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401】谭桂珍:春暖花开,知行利州


春暖花开,知行利州 

——知行社9周年庆典侧记

广元市利州区大石小学   谭桂珍

“知行”靠岸,相聚利州

2012年3月,我第一次到绵阳参加知行社的五周年庆典,除了去年生病未到,其余每年都在现场,包括“跨年晚会”和“教育行走”。每一次目睹,每一次亲历,都会被那份温馨与美好所感染,被那份热闹与精彩所陶醉。“要是我们学校,或者利州区内也能搞这样的活动,让更多老师参与进来,活跃起来,该多好啊!”每次,我都有这样的感慨。

当然,不只我一个人这么想,教研室解老师与罗主任也流露过这种愿望,甚至想把知行社某年庆典请到利州来。我知道,这事能成,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没想到,在四年后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知行”号航船终于从绵阳那头缓缓驶入广元,靠在了利州的码头。我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庆典前两天才看到这次活动方案。短短一日,有晨诵,有讲座,有歌唱,有课堂,有节目,晚上还有歌舞晚会。安排之完美,内容之丰富,场面之隆重,足以让人“垂涎”。刀哥是在把这次庆典当作一次盛会来策划,我们,都无限期待帷幕快点拉开。

这次庆典定在南鹰小学,我们区内公认的最好的学校。我想这并不因为它是高大上的城市学校,更主要的是因为他们从上到下的阅读热情、教研氛围和团队精神,以及学校文化呈现出来的格局与气象。这些年,我到南鹰小学听过很多老师的课,也读到过很多老师的很多文章,都让人欣赏和钦佩。所以,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南鹰小学都配得上知行社的这次庆典。选择这里,是最合适的。

后来某天,读刀哥为年选写的序,文字中透着微微的悲凉,让人有些沉重。我们都知道,知行社从无到有,从第一年走到第九年,不容易,特别不容易,其中的艰难只有刀哥自己才能体味。虽然,他感觉到“生活就是一种永恒而沉重的努力”,感觉到拉扯这样一个团队“意义的稀薄,价值的淡缺”,甚至整个春节他都在为年庆的事进行着“哈姆雷特式”的纠结与揪扯。但,他最终没有舍得放下,而是继续燃烧着,努力着,坚持着,美妙的消耗着,依然向往“能够抵达的远方”。

为了这次庆典,他通过文字不断预热,不断升温,不断鼓舞,“春天正被众手相传”,“总有一种声音召唤我们不断向上”,“还在走,还要走”。他,一个胸怀理想、博大无私的哈姆雷特,把对团队未来的憧憬和建设,对现实的纠结和超越,深埋心中,扛在肩上。

动情晨诵,开启黎明

3月25日,八点二十分,我赶到南鹰小学时,礼堂里坐满了人,在前排找到了刀哥,看到了成都来的泡桐花开、绵阳来的的王婷婷、王礼洪和曾校长一行,还有区内一些熟悉的面孔。

晨诵开始了,是南鹰小学的一位帅男主持的。内容是纪伯伦的诗歌《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第一次遇见,很是喜欢。美好的文字,配上温馨的音乐和帅男动情的朗诵,我的心骤然激动和欢欣起来。第二遍集体诵读的时候,虽然我看不清字幕,只能随着大家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读,记得不够完整,读得不够准确,但好些句子都留在了心里: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多么美好的文字!一直,我的心都在激动着,热泪盈盈,仿佛又回到了去年“教育行走”时,绵阳火炬实小那一个个美丽如诗的早晨。一个老师,特别是一个语文老师,太需要经常接受这种高雅文字的洗礼和熏陶了!

当时,我在心里这么想。

专业讲座,精神引领

文质老师上台了,开始他“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生命成长”的讲座。这是第二次听张老师演讲了。照例的,他首先在屏幕上呈现出一行行关键词,然后拿着话筒在前台走来走去地说。但又不完全按预设的顺序,甚至没什么重点,没多少笑点,但处处都是实话、家常话,关乎着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生命成长。

与其说他在讲座或演讲,不如说他是在讲自己的生命故事——自己听课,自己上课,自己当班主任,自己的叔父,自己的女儿……一个个真实故事把“理解力、复杂性、平衡力、接纳、认同、承受、自我变革、积极生活”等等与教师职业和生命相关的关键词有机串联起来。

让我印象最深、感受最多的是他教高中当班主任的那个故事——一个智力很差的孩子,他的存在让班上的语文成绩一直居于年级倒数第一,而他的离开让班上成绩上升到顺数第三。张老师无不感慨地说:教师这个职业最复杂的就在这儿——接纳,无条件地接纳每一个孩子。

的确如此,拿学生的某次考试成绩来考核老师的教学情况,真的是不科学,不全面,也不公平。五个指头各有长短,成百上千人更是禀赋各异。资质平平的孩子难道他的一切都很差吗?老师遇到他就该自认“倒霉”吗?再也没有如此荒唐可笑的“素质教育”了!可悲的是这种考核现象如今依然存在,普遍存在,甚至严重存在。呵呵,不提也罢。

一个上午,张老师就讲了两个多小时,让你感觉他非常能说,记性很好,而且生气勃勃,特别在场,全然不像一个患着重感冒的人。

刀哥的这次讲座是《教师专业读写的意味》。于他来说,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他这次会讲些什么新东西呢?我在期待。

果然,他的开场就让人眼前一亮。他引入了19世纪美国废奴运动领袖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一段话:“平日里,女主人耐心的教导并没有从根本上打动我,倒是这些话深深地打入了我的心。它一下子就点亮了我的心灯,触动了我沉睡着的感情,一个深刻的认识产生了:原来读和写是由奴役通向自由的通道。”一个生动、独特而又深刻的理念通过他人之口说出来,往往容易引起听者共鸣,并乐于接受。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的收获:教师要读懂教育这本大书,读懂教学这本活书,读懂生命这本天书,努力成为学生最重要的精神读本;寻找心灵的wifi,构建自己的精神共同体;写作就是打喷嚏,最重要的是别失去自己的敏感,葆有感动的能力;偶尔做一下只叫事情,坚持做下去就是事业,功利性太强的行为难以持久,唯有发自内心的喜爱,才能支撑我们走得更远……

最后,刀哥献出了自己的9条私坊感受,条条风趣生动,虽然大多已经知晓,但仍有新鲜之感,比如:没有人能说出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你所掌握的语言越丰富,你的表达就会越精当,你的内心也就会越明亮;写文章不要说太多的大话,而要习惯于“说小话”。哪怕再宏大的命题、再庞大的问题,也要尽量找到小的“切口”。还有第9条:文章出手前,尽可能收拾干净些,就像出门前收拾自己的脸面……呵呵,这话是不是生动形象,而且富有启示意义呢?

有趣的是他介绍了刘文典的写作秘诀——要把文章写好,只要做好“观世音菩萨”:“观”是要多多观察生活;“世”是要明白社会上的人情世故;“音”是文章要讲音韵;“菩萨”是要有救苦救难、为广大人民服务的菩萨心肠。呵呵,真有意思,原来写作就是这个理。

都说文如其人。听了刀哥的讲座,我更加明白了他的文章为什么那样美,最根本的是因为他这个人,侠骨,柔肠,洒脱,生动,又注重细节,而且想得美,活得美,说得好,做得好,所以他的文章那么大气,那么细腻,那么简洁,那么丰富,那么温润,那么明亮……可以说,这次讲座中的每一方面每一小点,都是珍珠,都是仙丹,都是刀哥用几十年光阴炼成的。

阅读课堂,抛砖引玉

知道廖业斌老师这次要执教《青铜葵花》的阅读分享课,便从学生那里借来一本开始读,希望听课时有更多的收获。但,紧赶慢赶书才读到第五章,课就提前开始了。这本书是曹文轩众多文学作品中颇有名气的一篇,和《草房子》《根鸟》《山羊不吃天堂草》等被称之为“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文中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特别棒,贯穿其中的苦难美、人性美打动人心。

廖老师是怎样组织学生分享这本书的呢?整体看来,他设计了“回顾全书——走进作品——走出作品”三大环节。在回顾阶段,一是通过“阅读小测试”重温书中情节;二是用简短的概述,完成对整本书的内容把握;三是揭示“探寻主题”,顺势“走进作品”;第二环节,展开重点阅读探究,选择了第8章《纸灯笼》作为材料。首先要求学生按“方法小贴士”8分钟内再读全章,在快速浏览、跳读式浏览和重点批注之后进行交流,重点赏读了爸爸爸妈妈和青铜为奶奶住院筹款,以及青铜提着灯笼在桥上等葵花的几个精彩片段。最后环节,是谈谈作品带来的快乐或忧伤。

这样的设计与教学,在我和同事们看来已经很完美了,不论在内容的广度上,还是在探究的深度上,都是比较适宜的;同时,不论是教师的引导上,还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上,表现都是积极的,真诚的,而且是热情的,饱满的。总之称得上一堂好课。

听课时我与一位好友展开交流,我问他会怎么分享这本书?他哈哈一笑:要好玩呀!主要是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自由说话,亮出自己独特的观点,然后在梳理想法的基础上展开充分的交流与碰撞,最后进行重点章节或段落的赏读与系列作品的拓展。估计折腾好的话至少要三四节课,前面的铺垫阅读过程还不算。因为他曾经在山西的时候和老师们折腾过这个课程。呵呵,好家伙,真不愧是搞专业阅读的。

再返回来看,廖老师的课确实还有那么一点传统的味道,手脚放得还不是那么开。但毕竟这只是短短的一堂课,而且是异地师生临时合作的一堂课,是供同行学习与研究的一堂课,所以学生就容易跟着老师设计的框框走,意外生成的、更加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东西就比较少了,有趣的,好玩的,并有大得的就更不容易呈现了。我想,如果廖老师在自己班上花更多的时间来折腾这本书,可能生成的东西会更多,也更精彩,甚至很好玩、也有趣。

所以,在我们自己平时的阅读活动中,课堂尽可能地开放一些,让学生充分地读,尽情地聊,最好玩出趣味来。当然,这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多的功夫。

庆典现场,引人入胜

这次庆典现场背景设计得格外大气:一艘名为“知行”的大船在海中航行,蔚蓝的海面上方是“能够抵达的远方”七个宋体大字,上面还有一行“一路知行缘结利州”的行楷小字。这与年度作品选封面上的“远方以远”相互呼应。据刀哥文字说,海的前方还有隐隐的远山,寓示着“能够抵达”。想来,更有意境和味道了。

庆典开始,节目暖场。南鹰小学的孩子们盛装出场,甜美的歌声,动情的舞蹈,如花的笑容,灿烂了我的眼睛。孩子,本来就是天使。领导致辞之后,开始播放知行社的发展与历届年度人物的PPT,那一刻,全场静默无声,颔首观看,知行社的辉煌与艰辛,弱小与壮大,尽在其中。

随后,便是年度人物代表发言。先是绵阳的风来云往信步上台,落落大方,侃侃而谈。但我生性胆小,不善言辞,又被“重点”迷惑,被“认真”误导,就按前一晚上准备的稿纸大概地读了一遍,郑重其事地“代”了一个“表”。下来之后,芭蕉说:“你今天的表现比在绵阳南街小学的那次要好多了,从容,自信。”呵呵,我也这么认为。其实最有进步的是上台心不慌、脸不红,下台也不难过了,呵呵,原来是脸变厚了吧,心也强大了吧。刀哥说,进步明显,但还没有完全迈出来。我知道,要彻底走出童年时代的那个阴影,还需要自己不断努力,不断成长。

随后,是表彰新一届的年度人物和荣誉人物。他们都是绵阳东辰国际学校的,一个是中学部的代安荣老师,一个是小学一部的廖业斌老师。对他们虽然不很熟悉,但比较了解。几年前,就知道了代老师和他的新浪博客,现在他又建了一个教育新视界QQ群,我和芭蕉都被拉入其中,这里聚集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编辑与名师,每天都能看到他们的分享与交流。我更佩服他的是,能“在这个充满功利的教育时代和喧嚣的闹市,读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喜欢的教育和谈自己感兴趣的教育话题,写自己喜欢的文章和书”,坚持“读书育己、教书育人、写书育世”的教育理想,坚持“思能长智,静能生慧,悟能成思,做能生根”的人生理念,贴近学生灵魂和思想做教育,又敢于针砭时弊发出自己的声音。读了这次刀哥为他写的文章,和他自己的作品小辑,算是更加全面和立体地了解了他。

廖业斌,一个踏实、优秀而低调的男人,从教25年,算是与他同龄了。他是知行社的“元老”,当然也是“支柱”。每次在绵阳参加活动时都会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的声音。去年他主动请缨,为知行社八周年年会献上了一堂《夏洛的网》,今年又欣然送课到我们利州,这种勇气,这种奉献,值得我们学习。读了作品集中他自己的几篇文章,开阔、大气,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行动。正如刀哥的评价,“他对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始终有着朴素的热情,和诚挚的理性。这种热情和理性,让他最终完成了对教育的切身体验和自身认同,实现了从职业、到事业、再到命业的嬗变与升华,并由此开启了对美好教育从混沌到明晰,从茫然到自觉的执着探索之旅。”

这样的两个人,早就该被年度、被荣誉了,今年才被刀哥安排上,一定是对他们有更高的要求,更大的希望吧。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无论是张老师作为嘉宾的讲话,还是刀哥作为总结的说话,都让人特别期待。张老师是刀哥教育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同样的尺码,同样的理想,同样的心跳,甚至同样的讲话姿势与风格。用刀哥的话说,张老师的讲话热情而诚恳,宽厚和温暖,“他不期望知行社一定做到多大,但期望它尽可能走得更久,走得更远。”这是最诚挚美好的祝愿。

刀哥的说话一如既往地絮絮叨叨,但依然幽默动听。记得他上台时的称呼,“各位亲,但不能亲各位”,虽是调侃,但足以见出他与老师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决不像大多数领导的生硬与强势。之后又说了一句,“我发现今天很多人都是越长越好看了。”我们都懂得这句表扬背后的意味与希望。与前年说话不一样的是,这次他似乎更乐观一些,更坚定一些。

在他最后的说话里,以及前几天的QQ签名中,都引用了法国作家纪德的一句话,“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地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妙的消耗。”为此他说,“在我心念里,知行社就是这样的‘美好事物’,我们一起创造了它,自然愿意为它的美好和更美好,付出汗水和心血。所以,我不后悔过去九年的消耗,也愿意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消耗,因为,这的确是一种‘美妙的消耗’”。话到这里是最好的结局,勿需再言。

台下,坐着一些来自各校星空教师读书社的老师们,也有南鹰小学部分教师。相比上午,人几乎少了一半。但现场的气氛依然温馨热闹。南鹰小学孩子们的《中国结》喜庆欢快,我们大石小学的广场舞《走过咖啡屋》青春另类,来自绵阳两美女老师的歌声悠扬甜美,最后南鹰小学的诗伴舞《雨巷》,那才叫一个美,将庆典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十多个女老师,身着天蓝色绣花旗袍,擎一把粉红的美工伞,婀娜的身姿,优雅的舞步,忧伤的音乐,动情的朗诵,把我带进了一个美轮美奂、诗意盎然的美好世界。

在感叹南鹰小学教师团队的这份用心时我依然在想,其实每个学校有才艺有情怀的老师不少,他们需要这样的成长平台。像这样的活动,不论是教研组,还是学校,都应该尽量开展,不说经常,就是偶尔,也能给教师繁杂的生活、疲惫的身心带来一点点润泽与欢悦。

下午的晚宴依然是招待张老师和绵阳的美仁们。我们学校的两位老师陪我一起加入进来。虽然有三四桌人,但氛围还是冷清了一些。当大家酒杯、饮料端起来之后,绵阳美女的歌声响起来之后,气氛渐渐热闹起来。推杯换盏之间,你来我往之间,心门打开,话语多起来,虽然彼此依然谦虚客气,但都非常真诚。喜欢这种宽松的环境与气氛,敬酒时感觉自己很在场,每一句话都发自内心,而且找到了真正的自我认同,所以我对自己的表现还比较满意。

但遗憾的是,这样的时光很短暂,饭后美仁们都回宾馆休息,我却没能约他们出来坐坐。作为一个利州人,一个知行人,我心有愧意。回家的路上我在想,一个单位,一个组织,就好比一个大家庭,偶尔的相聚与吃喝不是俗气,而是人气,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在这样的场合敞开交流,就会像兄弟姐妹一样增进情感,凝聚力量。而现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感觉到人情的淡薄,人心的冷漠,最根本的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少了交流。所以刀哥曾说,知行社活动吃吃喝喝还是很有必要的。越来越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不负春光,安静生长

“能够抵达的远方”,是今年庆典的主题。刀哥说,他期望这句话“能成为团队今后的工作原则和核心“。当然,这也是我们每个知行成员的行动目标。所以,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做什么,你在做什么,你能做成什么。是小草,你就要为大地带来一片绿意;是大树,你就要为路人撒下一片绿荫;是苍鹰,你就要飞得更加高远一些;是犟龟,你就要坚持不懈地慢慢前行。

刀哥说得好,“远方,依然是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方向,只是应该有更为具体、明确的目标,通过行走、能够抵达的切实的目标。”所以我们,只需继续前行,一直前行。

在年度作品选的序言里,刀哥有句感慨:“要做燃灯人,得自己先有光明;要做播种人,得自己先有种子。”这是整篇文章中最激励我的句子。虽然,我已经坚定了自己前行的方向,也开始在自己的田园里辛勤播种阅读,还获得了所谓的荣誉和肯定,但我知道,自己的光还不够多,智慧还不够多,需要弥补的,需要完善的,需要创新的,还有很多很多。我明白,在过去甚至今天,虽然刀哥的“平台一直在着,空间一直有着,机会,一直不曾断过”,但,我和我们,都还没有那份心力去把握,去拥有,并充分利用。但,我对未来抱有很大的期望,不求额外的奖赏,只想安安静静、尽心尽力地去教语文做阅读,而且从头开始,从新开始。

我相信,在我的下一个六年,再下下一个六年,不仅我的班级阅读会扎扎实实,有声有色;而且我的阅读,我的写作,又将呈现一个新的局面;可能包括我的行走,我的学习,我的交流,将会有更多更新的平台。

不过,现在最要紧的是,不负春光,安静生长,尽力活得跟自己的名声相衬。

有刀哥,但不只有刀哥

看教育,但不只看教育

【特别告示】

(0)

相关推荐