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先锋 | CK-MB质量测定-效率与成本的选择
CK-MB的临床意义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心肌细胞受损,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改变 ,使细胞内的大分子逸出,能在外周血中被检测到。这些大分子物质因而被称为心肌损伤标志物。在这些心肌标志物中CK-MB是升高最早,上升幅度最大的一种酶。它是迄今为止诊断AMI最佳也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血清酶指标之一。
AMI后CK-MB于4h升高,16~24h达高峰,48~72h恢复正常,特别是对于隐匿型AMI(病人缺乏典型的胸痛症状),或心电图检查不到特有Q波的AMI。因此,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需要靠血清酶来辅助诊断。又因其升高程度能较准确地反映梗死的范围,其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有助于判断溶栓治疗是否成功。因此,CK-MB是临床用于AMI与心肌损伤患者早期诊断最广泛最经典的指标。
各种CK亚基在不同组织中的含量
典型案例:CK-MB>CK,但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并不存在升高
目前主流的CK-MB检测方法
目前测定CK-MB有几种主流的方法:免疫抑制法(活性)、胶乳免疫比浊法(质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质量),目前大部分的检验科采用的仍然是免疫抑制法测定,其原理为CK-MB本身含有一半的M亚基,采用CK-M抗体抑制M亚基活性后,其只剩下了CK-B亚基,将结果乘以2后即为CK-MB真实含量,但是该方法学是假定CK-BB活性可忽略不计的情况下来计算的,但实际上,溶血及血液中巨CK、CK-BB和CK-MM亚型等都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干扰现象,导致 CK-MB活性结果偏高,甚至出现CK-MB>CK的现象出现,这也是CK-MB的活性检测的弊端。
而CK-MB质量测定则不同,是由于其采用了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原理,血清中的CK-MB只与试剂盒中的抗CK-MB抗体反应,故不会受到CK-BB等物质的干扰,提高了检测特异性与准确度。
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01 抗干扰性
该篇文章通过对脑外伤患者分别测定CK-MB活性与质量,发现,脑外伤患者存在CK-MB假性升高,这是由于CK-BB在血中出现影响 CK-MB活性测定有关。因此,检测CK-MB质量,抗干扰性更强,尤其对患脑外伤性疾病的患者检测CK- MB质量更优越,能真实反映患者的疾病状态[1]。由于免疫抑制法该方法学完全忽略了CK-BB的存在,当患者体内存在CK-BB,巨CK,腺苷酸激酶时,CK-MB活性往往会同出现假阳性,甚至会出现CK-MB>CK的结果,影响临床医生判断。
02稳定性
在室温条件下放置,CK-MB活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CK-MB质量则一直处在相对稳定的水平,面对需要复查的标本,CK-MB质量存在显著的优势。[2]
质量测定的几个优势
01
提高科室效率:由于避免了干扰物质的存在,准确度的提高,免去了复查所造成的时间浪费,加快了结果的审核,提高了科室检测的准确度与效率。
02
.降低成本:异常结果的复查是科室的硬性支出,由于准确度和抗干扰性的提高,所以科室用于复查的成本得以显著的降低。
03
增加科室收益: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的CK-MB质量收费都要高于活性收费,而心肌酶类检查属于常规检查,使用量大,科室使用质量收费也可以增加一部分科室的收入。
04
目前CK-MB质量测定大部分医院都采用的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由于成本、效率与检测时间的原因,不可能单独在化学发光仪器上检测,且成本高昂,所以使用生化试剂,检测量大,10分钟即得结果,兼顾了成本与效率。
参考文献
[1] 孙国华.CK-MB质量、CK-MB活性在急性心梗及脑外伤性疾病中的应用探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31(04):335-337.
[2] 陶青松, 黄建军. 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和活力方法学比较[J].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3(4):281-283.
作者:匿名
编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