分明没有这北京城里的先生故居真实可感。

长按.识别.关注

陈振林,特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全国“十佳教师作家”,教育部认定中小学校图书馆图书作者,校园文化研究专家,全国“四方杯”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评委,“原生态”语文教学理念倡导者与践行者,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以文学养教学,以教学促文学。40多篇小说入选中、高考相关试卷,300多篇(次)作品入选各种选本。在《语文报》《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月刊》等报刊发表教学文章220多篇;在《人民日报》《北京文学》《小说月报》《读者》等报刊公开发表作品300多万字;出版文集《阳光爬满每一天的窗子》《父亲的爱里有片海》等24部。系叶圣陶教师文学奖获得者,青铜骏马文学奖获得者,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作家,上海图书一等奖获奖作家,中国好故事获奖作家,百年百部故事经典作家,全国第二届吴伯箫散文奖获奖作家,第十四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大奖获奖作家,《北京文学》重点推出作家。《读者》《意林》《文苑》《百花园》《教师博览》等刊签约作家。

陈振林文字工作室

陈振林文字工作室,是陈振林文学创作与教学写作的自由天地,原创高效撰写各类文字(报告、总结、交流材料,演讲稿,小说,剧本,策划书,广告词,新婚对联,企事业文化整体构思)。

(0)

相关推荐

  • 【中州作家】李相林:回忆鲁迅故居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832] 回忆鲁迅故居 河南商丘          李相林 近日,战友远方在微信上发了一组参观北京鲁迅故居的照片.那座熟悉的小四合院,小院里的两棵丁香,还有墙外的两棵 ...

  • 周氏兄弟:在京城寻访鲁迅的居住地

                  在京城寻访鲁迅的居住地                                                鲁人          短暂寄寓北京之初,便决定抽空去 ...

  • 吴福辉:现代作家故居琐谈

    由于专业和工作的关系,我曾经看过许多现代作家的故居,也自然有些话可以说. ·壹· 以下这件与作家故居有关的事情是我亲历的.1982 年在上报建立北京茅盾故居的申请还未批下的当儿,听说有人对作家故居设得 ...

  • 鲁迅的“北漂”之旅

    小编按:鲁迅先生出生于1881年,也是标准的80后.他在北京期间,教学之余也写作了不少经典作品,诸如<阿Q正传><中国小说史略>等等.鲁迅先生"北漂"多年, ...

  • 吴福辉先生与现代文学史六十年

    - 编者按 - 吴福辉先生(1939-2021)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史家,师从北京大学王瑶先生,1981年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副馆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现 ...

  • 在大多数人沉默的时候敢于发声面对压迫,就足以被这个世界铭记 | 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前夕探访北京鲁迅博物馆

    第211篇 [心尧爱北京] 忽然就想起了鲁迅先生,于是就来到北京鲁迅博物馆.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馆里到处都在翻修. 我们对于鲁迅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中学课本里:停留在百草园.三味书屋和门前的 ...

  • 鲁迅《好的故事》中的故事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里有一篇鲁迅先生的散文<好的故事>,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1月28日,首次发表在1925年2月9日<雨丝>周刊第13期上. 这篇文章是在北京西三条胡同写的. ...

  • 茅盾故居

    在北京,胡同厚重的历史积淀比比皆是,不仅仅有满清达官贵族的宅院,也有蜚声中外的名人故居.南锣鼓巷路东的后恩寺胡同13号就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故居. 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沈德鸿, ...

  • 陈振林旅行散文《北京城里寻鲁迅》刊《荆州日报》2019年7月25日

    木木文字 北京城里寻鲁迅 陈振林 去过好几次北京城,我进了故宫,登了长城,拜了天坛,游了颐和园,转了什刹海,还到史铁生先生的地坛公园去过,但是,我总觉得还缺少一点什么味道. 我想起了先生,鲁迅先生.鲁 ...

  • 北京城里寻书香,感受随着书籍而来的幸福感 | 会员日

    公众号回复"书单" 获取63个妈妈主题阅读书单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沉浸了一个冬天,迎来了阳光明媚的初春,每月的24日都是果妈阅读会员日,我们终于又迎来新的会员日活动. ...

  • 陈振林旅行散文:正定访古

    木木文字 正定访古 陈振林 在石家庄开会,我觉得石家庄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像中年汉子好几天没有洗过的脸,布着东一片西一片的尘土.如果说紧靠着石家庄的北京城是个光鲜的城里大哥,那么石家庄就是这城里大哥的 ...

  • 陈振林旅行散文:鄂东南行走

    木木文字 鄂东南行走 陈振林 鄂东南是片神秘的地方,那里到处闪耀着古吴楚文化.三国文化.道教文化.江文化.湖文化的灿烂光华,流溢着秀丽的江南风光,山川秀美,风光旖旎.正如此,有人将"鄂东南& ...

  • 陈振林旅行散文:绍兴朝圣之旅

    木木文字 绍兴朝圣之旅 陈振林 我要往绍兴去.我说. 我说了好几次,但都没能成行.在去杭州第三次开会的时候,我决定会后只身前往绍兴朝圣.绍兴人杰地灵,出了一个又一个名人.但我们最熟悉的,当然是鲁迅先生 ...

  • 陈振林旅行散文:西湖边走走

    木木文字 西湖边走走 陈振林 这次应邀参加一次教学会议,地点选在了杭州.我有些惊喜,因为我是喜欢杭州的,尽管我已经去过两次了. 我喜欢到西湖边走走."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的美丽是 ...

  • 陈振林旅行散文:上海逗留

    木木文字 上海逗留 陈振林 要去杭州开一个教学会议,我没能买到当日到杭州的高铁票,所以选择直达上海.其实,上海离杭州也不过一小时的车程,不算远. 我选择在上海逗留半日. 上海我曾经路过两次.一次是飞往 ...

  • 陈振林旅行散文:春日踏青九凤谷

    春日踏青九凤谷 陈振林 正是三月,草长莺飞. 连日的春雨,送来了春的味道.刚刚放晴,我们的车到达了三峡大学.一行六人,应邀参加三峡大学桃花文化节. 一条小溪,穿过三峡大学的校园.小溪边,是河坡,是低低 ...

  • 陈振林旅行散文:漫步江南水乡

    漫步江南水乡 陈振林 江南于我,那是我的一个美好的梦.我似乎在白居易江南的诗词中长大: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我就要走进我的梦中了. 金秋十月,第三届叶圣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