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中药清肺热排肺毒,清肾、肝虚火

一味中药清肺热排肺毒,清肾、肝虚火,消炎杀菌抗病毒

很多人有这种疑问,明明身体虚为啥还上火呢?其实这是虚火,虚火跟五脏有关,每种虚火又不尽相同,然而很多降火的中药会带有寒凉之气从而伤及元气,那有没有能降火而不伤元气的中药呢?

答案是有,就有一味不被重视的中药的中药,它能够清肾脏与肝脏的虚火,还能清肺热,还有清肾而不凉肾、清火而不伤元气的特点,它就是中药地骨皮。

中药地骨皮又名枸杞根,顾名思义它就是茄科植物枸杞的植物根,之所以说它不被重视是因为大部分人了解枸杞却不在意其植物根,以为是无用之物。

[地骨皮的中医概括]

中药地骨皮选择时以块大、肉厚、无木心、干燥为佳,中医对其概括为:四气属寒,五味属甘,走肺经、肝经和肾经,能清肾与肝虚火、清肺降火。

[地骨皮的中药理解]

中药地骨皮在古代典籍中有很多记载,其中《本草新编》中说的比较明确:“地骨皮虽入肾而不凉肾,止入肾而凉骨耳,凉肾必至泄肾,凉骨反能益肾而生髓”。

此外,关于地骨皮还有记载:“直入下焦肝肾,能去除骨蒸里热,而气味俱清,尚不至铲灭真阳、损害元气”。

由此可见,地骨皮能降火而不伤及元气,祛肾火而不伤肾,所以中医在2个方面常用的地骨皮。

1.地骨皮清肾、肝之虚火。

中药地骨皮清润,能清肾脏与肝经的虚火,被中医称作“退虚热、骨蒸之佳品”。常用于肾、肝虚火而阴虚发热、自我感觉从骨子里往外发热、盗汗、形体消瘦、心烦、面红耳赤等表现。

2.地骨皮清肺火。

中药地骨皮善于清泻肺热,尤其是肺火郁结、气逆而不降,多表现为咳喘、皮肤蒸热。

中药地骨皮的功效作用

清热滋阴

中药地骨皮具有清热滋阴的功效。地骨皮中的乙醇提取物,乙醚提取物等都有很好的退热作用,所以因为炎症等疾病引起体温升高的时候,也可以用地骨皮退热降温,效果不错。

地骨皮是一种性平而且甘寒的特性药,用于内热消渴,可单味水煎服,或与生地黄、天花粉等同用。既能降肺火,又善清虚热,为退热除蒸常用之佳品。

如果体内阴阳失调,导致自身患有很多小毛病,此时,就可以使用地骨皮,搭配其他的几味中药来进行滋阴补阳的治疗。

凉血止血

中药地骨皮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地骨皮性寒,适当的服用地骨皮可以起到凉血止血的作用,所以因为肺热引起的咳嗽、吐血、咯血等症状,服用地骨皮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抗菌消炎

中药地骨皮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在实验中发现,用地骨皮煎水服用,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多种病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身体中有炎症的时候服用地骨皮也能缓解病情。

降血糖血压

中药地骨皮具有降血糖和血压的功效。地骨皮能够作用于患者的胰岛分泌,帮助患者分解体内的血糖,从而来达到治疗血糖高的病症,这样帮助患者进行体内血糖的调节,从而达到治疗患者糖尿病的目的,如果是患者有轻微的血糖高,也是可以通过长期的食用这种地骨皮,来起到有效调节血糖的目的,从而来预防患者患上糖尿病的病症。

地骨皮还可以舒张血管,能起到一定的降压作用,所以高血压病人可以适当地服用地骨皮来稳定血压。

地骨皮的食用方法

  地骨皮粥

  原料:地骨皮30克、桑白皮15克、麦冬10克、面粉适量。

  做法:取地骨皮、桑白皮、麦冬放入砂锅浸泡20分钟,煎20分钟去渣取汁,面粉调成糊共煮为稀粥。

  用法:随意饮用或佐食。

  作用:清肺凉血、生津止渴。适用于糖尿病、多饮、身体消瘦者。

  地骨槐花粥

  原料:地骨皮、生地、槐花各30克,粳米30~60克。先将生地、地骨皮、槐花洗净,粳米浸泡10分钟。水煎生地、地骨皮、槐花,去渣取汁。誊最后,加入粳米煮粥食。本品具有清热固精的功效。适宜于月经过多、经色深红或紫红、腰腹胀痛等症状患者食疗。

  地骨皮桔梗炖白肺

  原料:地骨皮半块,桔梗18克,花旗参12克,紫菀12克,杏仁适量,猪肺1个,姜2片。做法:洗猪肺至变白为止。除了猪肺、姜外,将其他材料洗净后放入炖盅内加水先炖,同时把猪肺、姜放入另一锅中煮沸。取出煮好的猪肺,放入药材锅中同炖约3~4小时即成。药膳功效:本品能补气虚、治久咳、化痰、润肺。

  地骨皮牡蛎汤

  用料:牡蛎肉(鲜品)90克,牡蛎(壳)60克,地骨皮30克,银紫胡15克,生姜、红枣各少许。

  做法:

  将牡蛎的肉、壳分开,洗净;地骨皮、银紫胡、生姜、红枣(去核)洗净。

  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随量饮用。

  功效:清虚火,退虚热。治红斑狼疮属于阴虚火旺者,症见午后低热,日久不愈,形体消瘦,夜卧盗汗,两颧潮红,其色嫩红,口干口渴,头目眩晕,烦躁易怒,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地骨皮的使用注意]

中药地骨皮是清虚火的佳品,适用于虚火而出汗者,如果有虚火而不出汗者并不是最佳选择。此外,外感风寒而发热的表证、脾胃虚寒而大便不成形者不宜使用。

综上可见,地骨皮是清理虚火的中药,而上火分虚实;虚火分有汗与无汗。因此,正确运用中药最为重要,身体感到不适还需要专业人士的辩证,不要盲目跟风。

地骨皮的功效与作用 地骨皮能治疗哪些疾病(7)

3、地骨皮桔梗炖白肺

原料

地骨皮半块,桔梗18克,花旗参12克,紫菀12克,杏仁适量,猪肺1个,姜2片。

做法

洗猪肺至变白为止。

一除猪肺、姜外,将其他材料洗净后放入炖盅内加水先炖,同时把猪肺、姜放入另一锅中煮沸。

取出煮好的猪肺,放入药材锅中同炖约3~4小时即成。

药膳功效

本品能补气虚、治久咳、化痰、润肺。

4、地骨皮牡蛎汤

用料

牡蛎肉(鲜品)90克,牡蛎(壳)60克,地骨皮30克,银紫胡15克,生姜、红枣各少许。

做法

将牡蛎的肉、壳分开,洗净;地骨皮、银紫胡、生姜、红枣(去核)洗净。

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

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随量饮用。

功效

清虚火,退虚热。

治红斑狼疮属于阴虚火旺者,症见午后低热,日久不愈,形体消瘦,夜卧盗汗,两颧潮红。

其色嫩红,口干口渴,头目眩晕,烦躁易怒,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记不住中药功效?关键是你还不会对比!

南沙参与北沙参:南沙参与北沙参之性能功用基本相似。但就养阴、清热、生津之功效而言,南沙参力不及北沙参;就化痰作用而言;则南沙参优于北沙参,且有益气之功。

麦门冬
麦冬与天冬:两者药性均为寒凉,均能养肺阴,常相须为用。但天冬寒润之力强于麦冬,长于滋肾阴而清降虚火;麦冬则寒润之力较弱,偏于养胃生津、润肺与清心除烦。两者在作用部位上尚有偏上偏下之分。
龟甲与鳖甲:两者均能滋阴清热,潜阳息风,用治阴虚发热,阴虚阳亢与阴虚风动等证,常相须为用。但比较其功力,相同之中略有差异,即滋阴以龟甲为主,潜阳则以鳖甲为长。故欲其滋阴为主之方多用龟甲;欲其退夜热早凉、骨蒸为主之方多用鳖甲。鳖甲能软坚散结,常用治癥瘕积聚、疟母等症,则为鳖甲之所长,而龟甲则无此作用。但龟甲能补肾健骨,治腰膝酸软,囟门不合,及固经止血,养血补心等,鳖甲很少应用。
当归与熟地黄:均为补血常用要药,用治血虚诸证。但当归又入心、脾两经,味辛,能活血,调经,止痛,润肠。又可止久咳气喘。对血虚而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证均为要药,对虚寒诸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等证,亦可因其活血、止痛、温散寒滞之功而有确实疗效。同时,血虚肠燥便秘, 久咳气喘等,亦可用以为治。当归既可用于疮疡初期,以活血消肿止痛;又可用于疮疡溃后,气血亏虚,以补血生肌,故是外科常用药。而熟地黄味甘厚,性微温,质地柔润,为滋补肝肾阴血不足的常用要药。既能补血,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证;又善滋阴,治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证。对肝肾精血亏虚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又可益精填髓。
当归与白芍:均入肝、脾经均能补血养血调经止痛。同可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证。当归味甘,性温,入心经,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兼能补虚散寒,故血虚、血瘀、血寒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均可使用,为补血和妇科调经要药。且当归偏于补血活血,散寒止痛,对虚寒诸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淤血作痛、跌打损伤、痈疽等证,又有润肠通便之功效,故还可用于血虚肠燥便秘。白芍苦、甘酸、微寒,重在养血敛阴,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用于肝阴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舒、肝脾不和所致的胸胁脘痛,四肢挛痛。又能平肝抑阳、敛阴止汗之功效,用于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烦躁易怒等证;与桂枝同用,又有调和营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应为不和之汗出务风,也可用于阴虚盗汗等。
白芍与赤芍:白芍与赤芍,均味苦性微寒,均入肝经,均能止痛。但白芍则长于敛阴、养血、平肝;赤芍长于清热凉血、散瘀和清泻肝火。在应用上,白芍则主治血虚阴亏,肝阳偏亢诸证,如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虚汗不止,肝阳偏亢的眩晕耳鸣,烦躁易怒等;赤芍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证,如热入营血的斑疹吐衄,血热瘀滞的经闭癥瘕、痈肿疮毒,肝火上炎的目赤翳障等;两者虽皆能止痛,但白芍主治血虚或阴虚肝旺所致之痛,赤芍主治血热瘀滞所致之痛。
生地黄与熟地黄:生地黄与熟地黄均能养阴滋阴。但生地黄甘苦性寒,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以治温病热入营血,舌绛烦渴,血热吐衄发斑,及阴虚内热消渴等为主。熟地黄则甘而微温。专主肝肾阴虚,补血滋阴而益精髓。以治血虚阴亏,精血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腰膝酸软,心悸失眠,眩晕耳鸣,须发早白及消渴等为主,而无清热凉血之功。
五味子与乌梅:二药均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作用。用于久咳、久泻不止、津伤口渴及消渴。但五味子又能滋肾、固精、敛汗、益气及宁心安神,主治:肺肾两虚之喘咳;遗精、滑精;自汗、盗汗;而乌梅又具安蛔止痛、止血及消疮毒之功。主治:蛔厥腹痛、崩漏下血,外用能消疮毒,治胬肉外突等。
肉豆蔻与白豆蔻:两药均能温中形气,可用治虚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但肉豆蔻长于涩肠止泻,又能温中暖脾,适用于脾肾虚寒或脾胃虚寒久泻不止之证。白豆蔻主治湿滞中焦,胃寒气滞之呕吐,长于芳香化湿。
莲子与芡实:两药性味甘涩平,主归脾、肾二经。两药均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带,补中兼涩,主治肾虚遗精、遗尿;脾虚食少、泄泻;脾肾虚带下。但莲子又能入心经以养心,用治虚烦、心悸、失眠。而芡实在益脾肾固涩之中,又能除湿止带,为虚实带下证常用药。
红花与桃仁:共同点:1.心肝经2.破血之品有活血化瘀之功。常相须为用治妇科血滞经闭、痛经、癥瘕积聚、产后瘀阻腹痛,内科胸痹心痛,及伤科跌打瘀痛。不同点:红花:性温,辛散温通,又能化瘀消肿,治痈肿疮毒、麻疹、斑疹,色不红活. 桃仁:性平,苦甘润降,破瘀生新为长;又能 润肠通便,治肠痈、肺痈、蓄血发狂、津枯肠燥便秘;还能止咳平喘,治疗咳嗽气喘。
川芎与丹参:共同点:1.均为活血调经常用之品;2.皆能活血形瘀止痛,治妇科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产后瘀阻,内科胸痹心痛、脘腹痛、外科痈肿疮毒,跌打损伤等血滞证。不同点:川芎:性温味辛,又能形气祛风止痛,故宜于血瘀有寒或兼气滞之诸证,并治肝郁气滞胁痛、各种头痛及风寒湿痹等。丹参:味苦微寒,又善凉血,故宜于血瘀血热之妇内外诸证,并治风湿热痹;还能清心安神,治无论外感内伤之血热心烦不眠。
川贝与浙贝:均性寒而润,能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为治热痰、燥痰要经,也可用治瘰疬疮痈。但川贝母主产四川,性润而甘,尤宜于肺虚久咳;浙贝主产浙江象山,苦味较著,性偏苦泄,多用于外感、热毒的痰火咳嗽、风热咳嗽以及瘰疬、痈肿等证。
苦杏仁与紫苏子:都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但杏仁性微温,临证可配伍风热、燥热、肺热等多种咳喘证;而苏子长于降气消痰,多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胸膈满闷之证。
苦杏仁与桃仁:二药都有润肠通便之功。但苦杏仁长于止咳平喘,多用于咳嗽气喘之证。而桃仁长于活血祛瘀多用于痛经、血滞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癥瘕、跌打损伤、瘀阻疼痛,以及肺痈,肠痈等证,其用于治咳嗽气喘时多作为辅助之品。
桑白皮与葶苈子:二药均能泻肺平喘,利尿消肿。但桑白皮多用于肺热咳喘、痰多之证,能清肺消痰而降气平喘。而葶苈子多用于痰涎壅滞,咳嗽喘促的实证,有泻肺、消痰、平喘作用治咳喘痰多甚效。在利尿消肿方面,桑白皮主`要用于浮肿、小便不利之水肿实证,尚有一定的降压作用。葶苈子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时是取其泻肺气之闭塞,以利尿消肿,用于水肿实证,胸腹积水、小便不利。
酸枣仁与柏子仁:二药均为养心安神之品,常相须为用,治疗阴血不足,心神失养的心神不宁病症。但酸枣仁长于益肝血,更宜于心肝血虚的心神不宁证,并能敛汗,可治体虚自汗、盗汗;柏子仁长于治疗心阴虚及心肾不交的心神不宁证,并能润肠通便,可治肠燥便秘。
决明子与石决明:二药均有清肝明目之功效。但石决明具有平肝潜阳之功用于头晕目眩;决明子润肠通便适用于热结便秘或肠燥便秘证。
龙骨与牡蛎:二药均能平肝潜阳,收敛固涩,常相须为用,治疗肝阳上亢以及滑脱不禁诸证。但牡蛎还能软坚散结以及制酸,可治痰核瘰疬、胃酸过多等病证;龙骨尚能镇惊安神,可用治心神不宁证,以及煅龙骨外用能收湿敛疮,可治湿疹湿疮等病证。
羚羊角与牛黄:均有清热解毒之功常用于温热病证,但牛黄解毒力强,还有息风止痉,化痰开窍之功。而羚羊角还有平肝息风,清肝明目之功效。
钩藤与天麻:均能熄风止痉,平肝潜阳,常用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以及肝阳上亢的头痛、头晕、目眩等证。但钩藤能清热,尤宜于热极动风与肝经阳热病症;天麻性平,无论寒热虚实均可用,并能袪风湿,止痹痛,可用治风湿痹痛以及肢体麻木,手足不遂等证。
全蝎与蜈蚣:均能熄风止痉,并能搜风通络止痛、攻毒散结,二药常相须为用,治疗肝风内动,风中经络、风湿顽痹、顽固性头痛、疮疡肿毒、瘰疬等病症。二药均有毒性,但蜈蚣温燥毒烈之性稍强。
麝香与冰片:均为味辛、气香之品,走窜力强,都有开窍醒神之功,两者常相须为用,主治闭证神昏之证。但麝香性温、气极香,有极强的开窍醒神作用,走窜之力甚强,为醒神回苏之要药,宜用治寒闭神昏,通过相应配伍可用治热闭神昏。而冰片开窍醒神之力、走窜之力均不及麝香,且味苦性微寒,故更宜用治热闭神昏。麝香除开窍醒神外,还具有活血通经、止痛、催产的功能,还可用治血瘀经闭、癥瘕、跌打损伤、痹证疼痛,以及难产、死胎、胞衣不下等证;能活血散肿止痛而治疗疮疡肿毒、咽喉肿痛。冰片味苦、性寒,还具清热姐毒止痛之效,还可用于治疗火热目赤肿痛、喉痹、口疮及热毒疮疡肿痛、溃后不敛等证。
人参与党参:均能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均可用于脾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肺气亏虚的咳嗽气促,语声低微及气虚血虚者。但人参能大补元气,为治气虚欲脱、脉微欲绝危重证候的要药。人参还能益气安神,益气生血,益气摄血和益气壮阳,故又可用于气津两伤的口渴及消渴证,气血亏虚、神志不安的心悸、失眠、健忘证,血虚证,气不摄血的出血证和阳痿证等。党参补脾肺之气及生津、养血、扶正祛邪等功效与人参基本类似而力较弱,故古今方中以人参治疗一般脾肺气虚及津伤血亏而证候较轻者,现多以党参代之。但党参并无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之功,虽用大剂量,亦不能代替人参益气固脱。
人参与黄芪:两者均为常用补气要药,同用还可相互增强补气之功。
所不同者,人参能补心、脾、肺之气,且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安神增智,为治内伤气虚第一要药;黄芪则以补脾肺之气为主,不如人参能大补元气,但温升之力强过人身,又能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善补肌表之气,故表虚证常用黄芪。其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尿退肿等功效,乃人参之所无或所不及。
黄芪与白术:两者都能补气、利水、止汗。所不同者:黄芪能脾、肺双补,白竹仅补气健脾;黄芪长于补气升阳,适用于中气下陷,脱肛及脏气下垂者;白术长于健脾除湿,脾虚失运,兼见水湿内停者多用;黄芪甘温,补气之力较强,主治气虚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白术治水湿内停之证,虽亦以气虚证为主,但湿盛而正虚不明显者,亦可应用;黄芪益卫固表,止汗之力优于白术。
苍术与白术:两者都能燥湿健脾,用于脾虚湿盛。但苍术以燥湿为主,又能祛风湿,发汗发散表邪,常用于湿阻中焦,风寒湿痹;而白术则补气健脾,又能固表止汗,利水,安胎。
杜仲与续断:均能补肝肾,强筋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杜仲以补肝肾为重,故一般治肝肾不足的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胎动不安等,以用杜仲为优,且可降血压;续断补而不滞,形而不泄,为补益肝肾,宣通筋脉之要药。凡肝肾不足腰痛脚弱,风湿痹痛,胎动欲坠,崩漏经多,及跌扑损伤,骨折肿痛等血脉郁滞不宣之证,均可用之。续断功用近似杜仲,但在使用中各有侧重。续断味兼苦辛,补中有形,以调血脉、续筋骨为重,故常用治跌扑损伤,骨折肿痛,又能止崩漏。
半夏与天南星:均辛温有毒,均能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主治湿痰、寒痰证,外用均能消肿止痛,用治疮疡肿毒以及毒蛇咬伤。但半夏善治脏腑湿痰,并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常用于多种痰湿证、呕吐,以及痞证、结胸等病证;天南星则善治经络之风痰,并能祛风止痉,多用治风痰眩晕、中风、癫痫以及破伤风等病证。
朱砂与磁石:二药均有镇心潜阳安神之功。但朱砂还用于疮疡肿毒,瘴疟诸证;朱砂内服或外用均有清热姐毒的功效。而磁石尚用于肝肾亏虚,目暗耳聋;肾虚喘促等证。
杜仲与续断:均能补肝肾,强筋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杜仲以补肝肾为重,故一般治肝肾不足的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胎动不安等,以用杜仲为优,且可降血压;续断补而不滞,形而不泄,为补益肝肾,宣通筋脉之要药。凡肝肾不足腰痛脚弱,风湿痹痛,胎动欲坠,崩漏经多,及跌扑损伤,骨折肿痛等血脉郁滞不宣之证,均可用之。续断功用近似杜仲,但在使用中各有侧重。续断味兼苦辛,补中有形,以调血脉、续筋骨为重,故常用治跌扑损伤,骨折肿痛,又能止崩漏。
仅供临床参考,非专业医生请勿
试针试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